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绒寄甲与川硬皮肿腿蜂、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天牛技术研究初探

2022-10-13 02:01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天牛甲虫天敌

李 霞

(沧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1)

天牛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是为害林木、园林绿化树木和果树的一类重要钻蛀性害虫,目前世界已知约4000属25000种以上,我国已记载2290种。目前天牛已成为我国林业大敌,仅杨树天牛的年发生面积就达60万公顷。

图1 光肩星天牛雄成虫

图2 光肩星天牛成虫刻产卵槽

图3 光肩星天牛幼虫

图4 光肩星天牛幼虫排屑

化学与物理防治是天牛类钻蛀性害虫的传统防治主要手段,但天牛类幼虫的为害具有隐蔽性,采用人工捕捉、蛀道注药、树干打孔注药等常规防治手段施药困难,效果不佳。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防治方法中,利用天敌具有环保、可持续控制的特点。而到目前为止,花绒寄甲是已发现的大型天牛的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是实现天牛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天牛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在林业和园林绿化中钻蛀性害虫多有发生,天牛类害虫以光肩星天牛最为普遍和严重,其他还有双条杉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主要危害柳树、杨树、悬铃木、复叶槭、侧柏、构树、五角枫等。严重影响道路绿化带的整体美观,对城市园林景观效果的危害也极其严重。

2019年至2020年,我单位开展了“沧州蛀干性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经过2年多的观测研究,证实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等多种蛀干性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经过连续释放已在试验区域逐步形成了种群。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天牛综合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2021年我单位又引进了花绒寄甲,进一步开展花绒寄甲与中华甲虫蒲螨、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天牛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不同生物天敌的防治优势,提高防治效果,研究不同天敌之间相互影响情况,积极探讨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天牛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1.供试天敌材料

引进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中华甲虫蒲螨三个天敌品种。

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Fairmaire)〕又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等,属鞘翅目寄甲科昆虫(图5),是星天牛类(包括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nobilis、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昆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分布较为广泛,有很强的耐饥渴能力,存活能力极强,是目前发现的大型天牛类钻蛀性害虫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在防治我国重大蛀干害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5 花绒寄甲卵及成虫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是天牛科害虫的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天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搜索能力,且发育周期短,寄生率高,繁殖力强,有重要的生防价值。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被称为“蛀虫杀手”,对天牛、小蠹虫、木蠹蛾、吉丁虫、天牛、长蠹、吉丁虫、象甲等蛀干害虫具有显著防效。

2.试验方法

2.1 试验区选定

以光肩星天牛幼虫为主要试验对象,在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的沧州市人民公园、双金公园、长芦公园、政通游园、迎宾大道、图书馆北侧片林设立6个协同防治试验区,分布于沧州市区的东部、中部、西部,均具备集中连片林地。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区(不释放天敌)。

2.2 协同防治处理方式

对天敌释放方式做3种处理以便对比协同防治效果。

2.2.1 花绒寄甲(卵卡)单独释放:释放量为花绒寄甲卵80-100粒/株(1卡/株);

2.2.2 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释放量为花绒寄甲卵80-100粒/株(1卡/株)+川硬皮肿腿蜂80-100头/株(1管/株);

2.2.3 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为花绒寄甲卵80-100粒/株(1卡/株)+蒲螨1-2万头/株(1管/株)。空白对照区不释放天敌。每个试验地点每种处理方式选取5株作为标准株进行观测。

图6 花绒寄甲(卵卡)

2.3 天敌释放时间

鉴于中华甲虫蒲螨寄生昆虫种类较多,为避免花绒寄甲被寄生,于春季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先释放中华甲虫蒲螨7天后再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川硬皮肿腿蜂。

2.4 防治效果观测及评价

在释放天敌后每隔5天对天牛的排粪情况进行观测,发现排粪孔不再有新鲜粪便排出,视为天牛幼虫被寄生致死,15天后根据停止新粪排出的排粪孔数推算寄生率,并以此来评价防治效果,同时对不同释放时间的寄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公式:

死亡率(%)=处理后死虫数量/处理前活虫数量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3.结果分析

3.1 花绒寄甲(卵卡)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分析

在试验区选择胸径20cm以下有天牛为害的柳树,放置花绒寄甲(卵卡),进行林间防效试验,同时设一个空白对照区,对照区不释放任何天敌。每个处理选取20株标准株。每隔5天对蛀干性害虫的排粪情况进行一次观测,停止排粪视为被寄生致死,20天后根据停止新粪排出的排粪孔数计算寄生率。

试验结果表明(表1),在人民公园、双金公园、长芦公园、政通游园、迎宾大道、图书馆北片林六处实验林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卡(80-100粒/张),光肩星天牛虫口数量均随着时间而减少,幼虫死亡率为32.70%-38.97%,均显著高于对照,校正死亡率为21.48%-25.91%。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表1 花绒寄甲(卵卡)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情况

3.2 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分析

通过对6处试验区与空白对照区的新排粪孔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2),单独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利用花绒寄甲卵(卵卡)与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天牛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协同治理光肩星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为50.82%,虫口减退率达57.60 %,分别比花绒寄甲(卵卡)单一治理高出75.36%和54.92%。

表2 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效果

3.3 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效果分析

通过对6处试验区与空白对照区的新排粪孔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3),独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利用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天牛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和蒲螨协同治理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40.58%,虫口减退率达 47.44%,分别比花绒寄甲(卵卡)单一治理高出40.03%和27.60%。

表3 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效果

3.4 三种防治方法效果对比分析

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在林间单独释放花绒寄甲(卵卡)、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三种处理方式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效果最好,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达50.82%,虫口减退率达54.92%;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防治效果其次,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达40.58%,虫口减退率达47.44%;两种协同防治效果均高于单独释放花绒寄甲(卵卡)的校正死亡率28.98%和虫口减退率37.18%。

4.结论

利用“花绒寄甲(卵卡)+川硬皮肿腿蜂”和利用“花绒寄甲(卵卡)+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具有协同防治作用,野外释放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地控制天牛幼虫危害,较化学防治有明显的持续效益;两种天敌协同防治效果均高于单独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同时利用两种天敌的不同寄生特点和寄生时间,防治同一种害虫,以取得更好地防治效果。

同时,天敌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还需以持续利用为主。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应根据田间虫口情况,连续多年投放,建立稳定的种群,达到持续防治效果,并维持生态平衡,助增本地天敌群体功效。用该方法防治天牛类钻蛀性害虫,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防治效果高,对环境无污染,可起到生态控制作用,在释放技术成熟后值得在生产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天牛甲虫天敌
吓人的小甲虫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折纸甲虫
碰到天敌女上司
天牛
威武的甲虫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