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0-09 08:3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骨椎弓螺钉

刘 丹

( 河源市人民医院骨三科 , 广东 河源 517000 )

脊柱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通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减轻脊髓压力,重新建立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脊柱恢复正常序列,降低中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该治疗方式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恢复不佳等术后问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术后迟发型后凸畸形以及迟发性瘫痪[1]。近年来,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成为治疗脊柱骨折的新术式[2]。本次研究采用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应用效果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1-62周岁,平均年龄为(41.5±4.0)周岁。其中,高处坠落伤34例,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砸伤12例。

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3]。将4枚螺钉植入与伤椎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处,用连接棒将其分别与同侧椎弓根钉连接,把伤椎复位至正常高度后取下1个连接棒,在伤椎一侧的经椎弓根处插入有刻度的导针,利用C型臂透视将导针送至脊柱椎体中1/3和椎体前1/3的交界处,用不同型号的手锥将椎骨隧道扩大后将植骨漏斗插入,取3-6g人工骨进行椎体内植骨。患者在术后9-12个月左右将内固定取出。

3 观察指标:(1)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度。(2)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腰背酸痛、断钉等方面。

5 结果

5.1 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患者经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对比

5.2 术后并发症:治疗结束后,有2例患者出现腰酸背痛,1例患者出现断钉,并发症发生率为6%。

讨 论

在治疗脊柱骨折时,将脊柱三维空间的解剖位置进行正确复位,需有利于脊柱的重新平衡及稳定,同时要实现有效减少神经管道的压力[4]。最为理想的脊柱复位应当是将位移的骨性结构恢复到三维空间内原解剖结构位置,并进行固定,才能实现神经管道持久减压。

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目前普遍认可的内固定术,该术式可做到通过多平面稳定,进而使骨折复位、有效维持神经减压。相关研究表明,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加强脊柱稳定性[5]。椎弓根作为脊柱最坚硬的部分,充分发挥固定作用,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受4钉内固定的牵引,有助于维持伤椎复位后的形态,将生物力学进行细化,避免椎间隙出现塌陷[6]。而椎体松质骨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后会导致“蛋壳”效应,内固定物拆除后可能出现伤椎再次塌陷,经伤椎植入人工骨填充,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后,有2例患者出现腰酸背痛,1例患者出现断钉,并发症发生率为6%。可以看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相关生物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降低,手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植骨椎弓螺钉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新技能,机器人可通过自带的 CAD数据实现自我维修
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