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阴阳针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2-09-25 07:23黄慈辉李明慧韦佳林云鑫庄泽钦曾文瑞曾芳冬林煜翔许铛瀚姚滔涛宏旭波张泽胜郑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针刀骨关节炎韧带

黄慈辉,李明慧,韦佳,林云鑫,庄泽钦,曾文瑞,曾芳冬,林煜翔,许铛瀚,姚滔涛,宏旭波,张泽胜,郑谅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4.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广东广州 519000)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是整个滑膜关节的炎症性病变,不仅包括关节软骨的机械性退变,还伴有整个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包括滑膜、软骨下骨、半月板(膝关节)、关节周韧带[1]。通常临床表现为单膝或双膝关节受累,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活动过多、天气突变时疼痛也会加重,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有不同响声,晚期可发生关节僵硬,可伴有关节肿胀、畸形,严重者可引起肌肉萎缩[2]。据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约有8.1%的中老年人受KOA疼痛的困扰,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K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导致残疾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保守治疗,对于后期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4]。中医则主要采用辨证论治和各种特色疗法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病在中医学可归属于“筋痹”范畴,筋痹的形成责于经筋系统与阴阳跷脉。当邪气从外入侵,有顺经筋上行侵犯脏腑经络之势,从而造成膝部内侧拘急,而致筋痹“阴急”实象;有邪犯三阴经筋,久则阳明亦虚,阳经之筋失养更甚,导致“阳缓”加重,最终因少阳气虚,收束无力,而致筋痹“阳缓”表现。因此,本研究团队郑谅教授提出通过调和阴阳针刀法泻阴补阳,通过调节针刀刺激量的大小以保证补泻效果,解除关节周围高应力点,恢复关节力学平衡,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置针刀组和假针刀组,借助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量化指标,评估小针刀治疗KOA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明确诊断为KOA的患者,共88例。分组方法:用Stata 14.0软件包,按1∶1的比例,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产生随机数。随机数由与本试验无关的人员对治疗方案进行分配编码,并用不透光的信封进行密封保存,相关资料密封后,交由本试验注册申请人保存。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假针刀组,每组各44例。研究方案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ZYYECK【2020】015)。

1.2 入组标准①符合Kellgren-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中Ⅰ~Ⅲ期的分级标准;②膝关节疼痛VAS评分≥4分;③年龄在40~70岁之间,性别不限;④2周内未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或采用相关治疗措施;⑤自愿参加本研究,愿意接受试验,服从随机分组,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或在试验期间有妊娠计划的妇女;②患有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或不适宜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③膝关节局部有感染、破溃、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部有脓肿的患者;④有严重膝关节创伤史,或曾经进行过手术或关节镜治疗的患者;⑤并发有其他骨病,如膝骨关节结核、肿瘤、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不属于骨关节炎,以及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的患者;⑥1个月内接受过口服激素类药物或膝关节封闭疗法等治疗措施,或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⑦对本试验中所涉及的药品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荨麻疹和过敏反应,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以及重度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患者;⑧长期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⑨有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及酒精滥用史的患者;⑩存在认知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无法确切表达的患者。

1.4 治疗方案

1.4.1 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用法:在接受常规针刀疗法或假针刀治疗24 h后予吲哚美辛巴布膏(生产厂家:Nipro Pharma Corporation Saitama Site Plant 2;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81060)外贴疼痛部位,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两次针刀治疗当天不用)。

1.4.2 针刀组 给予调和阴阳针刀法治疗。(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45°,膝关节下方置垫。(2)施术部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部及下部、腘肌止点、腘窝内侧刺激点,外侧副韧带上部及下部、髌下韧带刺激点、髌上囊。(3)消毒:用安尔碘在施术部位消毒3遍。(4)刀具:汉章牌Ⅰ型4号直型针刀(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生产)6支。(5)调和阴阳针刀法操作:原则上重泻轻补,通过各针刀点“纵运法”纵切长度和“横运法”摆动幅度及两者在对应操作点的操作次数多寡,以及“扇形剥离法”中针刀剥离角度的大小,并结合本研究团队郑谅教授提出的“冲法”刺入的浅深和各操作点的手法操作时间等方面,区分阴阳侧操作手法的轻重,从而保证补泻效果。具体操作流程:①阳侧手法操作:以膝外侧为阳侧,操作时刀口线与受损的阳筋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当针刀抵达骨面时,先纵疏横剥1刀,其中纵向切口范围控制在5 mm以内,横剥幅度在30°~45°范围以内;然后朝向高应力方向调转刀口,以“冲法”行针1刀,向前推动的距离控制在3 mm内,行扇形剥离约45°范围后出针。每点操作时长限于10 s内。②阴侧手法操作:以膝内侧为阴侧,刀口线与邪客之阴筋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当针刀抵达骨面时,先纵疏横剥3刀,其中纵向切口范围控制在10 mm左右,横剥幅度在60°~90°范围;随后朝向高应力方向调转刀口,以“冲法”行针3刀,向前推动的距离控制在5~10 mm,行扇形剥离约90°范围后出针。操作时长控制在30 s左右。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 min,用安尔碘消毒创口,并用创可贴覆盖针眼。(6)疗程: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周,并于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随访。

1.4.3 假针刀组 给予假针刀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假针刀组操作、取穴与针刀组一致。假针刀组操作时仅刺破皮肤,不可深入到肌肉和韧带,不做任何手法,停留10 s后,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 min,用安尔碘消毒创口,并用创可贴覆盖针眼。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周,并于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随访。

1.5 观察指标

1.5.1 VAS评分 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即使用一条长为10 cm,标有0~10数字的游动标尺,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在标尺上指出能代表其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1.5.2 WOMAC评分 该量表共有3个部分24个项目,包括5个疼痛的项目,2个僵硬的项目和17个关节功能的项目。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时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属非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表1和表2结果显示:针刀组44例患者中,男14例,女30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18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左侧患膝4例,右侧患膝9例,双侧患膝31例;中位年龄为57.50(50.25,62.75)岁;中位病程为2.00(0.31,3.92)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71±3.25)kg·m-2。假针刀组44例患者中,男14例,女30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28例,Ⅱ级11例,Ⅲ级5例;左侧患膝2例,右侧患膝13例,双侧患膝29例;中位年龄为57.50(52.25,61.75)岁;中位病程为2.00(1.00,4.96)年;平均BMI为(22.52±2.89)kg·m-2。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Kellgren-Lawrence分级、患膝情况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基线资料(计数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enumeration data)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例(%)]

表2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基线资料(计量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s或M(P25,P75)]

表2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基线资料(计量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s或M(P25,P75)]

组别针刀组假针刀组t/Z值P值例数/例44 44年龄/岁57.50(50.25,62.75)57.50(52.25,61.75)-0.167 0.867病程/年2.00(0.31,3.92)2.00(1.00,4.96)-1.070 0.285 BMI/(kg·m-2)25.71±3.25 22.52±2.89 4.868 0.733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刀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假针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表3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假针刀组同期比较

组别针刀组假针刀组t/Z值P值例数/例44 44治疗前5.83±0.85 5.54±0.76 1.588 0.116治疗1周后3.31±0.76①②4.78±0.87①-8.105 0.000治疗后3个月3.00(2.80,3.48)①②4.25(3.75,4.90)①-5.763 0.000

表5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僵硬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stiffness scores of the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表5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僵硬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stiffness scores of the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针刀组假针刀组t/Z值P值例数/例44 44治疗前5.97±3.89 5.41±3.05 0.733 0.466治疗1周后3.35(1.50,4.78)①4.05(2.68,5.50)①-1.599 0.110治疗后3个月3.20(1.30,4.73)①3.60(1.98,4.70)①-1.125 0.261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表4~表7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刀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WOMAC量表的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假针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患者WOMAC量表的僵硬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疼痛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表4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疼痛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P25,P75),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③P<0.01,与假针刀组同期比较

组别针刀组假针刀组t/Z值P值例数/例44 44治疗前20.80±4.51 19.36±4.78 1.451 0.151治疗1周后10.75(8.03,14.28)①②13.90(11.28,17.30)①-2.589 0.01治疗后3个月9.35(5.43,13.75)①③12.60(10.53,15.35)①-3.168 0.002

表6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knee function scores of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P25,P75),分]

表7 2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总评分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of the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P25,P75),分]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已逐渐成为我国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据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我国老年人的KOA发病率高达21.51%,其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6]。近年来,KO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使越来越多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导致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逐年增加[7]。

该病中医称之为“筋痹”“膝痹”等。中医认为,筋痹的形成责于经筋系统与阴阳跷脉,风寒湿邪从下而上,足胻部尤易遭到侵犯,导致局部卫气受邪,卫津郁滞,邪客足三阴经筋。因邪从外入,有顺经筋上行侵犯脏腑经络之势,故易造成膝部内侧拘急,“膝内辅骨痛”“内辅痛”(《灵枢·经筋》)等筋痹相关症状,即所谓“阴急”实象。邪首犯三阴经筋,为维持经气运行的相对平衡,阳明经筋难免经膝外辅骨等部的两阳经筋汇聚处渡送经气至少阳,故久之则阳明亦虚;阳经之筋失养更甚,而致“阳缓”加重,最终因少阳气虚,收束无力而造成筋痹“阳缓”的表现。

本研究通过调和阴阳针刀法操作时,泻阴补阳,调节针刀刺激量的大小以保证补泻效果。在保证解剖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在膝内侧选择尽可能多的高应力点进行处理,酌情根据查体时判断的“阴实”程度增加操作点。针对阳侧出现高应力点的情况,重在疏经通络,恢复少阳经气的正常运行,松解阳侧相对高应力点,从而恢复阳侧经筋应力的一致性。整体原则上坚持疾泻阴实、通经复阳,以达到治疗膝痹的作用。

现代医学方面,KOA的发生发展与膝关节的病理、生理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一方面膝关节退变加快,易产生病理上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复刺激引起软组织粘连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软组织变性、挛缩,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8-9]。另一方面,人体生理上各个骨性结构都存在着损耗与平面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关节的沉降,但是由于骨性结构自身或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差异,使得关节各部分沉降的程度不尽相同,即不均匀沉降[10-11]。而不均匀沉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韧带的改变,这也是导致膝关节力学失衡、局部应力升高的根本原因[12]。当膝关节韧带发生退变,则产生不同程度挛缩、粘连[13]。局部韧带的增厚挛缩,使得韧带产生的牵制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膝关节失去稳定性,产生外翻或内翻畸形[14]。且软组织失衡越严重的情况下,导致膝关节内翻角度逐渐加大,关节间隙也随之变窄。局部关节间隙的狭窄,在膝关节所承载的负荷量不变的情况下,此处的关节面将承受更高的应力,而局部应力的增高会造成关节面软骨的磨损破坏,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出现KOA[15]。

现阶段,有关针刀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较多,但研究最常用的对照方式是针刺或药物治疗,极少设置安慰针刀或假针刀对照组。为了更好地满足针刀科研的发展要求,更科学地探究针刀治疗KOA的有效性,本研究设置了常规针刀组和假针刀组,采用调和阴阳针刀法治疗KOA,运用WOMAC评分和VAS评分等指标,评估小针刀治疗KOA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研究在选点时,根据调和阴阳针刀法理论及患者膝关节疼痛主要刺激点,主要选点为内侧副韧带上部及下部、腘肌止点、腘窝内侧刺激点,外侧副韧带上部及下部、髌下韧带刺激点、髌上囊。因KOA患者的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粘连与挛缩,并且关节周围存在滑膜增厚、软骨变薄、软组织炎症、关节腔内积液等情况,因此,韧带部位及周围软组织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点和条索状物。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增厚、挛缩,使得韧带产生的牵制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膝关节失去稳定性,进而产生外翻或内翻畸形[14]。而腘肌是膝关节运动时极为重要的肌肉,可以屈曲膝关节、内旋小腿,也是日常运动容易挤压外侧半月板,导致膝关节内外侧失去力学平衡,引起膝关节疼痛的重要部位。当膝关节及周围肌肉软组织发炎疼痛,则产生炎性物质分泌积液而蓄于髌上囊,从而导致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挛缩,造成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的现象。

针刀松解腘肌时,可助腘肌适当收缩,解除外侧半月板的挤压,减缓并限制膝关节过度外旋,进而维持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性,减小施加在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后内侧囊及前交叉韧带上的应力。针刀松解髌上囊时,可避免囊内积液潴留,促进积液的吸收。同时,针刀可刺激膝关节的力学感受器和抑制痛觉感受器,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减少膝关节周围腘肌等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物质的产生,减少髌上囊的积液,达到提高痛阈、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的目的。而当针刀松解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粘连、疤痕和挛缩时,可激发韧带发挥自我修复的功能,恢复韧带的拉伸、蠕变和应力松弛等力学特性,还能改善韧带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最大位移,降低膝关节周围腘肌及韧带等软组织的张力,使股骨轴与胫骨平台轴的力线得到恢复,进而减轻局部过高的应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解除关节内拉应力、张应力与压应力的不均衡分布,改善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减少软骨磨损,使膝关节重建生物力学平衡,最终达到防止KOA的发生或延缓其进程的目的[16-18]。

在结局指标方面,因临床上,疼痛、僵硬、活动功能受限是KOA患者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并且评估KOA患者疗效的最常用指标为WOMAC评分和VAS评分,故本研究选取WOMAC评分和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假针刀组比较,针刀组KOA患者疼痛VAS评分及WOMAC量表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和总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呈现下降趋势,治疗1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说明针刀组治疗KOA疗效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而针刀组与假针刀组在缓解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排除假针刀组存在安慰剂效应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刀疗法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松解,可有效调整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炎症,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从而纠正了KOA病程的进展,表明调和阴阳针刀法治疗KOA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针刀骨关节炎韧带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膝骨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SOD及Hcy水平分析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骨关节炎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