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探究

2022-09-19 04:17陈慧慧王怡皓陶劲松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武汉市

陈慧慧,王怡皓,陶劲松,郭 薇

(1.武汉市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武汉欣联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1973年,“中小企业发展优势”首次被作为研究对象[1]; 20 世纪 90 年代,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概念[2]。专家学者对国内外隐形冠军进行了考察,发现隐形冠军始终具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有针对性的企业战略和精准的细分市场定位,其经营领域均较为狭窄,但在相关领域占有市场领先地位。邓地和万中兴[3]从价值观、聚焦战略、企业家精神、国际化、科技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诠释中国隐形冠军的成功因素与特征;张毕西和黄利潮[4]对隐形冠军展开分析,认为隐形冠军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掌握主要客户、对业务的高度专注以及发展过程中明确的目标定位;李春生和李庆华[5]指出,隐形冠军独特的商业模式、别具一格的战略、对主要客户掌握能力和对产品的高品质要求最终带来了成功。

所谓“隐形冠军”企业,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与模仿的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是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基础,是培育中国版“隐形冠军”企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区都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勇于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积极培育隐形冠军企业。

本文以2020年武汉市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分析其发展现状,结合“专精特新”政策导向以及各地专精特新发展实践,为武汉市中小型高企“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1 武汉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指在我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具有较小规模与较少人员的企业,主要包括3类: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对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推进作用。中小企业有着进入门槛低、规模小的特点,在决策和管理上有着更加灵活的优势。

2020年,武汉市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简称中小型高企)达3 569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企)总数的57.02%,对武汉市高企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武汉市中小型高企在数量上实现快速增长,但仍存在行业分布不平衡,经济贡献、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指标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明显,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

1.2 武汉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2020年,武汉市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高企达3 569家,占全市高企总数的57.02%,对武汉市高企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市中小型高企在数量上实现快速增长,但存在以下问题。

1.2.1 行业领域分布不平衡

从2016-2020年通过认定的高企所属技术领域分布来看,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数量占比最高,且逐年提升,由2016年35.82%提升至2020年38.61%;其次为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占比稳定在21%左右;高技术服务领域居第三位,占比在14.24%~18.96%之间波动;生物与新医药领域排第四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6年11.17%下滑至2020年7.77%下;航空航天领域占比较低,比重不足1%。武汉市目前高企集聚的优势领域偏少,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数量明显不足。

2 经济贡献占比偏小

从2020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小型高企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为40.22亿元,仅占全市高企工业总产值的0.85%;营业收入100.48亿元,占全市高企的0.83%;实际上缴税费总额4.08亿元,占武汉市高企的1.22%。

3 研发投入和产出效益较低

研发投入产出方面,2020年武汉市中小型高企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为30.24亿元,占全市高企科技活动经费的4.87%,科技活动人员27 240人,占全市高企科技人员的13.46%。2020年,武汉市中小型高企新产品产值为5.22亿元,占全市高企新产品产值的0.37%;新产品销售收入4.79亿元,占全市高企新产品收入的0.34%。

表1 2016-2020年度通过认定高企所属技术领域分布(单位:%)

表2 2020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数据

表3 2020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与产出收益数据

4 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从衡量高企创新能力指标来看,2020年武汉市中小型高企申请的专利数量为6 182件,占全市高企专利申请数的17.69%,其中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 840件,占比13.92%;2020年武汉市中小型高企获得6 186件专利授权,占比22.31%,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13件,占比15.24%。2020年,武汉市中小型高企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项数为1 439项,占全市的14.62%;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5.78亿元,占全市的2.4%。

表4 2020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数据

2 专精特新发展思路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是新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明确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部委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财政部和工信部在2021年2月发布通知,明确未来5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 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思路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升级、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创造资源与条件,是促进企业升级转型、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1)专业化是提升生产运营的核心,以专业的业务、技术、服务、产品提升中小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精细化是优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力量,以精细的生产、服务、管理,提高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领域的综合实力。

(3)特色化是品牌升级拓维的关键资源,将特色的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形成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

(4)新颖化是探索自主创新的竞争优势,将新颖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为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不断注入原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市场的波动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也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小企业要想在危机中寻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3 各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江苏、山东是全国最早提出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举措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行动计划,积极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在2016年发布《关于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通知》,明确将“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作为引导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解决产品低端化、创新能力不强、运行管理粗放、同质低价竞争、生产经营短期化等问题,引导浙江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2019年出台《关于开展“雏鹰行动”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降本减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截至2020年10月,浙江省“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已达5.3万家,已认定“隐形冠军”企业共122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886家;入围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第二批143家,累计162家,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在2011年发布《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提出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企业由一般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2012年发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加强专精特新产品认定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基地和品牌国际化工程。2020年出台《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攻克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卓越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21年3月,江苏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 374家。

济南市在2018年出台《加快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发展若干政策》,着力打造对德(欧)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持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实训体系,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人才;收购兼并一批国际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高质量境外并购项目回归发展。2019年发布《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构建有利于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2020年出台《济南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打造一批本地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2020年,济南市高企突破3 000家,省级以上独角兽、瞪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639家,省级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达9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4 对策建议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针对武汉中小型高企面临的发展困境,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为武汉市中小型高企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4.1 以专为基,为企业赋力

引导企业聚焦细分市场,深耕专业领域。围绕武汉市“965”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性、协同创新力、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引导中小型高企聚焦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苦炼内功,积极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成长为“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鼓励企业研发专项技术,增强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引导中小型高企研发三维存储芯片、硅光芯片、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制定促进中小型高企与大型高企协作配套政策,建立协作配套“双向支持”激励机制。分行业建立中小型高企协作配套产业联盟,建立协作配套信息对接平台,定期举办中小型高企与大型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活动,帮助大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创新、融通发展。

4.2 以精为本,为企业赋能

实施精品制造工程,打造精致化产品。引导中小型高企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加强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构建企业精益管理体系。对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标准,分行业引导中小型高企建立标准化体制,发布对标结果报告,全面推进中小型高企技术标准升级,实现精品制造。

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能。针对中小型高企开展专业素质提升线上培训,重点强化财务、质量、安全、用工、风险等基础管理能力,完善对员工的科学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建立中小型高企管理诊断制度,支持专业机构开展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提升中小型高新企业园公共服务能力,针对“专精特新”发展需求,提供完善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和人才、技术、管理、融资、培训、政策、信息化等公共服务。搭建中小型高企与国际知名企业交流云平台,实时开展管理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

4.3 以特为根,为企业赋魂

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特色化产品。鼓励中小型高企紧盯市场需求,围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环保领域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制新服务,形成新供给,推动新技术与新产品融合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效能,支撑企业市场拓展,获取最大效益。

扶持企业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产业壮大。深入实施中小型高企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中小型高企创建自主品牌,建成覆盖光电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数字产业、量子技术产业、超级计算产业、电磁能产业、氢能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集群。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建设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小型高企品牌建设指导。

4.4 以新为核,为企业赋智

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型高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聚焦主业、做到极致,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对中小型高企贷款、税收、融资出台进一步创新举措。加大对中小型高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运用和维护知识产权的水平,鼓励不同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小型高企的研发创新项目,建立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引进高端人才,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

推进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型高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应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增加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过程,实现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武汉市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