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结构的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研究

2022-09-19 04:17刘盼盼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旅游区廊道

刘盼盼,张 英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言

旅游廊道是近来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吸引物,起源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廊道”,主要经历了廊道、绿道、风景道、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研究演化阶段。2016年,我国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完善旅游廊道建设,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目前,学者对旅游廊道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案例研究为主,涉及西北地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尚存在较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河西走廊是深居西北内陆的天然走廊型区域分布,呈南接祁连山,东接黄土高原,西接塔里木盆地,北接内蒙古高原的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一词也正是通过费孝通先生的“西北走廊”演变而来,是指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具备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性,旅游资源沿“丝绸之路向西开拓”的线路,呈点状镶嵌、块状集聚、带状分布的特点,建设旅游廊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点轴理论,选取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提出了旅游廊道构建的整体思路,对河西走廊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1 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的现实条件

1.1 地理呈天然走廊型分布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西长约1 000km,南北宽约200km,海拔1 000~1 500m,地理区位特殊,成为一条自东向西直通新疆的天然走廊型区域。同时,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河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且独立的地理单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形为东西走向的堆积平原,各城市像明珠般镶嵌在这条狭长的廊带上,从东到西分布有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5个地级市,形成了天然的廊道交通轴线。河西走廊凭借内部独特的发展环境、资源优势以及在西北的独特地理区位特点,有着发展旅游廊道的天然优势。

1.2 旅游资源丰富且空间分布独特

由于独特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文化渊源,河西走廊形成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河西走廊发源于祁连山脉,常年受到祁连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如大漠、戈壁、冰川、雪山、绿洲、胡杨林、雅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分布。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河西走廊是汉族与西部各少数民族融洽共生的地带,形成了长城、关卡、古道、驿站等十分优厚的人文历史景观。同时,河西走廊有着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世居民族,他们造就了河西走廊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河西走廊狭长的地域空间格局也决定了内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都呈现出点状和带状分布特点,表现为沿着古丝绸之路主轴线贯穿于周围的各个节点城市,具有旅游资源的区域集聚性和内部关联特征,与廊道式的旅游空间分布特征相吻合,为构建旅游廊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综合性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河西走廊自汉唐以来就成为中国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丝路咽喉要道,如今依然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从地域条件来看,其地处于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域之间相互沟通最便捷的通道;从地形条件来看,河西走廊位于南北两侧的山地之间,地势低平;这些条件对交通路线的形成十分有利。目前,河西走廊已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线路等交通网络格局,交通相对便利。公路方面,312国道有效串联整个河西走廊,另有215、315、227、307、570五条国道穿插成网;被誉为“河西走廊最美线路”的连霍高速公路贯穿于河西五市,在河西走廊段长达1637 Km。铁路方面,兰新铁路沿着河西走廊五大主要城市直通新疆,区内另有甘藏、干武、敦煌、嘉镜、嘉策等6条主要铁路运输干线。航空方面,河西走廊五市中,已有四市开通机场,其中,嘉峪关市机场每年可承载60多万人次,1.8×106kg的货邮吞吐量,金昌市金川机场可承载20万人次、1.2×106kg的货邮吞吐量,张掖市机场可承载24万人次、1.7×106kg货邮吞吐量,武威机场也正在着力建设,航空运载能力正在不断发展完善。河西走廊综合性交通网络格局的形成,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促进了区域内外的旅游联系。

1.4 旅游产品呈现组合式发展

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河西走廊逐渐形成了以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为先导,同时兼顾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式开发模式。综合河西走廊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发展潜力,可以将该区域的主体旅游产品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游、文化遗产观光游、民族风俗体验游和休闲度假游。自然景观生态类旅游产品主要以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雅丹地址公园等景点为依托,并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和游客深度体验来充分发挥河西走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产品价值体验。文化遗产观光类旅游产品主要以敦煌石窟和嘉峪关长城等景点为开发主线,综合区域中丰富多样的遗迹和遗址,以时空构建为视角,突出和发扬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特色。民族风俗体验类旅游产品主要以河西走廊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资源为依托,比如将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杂技表演、民族民间体育竞技项目、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利用演绎技术、影像构建和文体节庆等现代化的手段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主要以祁连山风景区、马蹄风景区等为主线,打造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体验价值的旅游产品模式,丰富游客的游程体验以及欣赏和购买等需求。

2 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

2.1 核心旅游节点确定

旅游区位熵能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反映旅游中心节点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是选取核心旅游节点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河西走廊五市的相关数据,构建旅游区位熵模型,测算和选择目前能够在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过程中作为核心旅游发展节点的城市。

旅游区位熵的指标模型:

其中,TLi表示GDP视角的旅游区位熵,Qit表示i城市旅游年收入,Qi是指i城市年GDP,Qt是指河西走廊旅游年收入,Q是指河西走廊年GDP。通过测算,最终得到河西走廊5市旅游区位熵,如表1所示。

表1 河西走廊5大旅游城市旅游区位商比较

酒泉市和张掖市在河西五市中具有较大的旅游竞争力和辐射力,且两市的A级旅游景点数占据较大份额,旅游景点分布密集,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且价值较高,不可替代性强,旅游人数流动性较强,旅游收入所占份额比重高,优势明显。表1显示,近年来张掖市和酒泉市的旅游区位熵一直保持在1以上。其中,酒泉市旅游区位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位居第一,酒泉市旅游区位熵最高平均值为1.51,最高达到1.61,说明酒泉市旅游竞争力强且比较稳定。张掖市旅游区位熵平均值为1.37,最高可达1.65,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余各市旅游区位熵都没有超过1。

综合考虑河西走廊地区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各节点城市的综合实力,结合旅游区位熵,可将酒泉市、张掖市以及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敦煌市作为一级旅游发展中心节点城市,并通过他们来辐射和带动次级旅游节点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打造河西走廊旅游廊道还需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可将金昌市、武威市、嘉峪关市作为旅游发展二级节点城市,其余主要各县市可作为三级旅游发展的节点城市。

2.2 重要旅游发展轴线选择

区域内适合作为旅游发展轴线的选择是相对有限的,通常发达的交通运输线路会最先发展成为连接各个节点城市的主要旅游轴线,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以及旅游经济发展情况。首先,河西走廊内部铁路发达,公路众多,其中国道312贯穿河西五市,所以在旅游发展轴线的选择上主要以国道312作为重点发展轴线。以兰新高铁、兰新铁路、连霍高速等交通线作为次要发展轴线,将区内优质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最终在全区形成一个带状的河西走廊旅游发展廊道系统,有效提高该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因此,在点轴理论指导下,河西走廊旅游廊道轴线选择总体布局应该是,以国道312连接5市旅游资源为底色,其它重要交通干线连接其它主要县区,整体形成一条以重要交通干线为基础的发展轴线。主要发展轴线的构建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点轴理论的河西走廊旅游廊道主要发展轴线

3 基于点轴理论构建的三大旅游区

3.1 “酒泉—嘉峪关”自然风光旅游区

河西走廊中段有着丰富的边塞风光资源,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部。因此,应以酒泉市作为一级旅游中心节点城市,联合嘉峪关现有旅游资源,建设“酒泉—嘉峪关”边塞风光旅游区,带动金塔县、玉门市等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以5A级嘉峪关文物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创新金塔胡杨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旅游主题,结合玉门、瓜州、肃州等地的生态、自然、人文、历史及红色旅游资源,深化旅游景区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打造独一无二的边塞旅游地品牌。该旅游区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极高的吸引力,能有效分担西段敦煌客流量,实现两地旅游特色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形成河西走廊中段特色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风景区。

3.2 “张掖—武威”民俗风情旅游区

河西走廊东段拥有美丽的西北自然风光和特色的民族风情,因此河西走廊东段可将张掖市作为旅游发展的一级中心节点城市,武威市作为次级节点城市,构建“张掖—武威”民俗风情旅游区,通过旅游轴线辐射带动其他县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将区域内丰厚的历史古城文化底蕴与中华裕固族民族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将生态休闲游、红色历史文化游等与河西独特的西北民族饮食文化相结合发展。可以将著名的5A级旅游景点张掖七彩丹霞作为丹霞地貌主题来主要打造,充分开发马踏飞燕、天梯山石窟、马蹄寺等主题及景区。这一特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既可以弥补敦煌旅游幅射能力的不足,又可以带动旅游发展较弱的金昌市与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等民俗风情旅游发展,打通甘肃省与周边邻省的旅游经济联系,有效改善河西走廊旅游“西强东弱”的局面。

3.3 “大敦煌”国际丝路文化遗产旅游区

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是闻名世界的文化旅游名城,拥有众多高级别且垄断性强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深深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群体,因此河西走廊西段应以大敦煌一级旅游城市为中心,构建“大敦煌”国际丝路文化遗产旅游区,带动肃北、瓜州等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将大敦煌国际旅游名城作为基点,在继续深度挖掘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丝路遗产文化旅游内涵与经济价值的基础上,保护与开发区域内部古城以及生态等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增强敦煌旅游的竞争力;以“大敦煌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圈”为核心,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会一节”为依托,充分发挥大景区龙头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敦煌的旅游吸引力。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旅游区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朱俊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在河西走廊聆听
继续向北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