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更灵活日子更有味

2022-09-17 07:43郑夏忆通讯员沈晶晶吴双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8期
关键词:海曙区共富工坊

本刊记者/郑夏忆 通讯员/沈晶晶 吴双

村民在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参加培训/海曙区委组织部供图

最近,家住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的78 岁村民虞仁娣准时准点来到设在村文化礼堂的“洞力·共富工坊”。她戴上老花镜,麻利地拿起一个个小配件,熟练地拼接、组装,一个个内置圣诞小贺卡的透明塑料球礼品成型了。和虞仁娣一样在家门口“上岗”的还有其他14名村民,他们所工作的“共富工坊”正是洞桥联委会为村低收入农户、老年人、全职妈妈等弱势群体在家门口灵活就业量身定制的。

今年以来,海曙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优势,以“政府搭台、产业引路、多方参与、农民增收”理念为牵引,强化“技术赋能、品牌赋能、平台赋能”三大机制,创新“党建联盟共建创富、共富研学院共商助富、村企结对共营致富、服务阵地共享带富、‘共富中转站’共同帮富”的党建引领“共富工坊”“五共促五富”建设模式,形成“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的富民新格局。

洞桥村党总支书记朱辉告诉记者,洞桥村由于本村企业少、集体资产少、规划限制等原因,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之在1340多名户籍人口中,老年人有520 多人,占比较大,“这些老人大多数身体健康、吃苦耐劳,但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低保,有强烈的增收致富意愿。”

了解到村民的迫切需求后,洞桥镇党委积极搭建企业与村民的桥梁,于8月1日在村文化礼堂开设了“洞力·共富工坊”,引入海曙区傅钰日用品有限公司原本外包的产品组装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灵活就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坊分加工区、质检区、包装区,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我们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和日本,每年外包项目需要支付70多万元工资,这些项目逐渐转移至村‘洞力·共富工坊’后,产品质量有保证,村民增收也明显,实现了双赢。”傅钰公司负责人严亚红说。

无独有偶,在海曙区鄞江镇建岙村,“建岙妈妈农场共富实践基地”拔地而起,主要承接青少年农事体验、红色研学、非遗传承等活动,以及开展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业务。今年以来,农场接待游客2000 余人次,经营收入超60万元,并为周边村提供5大类、20余个工作岗位。

“我们以党建联盟为纽带,撬动起全域联动的聚合力,统筹整合了各方资源,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运营能力,激活了党建统领致富带富效能。”建岙村党总支书记唐建仁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赞不绝口。

据悉,截至目前,海曙区建有来料加工、产业赋能等六大类特色工坊共88家,2000余名留守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低收入群体284 人,村集体、村民年均增收突破5700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红色路径。

猜你喜欢
海曙区共富工坊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杭州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乡村振兴样板产业共富硕果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甜甜的可乐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