书刻工具 简牍时代的历史见证

2022-09-15 07:33丨胡冰张萌济宁市博物馆
旅游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故城简牍尖峰

丨胡冰 张萌(济宁市博物馆)

清冶铜华

春秋青铜长方形銎穿孔扁刃锛、长方形銎穿孔扁刃斧: 锛:1号长10.9厘米,銎孔3.7*1.6厘米、宽3.2厘米;2号长8.7厘米,銎孔2.7*1.2厘米、宽2.4厘米;斧长9厘米,銎孔4*2.2厘米、宽4.2厘米,重391克,锛:长方形銎,单刃,刃略弧,刃上部有二道凹漕,銎部有穿孔,其中銎一侧有一环钮;斧:双面刃,长方形銎,銎口下一周突弦纹,弦纹下有一穿孔。

春秋书刻工具,1978年出土于济宁地区滕县薛国故城二号墓,由济宁地区文物组薛国故城调查队发掘。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部的官桥镇,距市区约17公里,从考古调查情况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套春秋时期的书刻工具,包括刀、削、针、凿、锯等共27件,其中刀、针、钻8件,锯2件,削7件,锛、斧3件,凿4件,磨石3件,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套保存最为完整的书刻工具,涵盖了从破竹剖简、修治打磨、刻字改错、磨砺利器的全套工具。

简牍是我国在纸张发明之前的主要书籍形式和书写材料,用竹、木制成,文字单独写在竹条上谓之“简”,将众多简用绳索编缀起来即为“册”,结合出土文物考证,简牍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简牍的内容主要包括公私信件、文书档案、契约、书籍抄写等种种人类活动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古人制作简牍要经过选材作坯、杀青、涂染、编联等几道工序,制作工具即为上文所述铜刀、削、针、凿、锯、斧等物。选取适用的竹子或木材进行处理,粗制成坯,打磨光滑;杀青亦称汗青,新鲜竹子内有汁水,易生虫腐坏,用火烘干水分,可长期保存;书写前使用带有胶质的液体进行涂染,使表面有光泽,墨迹不易晕开;书写在编联前后都可以,编联即将单片的简用麻绳或丝绳编连成册,有的简要在系绳的部位刻出一个极小的三角形的契口,用来固定编绳,使简片不会上下滑动或脱落。

春秋青铜双面齿锯:1号长12.5厘米、宽5.4厘米;2号长18厘米、宽4.5厘米,重101.9克,长方形薄片状,两长边都有锯齿,一边为斜齿,一边为正齿,其中一锯一侧边有斜齿。

春秋青铜方刃刀、针、钻:刀:1号长14.4厘米、2号长13.8厘米;针:1号长17厘米、2号长27.5厘米、3号长15.5厘米、4号长13.2厘米;钻:1号长9.6厘米、2号长14.3厘米,刀51.5克针38.4克钻43.7克,针:体细长,球形帽,圆柄,三棱状尖峰。钻:Ⅰ式,体作四棱长条状,断面作梯形,倒山字形尖峰。Ⅱ式,三棱长条状,断面作三角形,倒山字形尖峰。刀:体呈长条形,断面呈梯形,顶端略窄,斜刃扁平呈长条形,顶端窄,刃端宽,弧刃。

春秋石质磨石: 1号长20.4厘米、宽3厘米、厚1.1厘米,重736克;2号长30厘米、宽5.1厘米、厚2.2厘米,重542克;3号长20.8厘米、宽5.2厘米、厚2.2厘米,重135克,砂岩,长条形,双面有磨痕,一为褐色,一为白色,一为青色。

猜你喜欢
故城简牍尖峰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尖峰石阵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西澳大利亚——尖峰石阵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若使梦至故城
尖峰之年:NASA地球科学探测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