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2-09-19 03:00赛云秀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发文图谱

常 鹏,赛云秀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而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知识,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储存、传递、共享、创新等环节,其中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知识共享被定义为个体向组织内其他人传播或提供知识的一种行为[1],从员工层面看,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个人的知识量和工作效率,达到知识协同的效果。从企业层面,知识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实现以及促进企业服务或产品创新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鉴于在实践中知识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已有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赵捧未等[2]、郑伟伟等[3]、张翔等[4]分别以中国知网(CNKI)2001—2010年、2001—2013年、2004—2016年收录的以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著者分布、关键词词频分析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何晓红等[5]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2016年收录的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有关的236篇文献为数据源,从历年发文量、国家的科学影响力、国际合作、高频被引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祝琳琳等[6]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3-2016 年收录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据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师桂芳[7]以2001—2010年CSSCI中的533篇知识共享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Ⅱ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状况与热点话题。原雷霞[8]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对2000—2016年CSSCI中的600篇知识共享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目前来看,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现有文献大多从某一个视角(虚拟社区、开放式创新模式)总结知识共享的研究成果,缺乏从多维、整体、全局角度全面回顾知识共享的研究。其次,尽管少数文献从全局角度总结了知识共享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加入近5年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2000—2016年的文献进行总结。鉴于此,本文借助CiteSpaceⅤ文献计量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2001—2021年收录的2 416篇知识共享文献为样本,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演进,以期为知识共享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为提高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采用专业检索,检索表达式为“题名=(知识共享+知识分享) OR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分享)”,发表时间选择不限,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与CSSCI,共检索到3 345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17日。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通过阅读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手动剔除了书评、会议通知、重复文献、与研究主题不相关文献等,最终得到2 416篇有效文献,时间跨度为2001—2021年。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个可视化软件,通过该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动态、直观、分时地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者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分析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9]。自 2004年 9 月推出以来,CiteSpace 已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使用。因此,本文采用定量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Ⅴ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与聚类)对中国知网(CNKI)2001—2021年收录的2 416篇知识共享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演进。

2 知识共享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统计

某一领域历年文献发文量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活跃度与关注度。图1显示了2001—2021年我国知识共享研究文献的历年发文量和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经历了“起步—迅速发展—平稳发展—成熟”4个阶段。2001—2002年为起步阶段,每年发文量不超过10篇,国内学者对知识共享的关注较少,研究方法单一,多为定性的描述性研究;2003—2009年的迅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发文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文献发文量从2003年的18篇增加到2002年的164篇,表明国内众多学者开始关注知识共享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图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知识共享研究带来了新知识、新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推动知识共享研究的迅速发展;2010—2014年为平稳发展阶段,年发文量变化不大,年均发文量189篇,最高年发文量为2010年的195篇;2015—2021年为成熟阶段,发文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学者对知识共享研究的热度有所下降,知识共享研究趋于成熟。

图1 2001—2021年国内知识共享研究文献历年发文量与增长趋势

2.2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本学科研究领域中拥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科研成果相对较多,并且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者[10]。根据普赖斯公式m=0.749√(nmax)(m表示核心作者的最少发文量,nmax表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计算核心作者需要达到的最少发文量,从而确定知识共享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统计,2 416篇文献共包含3 607位作者,廖建桥和金辉是发文数量最高的作者,各发表了25篇论文。因此,nmax=25,从而m=3.745,即发文量达到4篇及以上的作者为知识共享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共有108位作者发文量达到4篇及以上,共发表论文1 109篇,占发文总量的45.9%,接近50%。普莱斯定律指出,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总数量应该占该研究领域论文总数量的一半。因此,国内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其研究成果对该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力。表1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20的核心作者(如果发文量相同,则考虑作者发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可以看出发文量与总被引次数并不成正比。无论从发文量还是总被引次数上来看,廖建桥排名第一,总被引次数达到1 089次,其高产年份集中在2008—2011年,期间共发表23篇论文;其次是金辉,发文量25篇,总被引次数539次;第三位是杜荣,发文量22篇,总被引次数645次。

表1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发文量排名前20的核心作者

续表1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发文量排名前20的核心作者

2.3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Ⅴ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知识共享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将2 416条数据导入CiteSpaceⅤ软件中,时间范围选择2001年1月—2021年10月,时间切片选择1年,节点类型选择作者,选择标准为g-index(k=25)。运行CiteSpaceⅤ,阈值设置为3,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共有693个节点,节点连线350条,网络密度为0.0015,表明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结构。从整体看,作者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以2~3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居多。3人以上组成的研究团队共有4个,其中以杜荣等的研究团队最大,由10人组成,该研究团队主要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结果变量做了实证研究;由黄彦婷与杨忠、金辉、段光组成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组织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以廖建桥等组成的研究团队重点围绕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丁长青等的研究团队主要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绩效的形成与考核以及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做出了研究。

图2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3 知识共享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3.1 知识共享研究热点

关键词高度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Ⅴ绘制了关键词共现网络与聚类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分析知识共享领域有哪些高频关键词、哪些重要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将相似的关键词以及联系紧密的关键词划分为一个类别,从而能够分析出知识共享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因此,本文将结合2个图谱对2 416篇知识共享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运行CitespaceⅤ,阈值设置为10,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并根据节点信息列表列出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由图3和表2可知,除去主题词“知识共享”和“知识分享”外,高频关键词有“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影响因素”“虚拟社区”“供应链”“信任”“社会资本”“创新绩效”“激励机制”等,这些高频关键词体现了国内学者在知识共享领域的关注点。而中介中心性衡量了一个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作为“中间者”连接其它关键词的程度以及处于共现网络中的中心程度,通常将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看作是关键节点。由表2可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知识管理(0.2)”“ 隐性知识(0.12)”“ 影响因素(0.11)”,表明这3个关键词是知识共享研究中的重要关键词,在连接其它关键词中起着桥梁作用。其次中介中心性较大的关键词有“虚拟社区(0.09)”“信任(0.09)” “创新绩效(0.07)”“供应链(0.06)”。

表2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

图3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3.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 4所示。可以看出,共有14个类别,聚类结果的模块值(Q值)为0.593 7>0.3,平均轮廓值(S值)为0.902 9>0.5,表明该聚类结果是显著和合理的。类别编号越小,表明该类别的规模越大,即该类别下的关键词越多。类别规模最大的是#0知识共享,其次依次为#1知识分享;#2影响因素;#3创新绩效;#4隐性知识;#5知识管理;#6信任;#7演化博弈;#8供应链;#9激励机制;#10图书馆;#11博弈;#12社会网络;#13共享知识。

图4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结合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将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隐性知识”“影响因素”“信任”“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等,聚类类别包括#2影响因素、#4隐性知识、#6信任、#12社会网络。知识共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互动的过程,其实现可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和交互影响,明确哪些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这是提高企业之间或企业员工之间知识共享水平的前提。因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国内学者从组织、个人、知识本身、技术4个层面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从早期的仅仅关注企业员工,到如今的虚拟团队、科研团队中的成员以及虚拟社区中的用户。在研究早期,学者们普遍关注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11],但由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技术因素已经不再是阻碍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组织竞争要素“由物向人”方向的转变[12],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与个人有关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也是学术界研究最多的。其中,个人因素是影响知识共享的直接因素,其它因素会影响个人因素间接影响知识共享。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风格、物质奖励、组织文化等,领导风格是组织层面学者们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领导者作为员工的上级,不同类型领导风格以及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势必会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如钟熙等[1]以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并引入了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特质、个人动机、信任、互惠、工作幸福感、职场友谊等。信任是影响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员工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知识共享行为容易发生。罗婷等[13]研究发现,知识获取受认知信任的积极影响更大,而知识贡献受情感信任的积极影响更大。

(2)知识共享的结果变量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 “创新绩效”“创新行为”,聚类类别为#3创新绩效。在知识共享的结果变量研究中,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包括创新绩效、创新行为等。一方面,知识共享主要通过沟通、交流、面对面互动等方式得以实现,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促进了知识在不同员工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异质性知识的相互交融,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想法,进而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知识共享降低了员工获取知识的成本,使得员工花费较少的资源和时间获取知识,这为员工创新行为发生和创新绩效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知识共享有利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发生。如张振刚等[14]、李洪等[15]、魏江茹等[16]研究结果均表明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能积极影响创新行为。孙世强和陶秋燕[17]以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关系强度、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关系强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3)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演化博弈”“ 博弈”,聚类类别为#7演化博弈和#11博弈。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不完全信息和动态重复的博弈过程[18],即知识共享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性,并且知识共享行为不会只发生1次。根据博弈方的不同,可将现有文献其划分为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之间、虚拟社区用户之间、高校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博弈研究,其中文献数量最多的是研究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博弈。李宪印等[19]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构建了知识型员工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在知识共享过程中采取的战略会因收益、其他人采取的战略以及群体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李志宏等[20]基于知识共享过程中能否收益决定了知识拥有者是否选择知识共享的思想,利用效用函数建立了不同等级知识拥有者之间的无限重复循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知识拥有者的共享策略。陈果等[21]以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知识共享行为受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对待风险的3种不同态度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彭小晶等[22]以虚拟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和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导致虚拟社区用户陷入知识共享困境的原因。

(4)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高频关键词为“激励机制”,聚类类别为#9激励机制。知识共享是员工个人的自愿行为,企业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知识共享动机和意愿,从而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同时,员工之间分享知识可以达到知识的协同效果,产生新的知识,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刘伟等[23]运用经济学模型设计了企业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李志远等[24]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非正式群体、员工个体4个方面分析了促进员工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张艳霞等[25]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将影响知识共享的激励因素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并纳入到激励机制设计中,分析了不同激励因素变化时的激励效果。李从东等[26]以用户创新社区中的领先用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领先用户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问题。

3.2 知识共享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的概念由普赖斯[27]于1965年提出,认为研究前沿是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瞬时性特征。研究前沿代表了某一领域在某一时期的研究热点、难点以及发展方向。在Citespace中用Kleinberg突破监测算法获取的突破词汇来表示研究前沿[28]。本文利用citespceⅤ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突现探测,共得到知识管理、障碍、知识、企业文化等22个突现词,如图 5所示。从突现持续时间看,创新绩效最长,突现时间为2012—2021年,其次为障碍、知识管理、演化博弈、组织认同、协同创新、创新行为;从突现强度来看,知识管理最高,突现强度为25.43,其次为演化博弈(9.62)、虚拟团队(7.02)、虚拟社区(6.57)、组织认同(5.17)。

图5 国内知识共享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按照突现时间将知识共享研究前沿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1—2005年):突现词为知识管理、障碍、知识、企业文化。可以发现,该阶段国内知识共享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数学者将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分析上,研究对象和方法较为单一,即采用定性的描述性研究来分析组织中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该阶段对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2006—2012年):突现词为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组织文化、虚拟团队等。随着知识共享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逐渐多元化,研究前沿集中在知识共享的机制研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及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研究。

(3)第三阶段(2013—2021年):突现词为创新绩效、演化博弈、组织学习、虚拟社区、科研团队、团队绩效等。该阶段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知识共享的结果变量,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创新行为、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研究对象包括了虚拟社区、科研团队等。

4 结语

本文借助CiteSpaceⅤ文献计量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2001—2021年收录的2 416篇知识共享文献为样本,绘制了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与聚类等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历年发文来看,国内知识共享研究经历了“起步—迅速发展—平稳发展—成熟”4个阶段,近几年发文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学者们对知识共享领域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有所下降。从核心作者看,我国知识共享研究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群体,这些核心作者是知识共享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对知识共享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作者合作网络看,作者之间的合作以2~3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居多,3人以上组成的研究团队共有4个。

(2)知识共享的研究热点包括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知识共享的结果变量研究、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研究以及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其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是最大的研究热点。知识共享研究前沿演进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分析;第二阶段研究前沿集中在知识共享的机制研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及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研究;第三阶段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创新行为、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发文图谱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虚拟社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网游社区:虚拟世界也赚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