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2022-10-19 08:10范馨月
西部财会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企业

范馨月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自有企业合同签订数量减少,停工停产比例增加,固定成本支出加大,销售比例减小。新冠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困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但同时国家也出台疫情防控政策、恢复经济政策并采取多样干预措施以应对此次危机。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内企业经营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企业在常态化疫情管理下需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内企业优势

(一)中国传统企业模式内部控制存在优势

中国传统企业多以家族企业与合伙企业形式运营,并且中国企业管理者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较多,这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儒家文化要求内部控制刚柔并济,当企业处在现今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考核制度、约束制度对被执行者的压力较大,而中国传统企业中的柔性管理和文化关怀恰恰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动力。在其他企业不断强调业绩考核的情况下,通过精神层面对员工和企业合作者进行柔性处理,加强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二)中国政府扶持政策向好

企业的复工或复产、裁员劳动关系稳定,事关就业率和经济发展大局。新冠疫情事件爆发以来,为依法保障国内广大贫困中小企业能逐步早日复工复产,减少困难企业资金成本损失及风险负担,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环境及当地经济继续平稳协调发展,中央部门及省级各地方政府先后陆续研究出台落实了相关政府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新政策旨在维护稳定的劳动双方关系,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帮助企业维护和劳动者的劳资关系、降低营业费用。现阶段中央出台的支持政策覆盖面广、领域全面,体现了当前科学、准确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体思路,并为地方政府和部门发布法规和实施指南提供政策和指引。

(三)世界资本更倾向于中国产业

当前,我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体现了一个大国在应对全球疫情工作中的应有作为。在大多数国家看来,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在疫情可控的中国投资是风险最小的选择。在进出口业务方面,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国,全球大部分国家疫情爆发都会导致中国进出口业务发生变化。受疫情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急需医疗物资,这使得我国的医疗物资出口十分活跃。 2021年,我国药品出口量、出口价实现双增长。出口药品平均价格大幅上涨,价格为每吨14 092.57美元,增长率达到117.1%。疫情对全球金融和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资本市场除了A股受影响较大外,债券等其他资本市场波动并不明显。一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在经历短期走弱后逐渐趋于稳定。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持续大幅贬值,当前形势下我国人民币汇率稳定发展。二是由于尽管在疫情控制过程中遭受不少损失,但经济总体形势相对稳定。中国虽然采纳了央行降准的决定,但与美日韩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相比,仍保持较高的利差,有效促进资本流入,使外国资金流入国内。由此可见,全球资本流向中国对于国内企业持久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营业收入下降,应收账款回笼周期延长

因新型疫情影响,封城、停工停产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企业营业收入必定会因此受到影响。由于上游产品生产环节的企业或相关下游产品配套服务企业等出现大规模生产停工甚至全部停产的现象,加工制造企业在疫情发生后生产产品订单有明显减少趋势;或有部分企业前期签订订单后,出现被要求退订合同等无法履约的现象。除加工制造型企业外,国内大型餐饮、零售、服务型企业集团和位于其产业链终端能够刺激国内消费的重点企业也承受着不小的打击,餐饮业就是受影响最为直接且明显突出的一个代表性行业。众多餐饮业陷入巨额亏损窘境,甚至歇业转行。由此可见,疫情显著影响着部分中国企业,致使其营业收入下降。伴随着营业收入的下降,应收账款的回笼周期也一再延长。应收账款本身是企业扩大销售、占据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但是,疫情无疑会延长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停工停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无法偿还债务,使赊销企业无法按时收到前期货款,部分供应商货款因销售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在新冠疫情中倒闭,到期无法收回。

(二)企业资产损失增加,成本费用过高

新冠疫情的影响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为了能够正常运营需要追加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企业为了能够在疫情期间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还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势必会增加消毒用品、疫情防控用品以及员工核酸健康检测等方面的费用。此外,对于销售生产产品保质期较短的企业来说,突然停工停产、物流关闭无疑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存货减值损失。一系列额外营业成本费用的突然增加,可对企业利润增长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进而容易引发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提高,股东利益难以切实保障

企业总投资通常分为企业对内的投资管理和对外的投资操作两个部分,对内总投资项目主要包括直接对原企业或内部所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投资,对外股权投资管理主要项目包括投资股票资产和收购债券财产等向单位外部其他单位投放的资金。因管控后大面积停工停产,部分企业所处供应链上游企业被动减产,受时间影响,故而引发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产生经济性贬值。此外,部分部分企业管理层在新冠疫情开始之初抱有着侥幸心理,认为这场疫情过后可能会发生所谓全国性的报复性消费行为,从而贸然宣布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初疫情爆发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第一季度呈负值,在二三四季度才逐渐回暖。到2021年度第一季度迎来较为可观的增长速度,但2021第二季度开始随着疫情的多点爆发,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又再次降低到了7.9%,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也依次呈下降态势。预期报复性消费并未持续到来,而且消费水平不稳定,这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进一步上升(详见表1)。

表1 2020-2021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新冠疫情属于有不可逾抗力量的致病因素,因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一旦发生则可能给社会大部分企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若企业平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疫情影响实行线上办公而导致许多经营决策无法有效验证时,投资风险就会增加。投资失败、资本成本大幅增加,无疑都会导致公司投资项目效益大幅降低或者间接导致项目投资企业出现高额亏损,影响投资企业股东的整体利益。

三、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对策

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企业经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促使企业决策者必须深刻认清自身现实,立足于市场现状,采取扎实有效的综合措施积极防控各种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结合实际调整财务预算管理,谨防营收下降带来危机

新冠疫情对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需要考虑新冠疫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流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调整和完善财务预算。一是从宏观战略上修改初始目标策略,调整企业当前形势下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目标必须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二是从细节上调整现行财务预算,包括经营活动预算、投资预算和整合活动预算,必须及时调整纠正不适应当前疫情的财务预算。三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对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管理,设置有意义的预算警戒线,对预算偏差及时做出反应、分析和管理,以确保企业内部财务能够有效运行。

(二)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加强内部控制

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企业都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但这种方式会导致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出现缺口,主要表现为固定成本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利用委托加工或委托销售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费用,从而降低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降低财务风险。此外,企业应根据防疫政策选择有效的供应商,讨论合理的付款方式和交货方式,防止因物流或防疫政策变化等情况,出现坏账或固定资产损失。

(三)善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降低投资带来的风险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国家逐步实施多项优惠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拉动内需。尤其在国家金融和贷款扶持方面,国家财政正在考虑降低受疫情直接影响地方企业承担的担保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用。企业可以随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规划利用当前国家已给予的各项产业扶持鼓励政策,保障股东切实利益,合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将此次危机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帮助企业顺利度过危机。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战疫情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