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幽默的混合语用策略研究

2022-10-22 11:25赵子烨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幽默

摘 要: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幽默会造成不礼貌现象,“乖讹论”认为幽默言语中存在着不和谐的歧义成分。该文基于Bousfield混合不礼貌策略研究,选取生活场景化节目《毛雪汪》为分析材料,分析说话人使用的混合不礼貌策略攻击听话人面子进而产生了幽默,并总结了混合不礼貌策略的示意图以及不礼貌升级的示意图,并认为在稳定的人际关系中使用幽默可以促进团结,笑声作为人们在幽默语境的反应,标志着人们在共享知识的基础上对话语内部的歧义部分的理解与欣赏。

关键词:不礼貌 幽默 混合语用策略

一、幽默研究

幽默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更是愉悦他人的沟通方式,并可以激活积极情绪、活跃气氛进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李雪艳,李正卫,2021) 。Culpeper(2003)认为嘲讽或虚假礼貌是以威胁面子为基础并在话语表层通过语用策略表达明显的不诚恳,玩笑属于虚假不礼貌,并在话语实践中通过言语冒犯影响对方的面子,进而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和加强人际关系的联结。Kotthoff(1996)提到幽默当中存在着不礼貌现象,人际交往中的熟知程度以及亲和关系为不礼貌幽默的挑衅提供了稳固的作用,并观察了幽默话语中的社会关系距离,认为幽默话语中的言语互动减轻是以暂时的威胁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玩笑,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面子威胁行为。嘲讽具有社会不和谐的作用,但玩笑作为虚假不礼貌具有促进和谐的作用。

Bousfield (2003) 修正了Culpeper不礼貌模型,认为有十六种语用策略可以实现冒犯型的不礼貌,并存在着混合不礼貌策略的使用情况。Culpeper(2011)提到虚假不礼貌或玩笑的三种功能,包括了加强团结功能、隐形胁迫功能、娱乐功能,加强团结功能体现在人们处于权利平等关系或互惠关系当中所使用的幽默;隐形胁迫功能体现在人们使用的幽默语言中,说话人通过压制性的话语策略,以最低程度地掩饰压迫的意图而表达权利距离;娱乐功能具有剥削的特点,但这种不礼貌让听话人会感到不愉快并让部分参与者感到愉悦 。

总体而言,已经形成三大幽默理论: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蔡辉,尹星,2005),优越论是关于竞争中寻找他人的缺点,而幽默是意识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时的表现;释放论是关于对紧张和压力心理的一种释放。康德认为幽默来自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 (Attardo,2001)。三者之中,乖讹论被视为当代幽默研究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理论 (Raskin,1985) 。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乖讹论的观点,认为人们欣赏幽默的过程是经历了消解不和谐的语义成分的过程,Suls (1972)提出了幽默的二阶模式Incongruity—Resolution表明理解幽默需要经过识别和解决不一致成分,以及Raskin (1985) 提出脚本语义理论表明了幽默的文本中存在着脚本对立,标志着当代幽默研究的研究思潮从哲学、心理学转向语言学领域。Yus(2003)梳理了幽默研究的两点重要结论:“关联理论的幽默研究与心理学和语义学中的乖讹—消解二阶模式是一致,以及所有的幽默都包含语用成分。”Coulson(1997,2001)通过ERPs实验对“乖讹论”进行了验证,发现听者在理解幽默过程中发生了语义跃迁,证明理解幽默的过程发生了脚本对立的语义成分的整合以及框架转换的过程,既听者理解不和谐的语义内容并进行消解的过程中发生了框架转换。该实验标志着幽默研究从哲学、心理学领域“乖讹论”的理论叙述,进入到了语言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即发话人是如何使用不礼貌混合语用策略达到言语幽默效果。

二、不礼貌研究

Brown & Levinson(1978)基于Goffman提出的面子观,用“礼貌—面子”组合来解释言语交际中的面子威胁行为(FTA)和言语行为之间关系中的礼貌现象,并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Culpeper (1998) 根据Brown & Levinson“礼貌—面子”研究中的五种礼貌超策略,提出与之相对立的五种不礼貌超策略并构建了不礼貌框架。Bousfield (2007,2008) 提到会话中威胁面子的标准“大致上,说话人使用的不礼貌言语(至少是可感知的)是故意地表示冒犯的、威胁的事件,或者以其他方式伤害听话人的面子”,他总结了前人的威胁面子的研究,而认为在不礼貌话语中时常存在着同时威胁了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梳理了动态语境的视角的六种FTA观点,并将其作为其不礼貌模型当中的判断依据。第一、面子是说话人的自我期待,并在言语交际中与他人的面子相互作用;第二、面子具有连续性,当最初的印象构成之后,面子在交际中得到增强或减弱直到交际结束。说话人对面子的理解实在言语互动中形成发展,经过理解而内化的面子成为与他人互动中期待的一部分;第三、积极/消极面子均指出言者渴望听话人的认可,以及期待着不被干预;第四、积极/消极面子是一体两面,并在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优势和显著性;第五、团体面子则是通过言语中的合作产生的面子,并由之前的面子相互作用而得出;第六、群体中成员的面子的更改会影响成员期待的面子以及团体面子。

本研究将基于Bousfield混合不礼貌策略研究,凭借其面子观作为不礼貌幽默的为主要判断依据,结合语境信息对不礼貌幽默的语篇机制进行分析。

三、混合不礼貌策略研究

Bousfield (2003,2008) 认为不礼貌框架应该按照冒犯型和防御型进行分类,根据Impoliteness in Language書中对不礼貌策略的论述,可以总结出修正后的不礼貌框架的冒犯型策略包含16种语用策略,包括了:冷落、脱离关系、漠视、不合适的身份标记、避免合作、禁忌语、威胁、轻蔑、明示消极形象、隐晦语言、语言侵犯、归咎错误、批评或指责、阻碍沟通、强制角色转换、挑战,但在具体语境中存在着混合使用的情况。然而,会话双方中存在着不礼貌的责任归属问题,当听话人接受了不礼貌言语的同时也受到了面子的攻击,这标志着听说人承担了说话人的不礼貌言语责任,而社会语境中限制了听话人回复不礼貌言语的选择。Bousfield提出不礼貌的混合策略,如“冒犯型(隐含不礼貌信念+禁忌语)” 然而,他归纳出超越小句的不礼貌混合策略,包括了不礼貌混合策略以及不礼貌升级。其中,不礼貌的混合策略包含两部分,意图和信念,以及不礼貌策略。不礼貌言语的意图通常以攻击听话人的面子,信念是关于说话人通过言语将其意识形态强加给听话人,并达到劝说的目的。笔者认为说话人可以根据语言的递归性质组合多种不礼貌策略构成句子,这一过程可以用图1来表示。

Bousfield(2003)认为如果从语篇的角度来考虑不礼貌现象,更迭语用策略可以增加会话含义的语用效果,例如:重复(repetition)是一种典型的不礼貌语言的沟通模式,若重复使用语用策略会产生叠加效果并可产生不礼貌升级,而这种不礼貌升级使人际冲突呈现增加的态势。在一组对话中,会话双方的冒犯型和防御型语用策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意味着说话人会根据听话人的防御型话语及时更改其策略,像语篇回指(anaphora)、模糊限制语(hedge)、加强语(Booster)可能产生强制角色转(enforce role shift)的语用功能。这类语篇语义的转移表现在社会角色(Social Role)以及语篇作用(Discourse Role )两方面,例如:说话人为了转换社会角色以及增加权力距离,将身份描述从老百姓到公务员,说话人把“你”“你们”称呼为“咱”“我们”改变语篇作用,将其立场描述一致。笔者针对其研究进行梳理,将这一过程绘制如图2所示。

在图表中,结构整体分为五层,第一层表示原事件结构,第二层到第四层的左边为“社会角色”影响面、右边为“语篇作用”的影响面。随着会话的推进,说话人通过插入或替换原事件结构的信息,沿着箭头顺序分别影响事件,逐渐改变“社会角色”或“语篇作用”以促进沟通目的的达成。听话人在接受这种不礼貌言语的过程中,新信息会插入原结构的槽位当中,逐渐整合成新结构,最后形成了第五层的新结构,并产生了新预设。听话人通过对比两种预设,理解并欣赏说话人的交际目的,进而产生了幽默。

四、分析案例

本研究选取腾讯视频APP播出的场景化真人秀节目《毛雪汪》为分析材料,以生活场景化的拍摄场景搭建,在真实社交环境中拍摄并讲述每周朋友相聚的故事,李雪琴、毛不易作为主持人应邀玲花、曾毅来家里体验生活,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展现娱乐人的日常生活现状,讨论生活中的事件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和观念。本研究将随机选取《毛雪汪》节目中的幽默话语作为语料,基于Bousfield面子观以及混合不礼貌策略,对说话人的冒犯型不用策略进行分析,力图总结出不礼貌幽默的语用效果及其机制。

杨:那个我怕你们吃不惯,所以我就让你们尝一尝那种甘甜的,就蒙古人喝的,普通的家庭茶就行了。[笑声]

李:这哪里甘甜呢,这不是很齁咸吗?[笑声]

杨:真的有点咸了。[笑声]

李:我以为内蒙古人就这样?[笑声]

曾:我觉得还行啊,没事啊。

毛:没有很咸。

杨:是我虚了吗?

曾:我觉得你虚了。[笑声]

毛:怀疑自己。

李:不要怀疑自己。 [笑声]

杨:人都是摆着一桌子肉,咱是摆着一桌子茶。[笑声]

毛:通常喝茶配什么吃?

杨:配肉,肉我也带来了,你吃吗?

毛:吃得有点太多了。 [笑声]

——选自《毛雪汪》第20期

这段对话的发生在玲花和曾毅要去拜访雪琴和毛不易,四位朋友在饭桌前准备喝下午茶,玲花为大家准备内蒙古风味奶茶,她在言语中发生了“强制角色转换”担任了雪琴和毛不易的工作。她的话语中使用了“模糊限制语”忽略了味觉词,但是大家喝完茶却发现奶茶味道偏咸的。雪琴使用“语篇回指”再次提起味觉词“甜”、并用加强语“齁咸”表示奶茶太咸了,会话中包含着“归咎错误”含义并攻击了积极面子,并产生了第一个幽默现象:奶茶是咸的,不是甜的。她再次用了“不适当的身份标记”以及“模糊限制语”表示都如同这般做偏咸的奶茶,攻击了团体面子,产生了第二个幽默现象:只有咸的奶茶吗?随后,玲花问到是否因为“虚了”导致的,但是曾毅用了肯定的回复,攻击了团体内成员的面子,这产生了第三个幽默现象:同伴不合作。毛不易试图挽回尴尬的局面,表示这是对自己的怀疑,暗含不要这样自责的意思。但是雪琴通过评价的方式,攻击了积极面子,指出她不要怀疑自己,但这种表达过于模糊并产生了歧义,“不要怀疑自己虚了”还是“不要怀疑自己”,这种歧义造成了第四个幽默现象:是否体虚?玲花使用“加强语”提起饮食习俗表示这顿饭和其他人不同,桌子上都是茶水,這产生了第五个幽默现象:饮食习惯不同。毛不易接话并问到茶点的种类,玲花第二次使用“强制转换角色”表示她带了肉,同时反问到他的意愿,毛不易表示吃得太多,暗含不想继续吃茶点,攻击了消极面子,产生了第六个幽默现象:哪顿饭吃太多了?

五、结果与讨论

幽默在人际沟通中起到关键作用,不礼貌幽默是冒犯听话人的面子,但这种不礼貌幽默会拉近人际距离,增加亲近感。在人际沟通中,冒犯的开玩笑是以稳定的关系为基础,并试探性地损伤听话人的面子,观众根据逻辑推理可以发现这种不合作而产生的新会话含义,进而产生言语幽默。语言作为幽默的载体,使得人们在常规意义和言外之意的交互中进行判断。听者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判断,从而获得幽默语言的特点,通过多次匹配原有的百科知识,形成了对幽默语言的再次判断,并理解笑点和铺垫语之间的歧义部分,在结合对其意向态度的欣赏程度,进而通过发笑行为去推动会话进行。人们若拥有良好的幽默感,则在幽默的语言游戏中具有一种促进人际交往的理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Attardo,S.Humorous texts: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D].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

[2]Bousfield.& Derek.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tylistics[Z].stylistics, speech acts and im/politeness theory,2008.

[3]Bousfield, D.,& Clark,B.“Never a truer word said in jest”A pragma- stylistic analysis of impoliteness as banter in Henry [Z].IV, Part 1,2007.

[4]Bousfield,D.,& Locher,M. A.Impoliteness in language: studies on its interplay with power in theory and practice[Z].Mouton de Gruyter,2008.

[5]Brown,P.,Levinson,S. C.,& Goody,E.Universal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6]Coulson, S.Semantic leaps:The role of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D].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7.

[7]Coulson,S.Whats funny: conceptual blending in humorous examples. In V. Herman Ed.).The poetics of cognition: Studied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verbal ar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Culpeper,J.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Z].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 2011.

[9]Culpeper,J.,DE Bousfield, & Wichmann,A.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

[10]Culpeper, J., Short, M., &VerdonkP. 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drama: from text to context[M].London:Routledge,1998.

[11]Kotthoff,& Helga.Impoliteness and conversational joking:on relational politics[J].Folia Lingua,1996(30).

[12]Ramos,F.Yus.Humor and the search for relevanc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

[13]Raskin,Victor.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Reidel, 1985.

[14]Suls,J.M.A two-stage mode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jokes and cartoons: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alysis [A].In Goldstein & McGhee (eds.) The Psychology of Humo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Empirical Issues [C].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2.

[15]蔡輝,尹星.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5(1).

[16]胡范铸.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7]李雪艳,王慧莉,丛丰裕,克劳斯·马斯亚克,王小潞.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幽默理解与加工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

[18]李正卫,曹雅婷,王飞绒.领导授权赋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个体和情境因素的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19(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赵子烨(1995-),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语用学。

猜你喜欢
幽默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幽默教学
试论老舍的幽默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论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关于“无意义”的定义与其思想内核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幽默”教学法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