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从瘀论治”“内外并治”理论运用苍柏止痒方治疗原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25 07:23柯可程灵智陈颖妮胡建文冯群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肛周湿疹皮损

柯可,程灵智,陈颖妮,胡建文,冯群虎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101)

任何解剖部位的皮炎的发病机制,其本质都是表皮屏障功能受损[1]。肛周湿疹(perianal eczema)同时属于肛肠疾病和皮肤疾病,肛门的解剖学特征为疾病的形成提供了易患条件。因其较长的病程、明显的症状、极高的复发率,且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肛周湿疹近20年来备受业内关注。国外相关文献根据病因将肛周湿疹(皮炎)分为刺激性毒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国内则分为原发性肛周湿疹和继发性肛周湿疹两类,并根据皮损特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2]。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肛门局部或延及外阴、阴囊等区域的不可忍受的瘙痒、潮湿、灼热感,查体可见局部渗液、红色丘疹、糜烂、抓挠引起的弥漫性皮损(如结痂块、皮损肥厚、苔藓样变等)。原发性肛周湿疹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内外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内外源性蛋白酶的增加或结构蛋白的功能失调有关。另外,局部微生态的改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感染和定植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也是其机制之一[3]。继发性肛周湿疹即由直肠或肛门其他疾病如慢性肠炎、痔、肛裂、肛瘘等产生的分泌物创造了局部潮湿的环境,加之肛周毛发茂密,从而加速了表皮屏障的破坏。原发与继发多相互重叠,互相影响。继发性肛周湿疹可通过去除其特异性致病因素而治愈,原发性肛周湿疹的治疗方式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联合治疗等。近年来国内外多篇文献已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肛周湿疹在改善其症状及减少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4]。本研究组冯群虎教授根据西医皮肤病学中湿疹分期,结合自身近40年临床经验,将肛周湿疹患者大致归为湿热浸淫、脾虚湿盛、血虚夹瘀3个证型,在分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内外并治”“从瘀论治”理论,自拟苍柏止痒方口服和坐浴治疗原发性肛周湿疹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观察自拟苍柏止痒方口服和坐浴治疗原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肛肠科就诊并确诊为原发性肛周湿疹的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者病程最长4.8年,最短0.4年,均为首次在本院肛肠科就诊。本研究设计方案及内容在实施前经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期间均有权要求退出。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发布的《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版)》[5]及2017年出版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6]。①急性湿疹:起病急,发展快。肛周皮疹多表现为密集的丘疹、水疱、脓疱,皮损处皮色潮红,渗出或伴结痂块,或伴糜烂,局部肤温高,瘙痒程度难以忍受。②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期演变而来。急性症状较前减轻,表现为皮疹与鳞屑(糠秕状脱屑)、结痂同时出现,伴轻度浸润,瘙痒同急性期。③慢性湿疹:由前两期日久不愈演变而来。皮损面主要表现为增厚、浸润、表面粗糙干燥、苔藓样变、覆有鳞屑,甚至皲裂,外周可见少量丘疹、水疱,亦或伴结痂块或渗出,皮色呈棕红色带灰色,瘙痒亦较强烈,亦可能因皲裂出现疼痛感。(2)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发布的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8]。①湿热浸淫证:皮损特点符合急性期湿疹;伴心烦、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②脾虚湿盛证:皮损特点符合亚急性湿疹;伴纳差,肢倦懒言,腹胀便溏,小便清长或微黄,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③血虚夹瘀证:皮损特点符合慢性湿疹;伴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乏力气短,或伴手足心热,偶有皮损部位刺痛,舌暗淡,苔少,脉细或细涩。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85岁之间;③首次来我科就诊,且近3个月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或>85岁的患者;②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有特应性疾病病史和/或家族史(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患者;④患有淤积性皮炎、肛周Paget病等湿疹样皮损疾病的患者;⑤外源性致敏原(刺激性食物、药物及花粉、灰尘、螨虫等其他物品)及原发性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等导致的肛周湿疹患者;⑥近1个月有其他针对该病用药史的患者;⑦合并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⑧对本次试验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⑨合并有全身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⑩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1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4 剔除、终止标准(1)剔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②依从性差,未遵医嘱、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法者;③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终止标准: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终止治疗者。

1.3 治疗方案

1.3.1 健康宣教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包括:①加强患者对该病的性质、特点、可能转归和治疗等的认识,做好心理预期;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强日常锻炼,保持心情愉悦;③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间<5 min;④保持肛门、会阴部干洁,避免对皮损部进行热水烫洗或暴力搔抓或过度清洗;⑤饮食忌致敏性及刺激性之品,如鱼虾、辛辣、咖啡、酒类等,并保证膳食结构的平衡。

1.3.2 对照组 给予温水坐浴和曲咪新乳膏外用治疗。予38~41℃的温热水2 500 mL坐浴15 min后均匀外涂曲咪新乳膏(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3136)在皮损部。温水坐浴+外涂软膏每天2次,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的苍柏止痒方加减口服和坐浴治疗。苍柏止痒方的组成:黄柏10 g、麸炒苍术10 g、蒲公英15 g、川芎10 g、当归10 g、牡丹皮10 g、甘草片15 g。临床上以苍柏止痒方为基础,进行辨证加减治疗。①湿热浸淫:加车前子15 g、蛇床子10 g;若瘙痒、渗液严重者加苦参10 g、芒硝10 g(后下);仅用于坐浴。②脾虚湿盛:甘草改为炙甘草,去牡丹皮,加炒白术10 g、薏苡仁10 g、防风8 g;腹胀者另加白芍10 g、炒神曲10 g;口服联合坐浴。③血虚夹瘀:甘草改为炙甘草,加黄芪10 g、赤芍10 g;口服联合坐浴。上述中药均由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中药房提供,由康美智慧药房统一煎制。内服、坐浴每日各1剂,每剂煎取400 mL。内服法:每日2次,分别于早、晚餐半小时各服用200 mL;坐浴法:每日2次,每次将200 mL药液倒入38~41℃的2 300 mL温热水[9]中,完全浸润皮损部位,时间为7∶00~8∶00、19∶00~20∶00,每次15 min。坐浴后,用温水冲洗皮损部残余药液,并均匀外涂曲咪新乳膏。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瘙痒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瘙痒程度,即用有一条长约10 cm的游标尺,尺上标有0~10的11个数字,其中,0分表示无瘙痒感,10分代表瘙痒剧烈,难以忍受。由患者给出能代表自身瘙痒程度的数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内记录2组患者的瘙痒程度VAS评分。

1.4.2 湿疹体征评分 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the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包括皮损面积大小评分及皮损表现评分,前者按照皮损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计分,分为0分(无皮疹)、1分(<10%)、2分(10%~19%)、3分(20%~49%)、4分(50%~69%)、5分(70%~89%)、6分(90%~100%),后者包括红斑(erythema,E)、硬结(水肿)/丘疹[induration(edema)/papulation,I]、表皮剥脱(excoriation,EX)、苔藓化(lichenification,L),按照严重程度分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程度在各分值之间可取0.5分。EASI总分=(E+I+EX+L)×面积得分×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及疗程结束1个月后记录2组患者的EASI评分。

1.4.3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之和。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程度和皮肤潮湿程度,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次要症状(即全身症状)包括口干程度、食欲减退程度、腹胀程度、舌脉象4项,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内记录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1.4.4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由英国威尔士大学的Finlay A Y等[10]制定,作为皮肤科专用疾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16岁以上人群进行测评。内容包括躯体症状、心理状况、社会功能、治疗护理等方面,共10个问题,按照影响程度分为0分(无)、1分(少些)、2分(严重)、3分(非常严重)。总分0~1分表示无影响,2~5分表示轻度影响,6~20分表示中度影响,21~30分表示极严重影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记录2组患者的DLQI评分。

1.4.5 复发情况 疗程结束2个月后随访,计算复发指数:复发指数=(治疗前EASI积分-随访时EASI积分)/治疗前EASI积分×100%。复发指数≤50%则为复发,>50%则为未复发。

1.4.6 安全性观察 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身体麻木、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有因指标异常而出现样本可疑脱落,需立即对该样本进行针对性治疗。

1.5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EASI积分减少率)=(治疗前EASI积分-治疗后EASI积分)/治疗前EASI积分×100%。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EASI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以上;显效:EASI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有效:EASI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无效:疗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症状较前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应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脱落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2岁,平均(39.48±7.37)岁;病程0.6~4.6年,平均(2.52±1.21)年。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5~50岁,平均(39.52±7.40)岁;病程0.4~4.8年,平均(2.57±1.29)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VAS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瘙痒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瘙痒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瘙痒程度VAS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干预措施均可改善肛周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且联合苍柏止痒方治疗的效果更优。

表1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s of pruritus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1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s of pruritus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例33 33治疗前6.27±0.22 6.45±0.20-0.614 0.320治疗后1.30±0.73①②4.82±1.24①-14.074<0.001差值4.97±1.45②1.55±1.06 10.960<0.001 t值19.654 5.572 P值<0.001<0.001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E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EASI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干预措施均可改善肛周湿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且联合苍柏止痒方治疗的效果更优。

表2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例33 33治疗前0.75±0.22 0.77±0.21-0.380 0.710治疗后0.18±0.10①②0.56±0.19①-10.340<0.001差值0.58±0.15②0.21±0.09 11.970<0.001 t值21.950 14.270 P值<0.001<0.001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干预措施均可改善肛周湿疹患者的中医证候,且联合苍柏止痒方治疗的效果更优。

表3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3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例33 33治疗前13.52±1.25 13.42±1.41 0.280 0.780治疗后3.15±0.91①②10.52±1.75①-20.550<0.001差值10.36±1.52②2.91±1.93 17.470<0.001 t值39.250 8.680 P值<0.001<0.001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DLQI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干预措施均可改善肛周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联合苍柏止痒方治疗的效果更优。

表4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dermatological life quality index(DLQ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4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dermatological life quality index(DLQ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例33 33治疗前13.33±1.69 14.36±2.53-1.940 0.057治疗后4.21±1.87①②12.09±2.93①-13.823<0.001差值11.76±2.74②1.73±1.26 19.120<0.001 t值23.180 3.900 P值<0.001<0.001

2.6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5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33/33),对照组为33.3%(11/33),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5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s,分)

表5 2组原发性肛周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ianal eczema(±s,分)

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例33 33治愈4(12.1)0(0.0)显效21(63.6)0(0.0)有效8(24.2)11(33.3)无效0(0.0)22(66.7)总有效33(100.0)①11(33.3)χ2值47.470 P值<0.001

2.7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表6结果显示:疗程结束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8%(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超过8万多家高新技术民企,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2],并且部分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军工标准,而目前能够参与装备科研生产的尚不足1%。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市场的民营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主要从事机械产品和低级别元器件制造,科技含量不高。

2.8 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讨论

3.1 湿疹与肛周湿疹微生态已知湿疹发病机制的内源性因素大多数与过敏、免疫、炎症、基因、微生物等相关。首先,Th2型免疫反应因素是临床普遍认可的。研究[11]表明,湿疹患者皮损局部的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从而促使免疫球蛋白IgE的生成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其次,IgE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受体FcεRⅠ具有高亲和力,还能通过半乳糖凝集素-3信号通路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使其产生化学和蛋白质类介质、脂质介质、从头合成介质等3种介质,进而破坏皮肤保护层,加重皮肤表面瘙痒,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2-13]。另外,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得皮损局部的丝聚合蛋白表达减少,体内小链脂质生成增加,异常的脂质堆积诱发皮肤功能异常,其与湿疹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14]。再者,研究[14]发现,湿疹患者的IL-31基因转录增高,IL-18单核基因多态性、寡聚核苷结合域包含蛋白1的多态性及表型,也与湿疹发病有密切关系。最后,湿疹患者皮肤表面存在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自身的蛋白或多糖成分、毒素及代谢产物均可作为变应原致敏机体[15]。

肛周湿疹主要发生在肛周皮肤,皮损多以肛缘皮肤皱褶处为中心向四周蔓延,且可延伸至会阴和外生殖器。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局部汗腺聚集,汗腺分泌物、茂密的毛发、多皱褶的皮肤共同交织成一个相对潮湿密闭、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成为疾病发生的前提;②粪便、肛门分泌物、急性肛裂等产生的创面分泌物对肛周皮肤产生慢性化学性刺激;③瘙痒症状常易继发搔抓、用力摩擦等行为,对肛周皮肤屏障造成机械性破坏。近年来,由于对人体微生物群研究的逐渐深入,肛周湿疹发病机制中微生态失衡因素也逐渐被重视。当人体皮肤屏障完整、免疫体系未被破坏时,定植在表皮的各种菌群不会因失调而轻易触发炎症反应。根据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肛周微生物群属的种类占人体总微生物群属种类的76.6%。肛周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的微生物群则主要分属于3个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这与肠道菌群的主要分布相一致;另外,在特应性湿疹中发现,婴儿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较低,表明了肛周湿疹的发生与肛周微生态密切相关。而且,即使肛周湿疹未继发感染征象,定植菌形成的病理环境仍会影响其远期疗效。韦海鹏等[16]对112例泛发型湿疹患者进行皮损部位分泌物菌群鉴定,结果表明湿疹患者肛周细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Ma M等[3]研究证实,肛周湿疹急性期葡萄球菌数量比慢性期上调22.2%。而临床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的增加及其毒素的释放可参与变应性炎性反应的形成[4]。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时,更易继发局部感染,进而加剧屏障破坏;鉴于临床上肛周湿疹患者较少合并系统感染,不管处于湿疹的哪一个阶段,及时局部应用抗生素是有必要的[17]。目前,临床上西医对于肛周湿疹的治疗多在最新诊疗指南及共识基础上联合对症治疗,主要包括系统治疗及局部治疗,具体包括抗过敏、消炎、维生素C、钙类制剂、镇静剂和抗生素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等。

3.2 肛周湿疹病因病机与“从瘀论治”“内外并治”理论的运用中医学认为,肛周湿疹归属于肛门湿疮范畴,名为“浸淫疮”“血风疮”“湿毒疮”等。考查古籍可知,对湿疮的认识,首见于《金匮要略》,曰:“浸淫疮,黄连粉主之”;而《外科正宗》曰:“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其后各医家的论述,病因不外乎风湿、血热、血燥。《疡科心得集》云:“湿毒疮……此因脾胃亏损,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又或因暴风疾雨,寒湿暑热侵入肌肤所致。”详细阐明了湿疮的病因病机。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湿、热、风邪为湿疮的致病因素。当代医家亦认为,湿疮病因不外乎风、湿、热、燥等几个方面,如朱仁康先生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心火与脾湿[18]。

本研究组冯群虎教授认为,肛周湿疹的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脾虚为本,湿热兼夹。脾为中土,万物所归;又为孤脏,灌溉四方。脾胃虚弱为本,缘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劳倦,或情志失调,木旺克土而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痰饮水湿内困中土,“土者火之子”,湿热互生,共同下注浸淫魄门,此为本虚。“太阴之上,湿气治之”,足太阴脾经主气为湿,兼脾脏喜燥恶湿,故易受湿邪侵犯;另外,风、湿、热等外邪也易从湿化。魄门为五脏终端,湿、热、风邪交织客于肌表、留滞于魄门肌肤,此为标实。湿性重浊,易与热邪相伴生,故表现为皮损部位出现潮湿、渗液、水疱等症状;湿性黏滞,故肛周湿疹缠绵难愈,且易复发;湿性趋下,故易发于魄门处肌肤。基于此,临证多用清热祛湿、健脾行气类药物,如黄柏、炒苍术、蒲公英、薏苡仁、苦参、芒硝、炒白术等。(2)风邪致病。脾运化之水谷精微转为血,病理状态下,脾失健运,生化源绝[19],气虚血乏,虚风内动,此即血虚生风;湿热蕴脾,热入血分,此即血热生风;外感风、湿、热邪,正邪相搏结于卫表,故病位在肌表,病性为本虚标实,临床表现多为瘙痒。冯群虎教授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提出治法应采用凉血止血、祛风止痒,临证用药如牡丹皮、当归等。(3)瘀血致病。肛周湿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炎症反应及其诱发的细胞坏死。以“虚”为根本,“痰瘀”既是肛周湿疹的病理产物,又是其缠绵难愈的关键因素[20]。“因虚致瘀”“因热致瘀”的作用机理与上述相同,而疾病发生后的病理产物,如湿热、痰浊等无形实邪亦会阻塞脉络,加重血瘀程度。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瘙痒、颜色淡暗、粗糙甚至脱屑。故临证常“从瘀论治”,多采取活血祛瘀、养血润燥之法,常用川芎、当归、牡丹皮、赤芍等药物。

3.3 自拟苍柏止痒方治疗肛周湿疹的机制探讨冯群虎教授的自拟苍柏止痒方中,黄柏性味苦寒,功善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现代药理研究[21]表明其可通过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达到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的目的,还可以抗氧化、抑菌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麸炒苍术味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可燥湿健脾,君臣配伍,奏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之效。药理研究[22]表明,苍术的活性成分β-桉叶醇具镇静、镇痛、抗电休克癫痫样惊厥和抗抑郁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瘙痒的机制;而苍术稀内脂甲还可抑制15种真菌。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现代药理研究[23]表明,蒲公英总多糖能够下调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β等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当归味辛、甘,性温,二者作为临床常用药对,已被证实可降低外周血内皮素(ET)、5-羟色胺(5-HT)的含量,降低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还可保护神经细胞[24]。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可“除癥坚,疗痈疮”,与川芎、当归、赤芍等配伍,可加强活血化瘀、凉血清热之效用,亦可防止燥热伤阴,固护阴津,可用治一切血气病。现代药理研究[25]表明,丹皮酚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甘草可调和诸药,生用亦可清热解毒,其主要成分甘草总皂苷、甘草酸等可增强抗菌基因的表达、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生成[26]。全方共奏清热止痒、活血化瘀之功效,并根据不同证型阶段进行加减化裁,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三因制宜的组方特点。

3.4 研究结果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33/33),对照组为33.3%(11/33),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瘙痒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疗程结束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8%(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联合自拟苍柏止痒方口服和坐浴治疗,不仅能较好地改善湿疹患者的局部症状及体征,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还可有效防止湿疹再发,改善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纯温水坐浴联合曲咪新乳膏外用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肛周湿疹皮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治疥疮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湿疹护理YES OR NO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