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原则分析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会话含义

2022-10-22 11:25乐明叶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你好,李焕英李焕英合作原则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电影中的对白则是讲述故事梗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四个方面,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对电影对白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对白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究其背后深层的会话含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言语表达方式,以便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使用更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

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准则违反 电影《你好,李焕英》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日常行为交往都离不开它。其中,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而会话又是交际过程中最主要的交际,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会话交流一直是语言学所探讨的问题。随着19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相关研究就开始迅速发展,各类新的分支也不断涌现,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崛起标志着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是语用学领域内的两个重要理论,他们的提出在很多方面为语言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给话语交际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广泛指导着言语交际以及阐释会话内容。

就电影而言,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的艺术化表达,它通常会传递一些情感、思想和认知。那么,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对话在刻畫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发挥艺术感染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也会体现出日常言语表达的特点,也会存在符合合作原则或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表达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对《你好,李焕英》电影对话中的合作原则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会话含义、人物性格以及要传达的“母爱”主题思想。

二、文献综述

基于合作原则进行的对话分析,最早出现在1995年,刘伊俐撰写了一篇名为《“会话含义”与小说对话分析》的文章,她用合作原则分析了多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但分析内容为多部小说混合而成,并未具体探讨某一部作品;2001年,王静在《北方论丛》杂志上发表了《浅析<医生和医生太太>中的会话蕴涵》,具体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医生和医生太太》中对话部分的涵义,但她的研究更多是从文学角度入手,会话含义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以上研究多是从小说中的对话入手,开始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最早则始于2005年。张宏国以《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为例推导了喜剧片中的合作原则;2007年刘慧又以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的人物对白。后来,随着合作原则在国内研究的不断深入,从2008年开始,有关该项理论的文章也大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金晶、张小未、吴彩霞、李慧慧等学者都发表了相关文献。

通过对过去这些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运用合作原则进行的对话分析早期多是从小说方面入手,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国的经典小说,这些多为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发表;(2)基于合作原则对电影中的人物对话分析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小说,且虽然发展到后期文章数量变多,但很多文章对电影深层内涵的把握程度并不够,有些仅仅通过对情景的描述进行对话分析,没有把握住电影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3)本文吸取了过往文章的经验,选择了近期国内热度较高、是前人所未研究过的、具有“母爱”主题内涵的电影。

三、理论框架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为哈佛大学做题为《逻辑与会话》演讲时提出。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会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话语的组合,[3]如果谈话双方希望可以进行一次成功的交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就需要双方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遵守一种合作的原则。基于此,格赖斯将合作原则分为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和相关性准则。

(1)质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2)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之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3)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不要说晦涩难懂、歧义和模糊的话。

(4)相关性准则(The Maxim of Relation):不要说与谈话内容无关的话。

但是在现实的交谈过程中,人们并不是总会遵守这些原则,有时甚至会刻意违反合作原则来达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这就被称为“特殊会话含义”。

(二)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指的是在交际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言外之意”。它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理论,也是由格赖斯为哈佛大学做题为《逻辑与会话》演讲时提出的。会话含义属于“意义”范畴,它与语义学中的意义不同,在语用学中研究具体语境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主要是在句子(及以上)这个层次研究意义。会话含义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其新奇性引起了哲学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四、语料分析

(一)违反质量准则

1、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

李焕英:“等会儿,张江,我看这姑娘有点眼熟,咱俩是不是认识啊? ”

贾晓玲:“绝对认识。”

李焕英:“省城二姑家表妹,李乐莹?”

贾晓玲:“多少年没见了表姐?”

李焕英:“咱俩就没见过啊,但是我一眼就把你认出来了啊,跟我二姑长得太像了!”

贾晓玲:“是嘛?”

李焕英:“你怎么想着来了呢,乐莹?”

张江:“等会儿,出现问题了,起来,你不叫玲儿吗,她怎么管你叫乐莹呢?”

贾晓玲:“乐莹,玲儿嘛”

张江:“读快了?”

贾晓玲:“啊,我小名叫晓玲。”

这段对话发生在电影开头,贾晓玲穿越到母亲李焕英的少女时代,为了快速取得母亲和张江的信任,先是顺着李焕英的话假装自己是李乐莹,这是贾晓玲在此段对话中第一次违反质量准则;随后张江又对贾晓玲发出了质疑,称之前贾晓玲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叫“玲儿”,和李焕英口中的“乐莹”明显有区别,因此贾晓玲又一次违反了质量准则,声称“晓玲”是自己的小名,“玲儿”也只是“乐莹”读快了的发音,很明显,她为了能待在母亲身边,给自己的母亲带来快乐,不得已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

2、说了证据不足的话

冷特:“玲儿?”

贾晓玲:“嗯?”

冷特:“我还不知道你是哪年生人呢。”

贾晓玲:“八二年。”

冷特:“明年啊?”

电影中冷特逐渐喜欢上了贾晓玲,想对她多一些了解,于是便问贾晓玲是哪一年生人,但晓玲是从现在穿越回1981年的,她并不属于那个年代,因此在她回答冷特说自己是“八二年”出生的时候,虽然她并没有欺骗冷特,讲的也确实是真话,但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她说的话就明显缺乏证据,也就有了冷特下一句问话“明年啊?”。在此处违反质量准则不仅可以看出贾晓玲心直口快、爽朗简单的性格,还可以成功的塑造喜剧效果,增加电影的趣味性。

(二)违反数量准则

1、所说之话没有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贾晓玲为了让母亲赢得排球比赛的胜利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让对方拿到了赛点。在对方打出最后一球时,裁判判定对方得分,比赛结束,但贾晓玲当时亲眼看见这个球出了界,因此她激动的去和裁判理论,希望裁判重新判定结果,裁判却说“下回注意”“我给你加一分……这三分全给你”,这样的话明显不是她所需要的信息,违反了数量准则。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裁判的不专业性、贾晓玲的孝顺以及为后面李焕英等人拿到排球比赛的参与奖品开心的心情做了对比。

2、所说之话包含了超出需要的信息

沈光林:“你是?妇联的同志吗?”

贾晓玲:“我是李焕英的表妹。”

沈光林:“表妹,在妇联工作?”

贾晓玲第一次单独和沈光林谈话是为了询问他和李焕英相亲的事情,因此沈光林先在心里预设了贾晓玲的人物形象,以为她是妇联的人,实际上贾晓玲只是因为关心李焕英才来找沈光林问话,但由于沈光林的提前预设,他就打定了主意认为贾晓玲在妇联工作,这就导致他说出了超出对话需要的信息,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沈光林前期自以为是的性格。

(三)违反方式准则

贾晓玲:“我妈以前手也笨,给我缝裤子也是个补丁,后来同学总笑话我,我妈就自己悄悄在家练,练到最后,不管我裤子破成什么样,她都能给我缝成一个特别特别可爱的图案。”

张江:“是嘛?”

贾晓玲:“就像这个一样。”

冷特:“挺好。”

贾晓玲:“可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啊,可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啊!”

在这段对话中,贾晓玲的前后话语是矛盾的,她先是说“我妈以前手笨”,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我妈现在手不笨”,随后在对话结尾她又讲“我妈现在还不会缝”,这两句话在意义上是有歧义的,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在一段对话中出现。但看了影片的人会知道,这是贾晓玲突然顿悟的表现,她深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也一样。编剧通过前后矛盾的话语、违反方式准则的手法,试图向观众传达眼前的这个李焕英,其实也不是这个年代的李焕英,穿越回1981年的,不止贾晓玲一人这个关键信息,是影片中升华“母爱”主题的重要节点。

(四)违反相关性准则

贾晓玲:“不是,我今天来呢,是想问问你对李焕英的感觉,你要是喜欢她的话,我可以帮你。”

沈光林:“我和李煥英同志的见面啊,是我父亲安排的。”

贾晓玲:“什么意思啊?”

沈光林:“我父亲这个人,你肯定不了解。这么说吧,从小到大,我上学、工作包括相亲,每次的选择都是他做的,这次我想自己选。”

贾晓玲:“那我明白了,打扰了啊,再见。”

沈光林:“今天是星期三吧?真是星期三我的天啊!”

这段对话发生在沈光林和李焕英见面之后,贾晓玲来询问沈光林对李焕英的感觉。其实沈光林是喜欢李焕英的,此时刚好有两个人路过,沈光林为了面子便说这一切都是父亲安排的,贾晓玲听到这番话后就直接离开了,沈光林为了追上她向她解释清楚,就大喊“今天是星期三吧?”好以此为借口,再与贾晓玲谈话。沈光林通过违反相关性准则,迅速追上了贾晓玲,并成功和贾晓玲达成共识,让她帮助自己追求李焕英。在这个情节中,如果不是说了没有关联的话,那么沈光林就无法进行后续的对话,也就无法追求李焕英,剧情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五、结语

本文选取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对白片段,结合格赖斯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实例分析。作者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细分:质量准则划分为说了自知虚假的话、说了证据不足的话;数量准则从所说之话没有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和所说之话包含了超出需要的信息两个方面论述;方式准则主要从会话歧义上入手;相关性准则则主要从谈话内容的关联度上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电影《你好,李焕英》通过设置不同的语境来展示对白的有效性,让对白在即使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情况下也更加合理;第二,除了对白的表层含义外,它的深层会话含义都体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李焕英的乐观豁达、贾晓玲的善良孝顺、沈光林的要面子等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对话提炼出来。同时,作者还注意到电影中的许多喜剧桥段,都是用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来达到喜剧效果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交谈时也可以在合适的语境下运用这种手段。最后,通过对合作原则的分析,也发现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学会珍惜,就像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写的那样“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参考文献:

[1]俞东明.什么是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杨晓燕,法国电影艺术与会话策略——从《无法触碰》看电影对白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对立统一[J].法国研究,2017(1).

[3]张德岁.合作原则研究综述[J].江淮论坛,2009(4).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乐明叶(1998-),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在读,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你好,李焕英李焕英合作原则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走进《你好,李焕英》襄阳取景地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能否复制
《你好,李焕英》 定档大年初一讲述贾玲和母亲的故事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