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育人中活用社会资源的明理厚责实践

2022-10-07 09:50詹发云史金花
文教资料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化学育人学科

詹发云 史金花

(1.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 2.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学科育人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培养明理厚责的时代新人是化学教育的使命担当。“学科育人”关注整体的人的发展,以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构建社会大课堂,活用社会资源,回归真实情境,创新教学设计完善多元学习方式,落实化学学科育人中的明理厚责,即增强学科理性,体悟学科价值,完善学科思维,勇于负责担当。

社会资源是存在于校园以外,社会所拥有的、能够被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成为教学内容和支持体系的各种场景、事件、人物等校外课程资源,如与学科相关的政府部门、化工企业、博物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社区、专业人士等。增强学习的感性认知和实践体验是当前化学教学的难点问题,也是化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

一、活用社会资源的现实困境

(一)化学学习缺乏感性认知和实践体验,学习情境单薄,学习动力不足

当下化学学习资源较多地来自教材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情境的现场资源很少能够进入课堂,偶尔只是以图片或者片段的形式进入学习环节,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完整也不具体。学生需要通过考察、体验、实验等学习方式,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发现、思辨、探究和解决问题,有效提取与凝练学科知识,让学习与生产生活互动连接并真实有效地发生,学习真实的、身边的、有用的化学。

(二)化学教学中资源冗杂、良莠不齐,教学中的各类资源缺乏融合统整

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活用区域社会资源,使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与现有资源整合使用,形成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实施不是简单的参观学习、报告座谈,而是需要与化学课程标准、学科内容、学生经验、身心发展等相适应,需要师生前期的精心准备,包括教材研读、资源调查、甄别选择、问题设计、社会联络等多个环节。

(三)教师活用社会资源的能力薄弱,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不强

现实教学中对校内资源(如教材资源、实验室资源等)和校外生活资源(如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的开发研究较多,针对中学化学社会资源的内容开发和教学路径少。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定地认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依然是与教材配套精选知识辅导类、试题类资料,缺乏资源开发能力和共建共享意识,甚至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专家学者、教研部门的事。

二、活用社会资源的时代需求

(一)活用社会资源的化学教学,使得学科育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2022 年“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育人目标,要求“建设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地方、学校、教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全社会合作育人的途径和机制。聚焦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

(二)活用社会资源的跨学科学习,使得学科育人更好地实施和扩展

核心素养的培育仅仅依靠校内课堂还不够,必须把目光投向社会大课堂,把校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式、项目化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理解融通、体系建构、深度内化和价值应用,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明理厚责,将理想目标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

(三)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了课程资源,使得学科育人更加便捷和有效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地都有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我们的教学也不能再局限于校园和教材,要整理、优化社会课程资源,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善于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经历调查、实验、数据釆集、解释论证、社会交往等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强化知识的学科逻辑,深层理解学科观念,培养明理厚责的学科品质。

三、活用社会资源的育人实践

教学是教与学的相遇,这种相遇必定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域中,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教,为谁而教,然后选取教学资源或者素材,打开知识的深层结构,强化学科的思想方法,揭示知识的价值意义,明确育人立意和方向,最后落实教得怎样,培养学生明理厚责的学科品质。

(一)梳理区域社会资源,完善学科课程建构

结合沪教版教材,紧密结合常州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资源,构建校本化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

表1 融合社会资源的九年级化学课程群

(二)活用社会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学习经历

1. 社会资源直接应用于现场学习

开发社会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将化学课堂延伸到社会领域,走进化工企业和单位进行实地学习和调研,可以组织文化参访、主题讲座、现场实践等活动,在真实的实践场加强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研究,促进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独特的价值。组织外出学习活动需要经过精细的课前准备,了解企业单位的运营和生产概况,根据课程需要提出相关学习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主题问题设计,期待在学习现场中直接解决问题(见图1)。

图1 组织学生现场学习流程图

例如学习“保护水资源——水污染和净化”主题时,组织学生参观常州污水处理水厂,师生共同设计的学习主题和学生的问题收集(见表2)。

表2 “保护水资源——水污染和净化”学习问题设计

2. 社会资源成为多样化学习素材

教师可以组建学习研究社团或者兴趣小组进行参观、考察、寻访,将第一手的社会资源资料(文献、图片或音视频等)用于课堂教学或者学生自主学习,为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情境设置、知识构建、多元探究提供学习素材。如教学案例《化学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范例——水的净化与资源保护》阐述了利用现场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又如疫情期间,将在中天钢铁集团采访录制的微视频提供给居家学习的学生,根据视频资料自主复习“铁的冶炼”(见表 3)。

表3 工业炼铁现场采访和情境视频资料

3. 社会资源应用于创新作业设计

知识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的认知建构和价值重塑,根据学习需要制定优化的学习方案,对学习内容更好地进行资源重组、批判理解、信息整合、建构反思和迁移应用,进而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设置诊断式作业“工业上物质制备的流程分析”,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移情与塑造、创造与表现等学习过程,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作业目标:运用溶液知识和溶解度规律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活动主题:海带中碘和甘露醇的提取。

作业要求:

(1)仔细熟悉提供的文本资料,理解其工业流程。

(2)小组合作画出工业提取碘和甘露醇的流程图,注意工业上每一步的操作条件。

(3)根据甘露醇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工业上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

(4)根据所给仪器进行实验,提取出海带中的碘单质。

(5)汇报交流时以PPT 或展板等形式展示设计作业,师生可以现场互动。

(6)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碘的提取工艺,以及甘露醇的用途。

四、活用社会资源的价值意义

(一)活用社会资源彰显了学科育人实践

学科育人是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把个人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改变学习品质,促进道德养成,培养明理厚责,实现学生生命意识之觉醒、发展道路之选择乃至理想之确立与坚守。活用社会资源,首先学生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懂得用化学知识来改善生活,能参与有关化学学科问题的实践活动,建立起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学生不仅深入了解到化学、化工职业的内容、性质和特点,还对工作性质、职业道德等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或者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常州久负盛名的古街巷——青果巷,承载了学生童年许多的记忆,我们基于青果巷中的“青砖、染坊、梳篦、麻糕和电动车”等真实的社会资源,作为教学载体分别与金属冶炼、反应类型、钢铁腐蚀、化学电池等化学基本原理相联系,将学生自身具备的直接经验与抽象概念建立联系,以问题驱动加强对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在参观中感受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学习中体悟常州民间工艺(染布、梳篦、麻糕)的魅力和价值,在“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的青果巷流连忘返中感受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活用社会资源关注了真实情境

课程改革强调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社会资源经过梳理、甄别、重塑可以转化为教学或者学习资源。所谓“真实情境”,我们更愿意理解为与学生生活日常、社会现实、职业场所、学科领域等直接相关联且需要学生探索、体验、领悟的东西。教育的实施正呈现出“去边界化”,注重引导学生在不确定性情境中定义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中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并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学生根据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在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加以创造性应用,实现形成知识类学习和实践类学习的融合、静态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的兼容,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世界是学生教科书”,生命正是通过与学科实践的联系,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的互动,才共同创造了意义。

(三)活用社会资源转变了教师课程观

活用社会资源,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生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其保持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生命转化与改善。教师会主动去寻找资源、甄别资源、建构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到课程资源,再向学习(或教学)资源的转化,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并从课程的实施者向课程建设者转变。表4 为活用社会资源形成的教学案例。

表4 活用社会资源的教学案例

续表

猜你喜欢
化学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