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诗意的抵抗景观

2022-10-22 05:20于福华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抵抗诗意

摘 要:米歇尔·德·塞托是目光敏锐的反传统思想家中的一位,他的《日常生活实践——实践的艺术》一书为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可能,他不同于以往精英文化的研究,他通过对大众的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分析大众的生活轨迹和实践艺术,呈现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张力和诗意的人间图景。

关键词:日常生活实践 德塞托 诗意 抵抗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德·塞托的代表作《日常生活实践》主要讲述了普通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能机智巧妙地创造日常生活的轨迹和策略。作者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中普通大众,研究内容是普通大众细碎的生活轨迹、消费者的消费策略、大众的语言修辞以及公共空间的私人化利用,作者的研究对当时的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这本书也为作者在国际学界赢得了广泛和持久的荣誉。

一、日常生活分析的转向

日常生活关乎众多普通的群体,是相对于精英群体而言的,又代表着民间的力量,具有的琐碎性、重复性和无序性的特点,使得其很少进入到理论研究者的视野,但是德塞托让日常生活进入到一种理论化的研究,开始让我们正式面对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实际上,追溯源头,德赛托并不是对非精英的大众的研究第一人。日常生活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德塞托之前就早已出现。杜尔克姆在研究自杀现象时对大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日常生活的理论可以说是伴随着现象学的出现而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的。在胡赛尔的之后的舒茨、卢曼以及哈贝马斯的社会学都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但是系统地对日常生活运作的模式进行研究的还当是米歇尔·德·塞托,在这一书中就明确表示对福柯的规训进行了反对,提出了“反规训”。福柯的规训理论具有一种代表精英的理论,研究精英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大众产生规训,在生活中处处实施着权力,大众的生活有一张权力的网笼罩着。在德塞托看来生活虽然处处都存在着权利,实际上,并非权利规训就一直处于一个单面的状态,而是一种双向的。他用“假发”作为例子,认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既有支配权利的一面,也就有反支配权利的一面,被支配者在支配之下也潜藏的运作着他自己的想要的。这就是被支配者的抵抗和创造,他认为在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就不得不避免对实践的探讨,就要深入实践去探索实践的运作模式。

德塞托在《日常生活实践》一书中所阐释的理论,从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大众审美维度的理论。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视角是比较独特的,与其他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者有所不同,在其他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研究视野中,社会充满秩序的建构,大众是秩序和规则的建构对象,但是,在德塞托的理论视野中,大众的实践和生活是有据可循的,德塞托注重研究处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普通大众,并且关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轨迹。在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中大众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书写的反规训的大众,他肯定了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动性。在他看来大众作为日常生活中“无名的英雄”,在“抵制性”消费活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的新空间。

德赛托对大众日常生活的分析,对当时英国的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他的研究开始,日常生活分析的理论视野逐渐开始成为文化研究的主流,德赛托成为了日常生活实践研究理论绕不过去的人物。

二、日常生活实践的主要理论

德赛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注重对非文化生产者的研究,对大众日常的生活的一些轨迹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大众的语言空间实践、大众的阅读实践、人们的交談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策略。在德塞托看来,即便是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方式都有其内在的模式, 他注重普通人的生活模式,在他的社会调查中他所使用的研究对象或者是研究团体大都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德塞托看来他们是“无名英雄”。他长期对日常生活实践的运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言谈事件的力量的研究,旨在找寻其中蕴含的独特行为逻辑, 并且透过这些逻辑去找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出的声音和力量。

(一)诗意的战术

诗意,是一种婉转曲折的意思,这种战术充满一定的隐蔽性。在德塞托看来,大众作为不被承认的消费者也会创造出具有意义的东西,就像他所举自闭症儿童的例子,在专家所建立、规约的空间活动中,儿童勾勒出有着他自己兴趣和愿望的计谋,这一计谋不受体系的限制。德塞托与福柯不同, 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并没有在技术专家政治的规训网络之中趋于同质化, 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并非毫无抵制能力。他将日常生活看成是一个斗争场所,在绝对权力运营的环境中,日常生活有与绝对权力有相抵抗的空间,人们会在绝对权力环境中实施一套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规则,例如在城市空间中,人们对公寓、街道、地点的表述轨迹各有不同,形成了一道独有的图景,他还认为参与者是构建城市的主体,而非观察这对城市的碎片规划。德塞托将分析重点放在“普通人”的抵抗上, 为此他创造了描述日常生活实践的 “战略”和“ 战术”两个重要的概念。

德塞托认为, “战略是对权力关系的计算(或操弄), 一旦一个拥有意志与权力(一种事业、一批军队、一座城市、一个科学机构)的主体能够被独立出来时, 这类计算就有了可能。”[1]这一主体假设了一个能够界定自身的场所, 并将它当作一个能处理自己与基于目标与恫吓所构成的外在性关系的一种基础战略,他可以自己假设界定一个用于处理目标和恐吓结构的空间场所,也就是它自己的“专有场地”。可以说,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它是处在抵制的上一层面,它总是在处于支配位置的意识形态,是支配者对权利关系的操作或者计策。

而战术,总是以他者的场域作为自己实施的场所,它是一种一般人的战术,它并没有自己的空间来在其中施展自己的优势,拓展自己的主张。“专有空间”是战略的专利,这实际上是空间对时间的胜利。相反的是,战术它由于没有自己的空间场所,它就便依赖于时间。同时,普通人为了将事件转变为机遇,他们就必须要不断地对机遇进行战略性加工。这个时候,就不断地借助于强大的异己力量以及强大力量的场域。“当他们将不同的要素组合到一起的有利时刻,这就有可能实现。对这些因素进行智慧地综合不是话语,而是决定本身,是抓住“机遇”的行为和方式。”[1]就像在家里的冰箱里人们会依据自己的方便和喜好进行摆设搭配食物;就像在超市里面对那些各种各样的、变化的商品,店员也会依据客人的食欲、口味和心情来进行商品的搭配和摆设;就像一个小孩子在严肃的作业本上进行涂鸦和创作。人们在冰箱、超市、作业本上的另一空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领地,而且也会为此感到愉悦。

德赛托的战术一说,实际上带有诗意的性质,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的战术。在德赛托看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动都是属于战术类别的,是“弱者”对于“强者”的战术,在德赛托这里强者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大的。这些战术实施的巧妙狡猾,“巧妙的技巧,施计策的艺术,“猎人”的狡猾,操作的变幻,多样的伪装,新的发现,所有的这些既带有诗意,又带有战争的色彩。”[1]在零碎的、散化的、个体的生活中的战术是被遮蔽的、是带有巧妙的计谋的,它们同时也是变幻多彩的,是根据了个人的需要而采取的战术,它因而也带有着诗意的色彩。

(二)寂静的生产

在德赛托看来,人们的阅读、烹饪、居住和交谈都存在着一种生产,这种生产是一种不被看见的,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是寂静的生产。在现代信息社会时代,符号无处不在,人们处于充满各种符号的巨大网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 普通人通常只能选择一种媒体去阅读和怎么阅读的问题, 却没有注意或者以某种方式去越过媒体直接去把握事件的真相。就拿电影的观看作为例子,消费者或者观众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消费者更加有利于掌握信息,电影的好不好看看网络上、微博、微信的观众体验就可以基本看到这部电影的“口碑”,他们可以根据网络或者周边人的对一部电影的“口碑”而去对电影进行判断,从而做出选择看还是不看。即便如此, “无名英雄”依然有相对的自由活动空间,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干扰宰制者试图掌控信息传播的秩序。他们可以通过选择、拒绝、改写甚至是颠覆等方式获得主动权。

为分析这种关系, 德塞托用阅读与消费来进一步对这一机理进行阐释,他使用了房租与房子的关系作为例子进一步进行研究,租房子的人也会对房子进行个性化的改造,他们虽然不能改变房子的结构,也不能改变房子的本质归属权,但是他们能创造性地将房子改造为自己理想的居住空间。德塞托使用了“二次生产”消费者是一个文化产品的“二次生产”者, 他们具有重新组织、解释编码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文化或者信息的“二次生产”活动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德赛托还阐述了阅读者和文本的关系,读者的阅读过程实际是一种逐渐地潜入他者的文本中所进行地选择与挪用的计谋, 读者在他者的文本空间中加入了挪用和愉悦的策略。他认为 “文本只有通过读者才具有意义, 且会随读者而变化;文本的编码要适应它无法掌控的读者的意见。文本之所以成为文本, 是依存于它与外在读者之关系的”。[1]德塞托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实际上并不是一种被动消极地接受, 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着“寂静的生产”。他将读者的生产进行了充分肯定,这一研究也具有审美视野的意义。

三、理论意义以及局限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德塞托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接受者角度的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英国文化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费斯克。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对大众在娱乐媒体中大众的能動选择进行了肯定。其中实际上,德塞托是研究受众在面对被强制接收的一种解码。解码,是与编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受众的解码具有同向性、对抗性、妥协性三种形态。但是,德塞托的受众研究与解码又有着区别,在德塞托看来接收者的抵抗是充满诗意的战术,是一种狡猾的、巧妙的、躲避性的战术。可以看出,在德塞托这里强调了受众抵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既不是妥协也不是对抗,而是一种温和的隐蔽的迂回的战术。

德赛托的日常生活理论对于当今媒体充斥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德塞托也高估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抵制”力量。在现代媒体社会,和符码的批量生产已经将大众的生活完全包围,在人的生活周围无处不在的充斥着各种符码和意义。大众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在强大的力量面前的诗意抵抗是否能获得真正的“诗意”还值得再探究。在媒体主导下的信息时代,符号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已经成为控制生产和消费的关键, 控制了信息网络, 就意味着控制了社会的权力。“这意味着现代政权不得不借助语言策略来维系其合法性, 他们往往将赤裸的控制关系乔装为一种委婉表达。”[1]因此,面对强大的压迫性的力量,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除了承受外似乎别无选择, 他们身处社会之中无法逃离制约。正如马克思著作中有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普通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会受到各种关系的制约。因而,德塞托对普通人的消费再生产成效过于夸大。在社会建立的秩序内施展各种抵抗艺术,其实充满着个人审美的诗意。

总而言之,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为我们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视角。从当下的文化研究来看,德赛托的文化研究实践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常生活的实践调查是一个比较细碎繁琐的过程,若不是经过长年的积累观察分析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德塞托对日常生活实践的调查经历十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他确实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包括对许多“无名英雄”的组织调查分析,显然,这也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实践的艺术[M].黄春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于福华(1993-),新疆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导师成湘丽,新疆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猜你喜欢
抵抗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诗意的麦子(外二首)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