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安顺城区方言与屯堡二铺话的语音系统

2022-10-22 11:25胡宇坤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安顺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历史,简单描述了安顺的方言情况:作为“方言岛”的屯堡方言,与城区方言不尽相同。随后将以二铺话为代表的屯堡方言与安顺城区方言从声韵调方面进行比较。主要区别有:二铺话分舌尖前音和舌尖中音而安顺城区方言不分,安顺城区方言比二铺话多了3个韵母,古入声字的归派不一样等。最后简单总结两种方言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安顺城区方言 屯堡方言 二铺话

一、安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

安顺市地处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是进出云贵地区的交通要道,下辖两区(西秀区、平坝区)、一县(普定县)、三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市政府所在地为西秀区东关街道,也即是安顺老城区。

安顺的方言情况与当地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关系。在明代以前,安顺地区由少数民族首领统治,与中原王朝一直是羁縻关系,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带并没有实际的管辖权,汉族人迹稀少。大明王朝建立后,為对付蒙元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明太祖朱元璋令沐英率大军南征,并在沿途重要据点设栅筑城,屯垦戍边,开发西南,而留下的这些军民后裔就是今天所说的“屯堡(拼音:pù)人”。屯堡人主要分布在“一区”“一线”的乡镇,“一区”是市区东南方向的旧州、黄腊、东屯、周官屯一带,“一线”是指“交通线”,即沿古驿道和今天交通要道分布的七眼桥、大西桥、头铺、三铺、马关等地,总的来说集中分布在安顺西秀区与平坝区的山区间。屯堡在文化上与本地的汉族群体有较大差异,其服装、发饰、建筑、语言等独具特点,保留着很多中古汉族特色,形成独特的“屯堡文化”。他们是较早一批迁入黔中地区的汉族移民,比较封闭,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及后来入黔的汉族保持距离,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自成一脉。语言经数百年变迁而未被周围方言同化,形成方言岛,保留了一些明代汉语方言的底层成分。清朝时期“湖广填四川”“改土归流”使贵州的汉族人口大量增加,黔中地区主要是川渝地区的移民,受四川地区方言影响颇深,这批汉族移民相对于屯堡人到来的时间更晚,也是现今黔中地区汉族人的主要来源。就安顺两城区的汉语方言来说,可分为安顺城区方言与屯堡方言,安顺老城区方言属于川黔方言片,而屯堡方言则是方言岛。

二、贵州安顺地区方言概况

贵州全省的汉语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从语音上将境内的汉语方言进一步分为三片:川黔方言、黔东南方言和黔南方言,安顺方言属于川黔次方言片。贵州川黔方言是三个次方言中地理分布最广的,从贵州东北的松桃到贵州西南的兴义市五市四十五县四特区都属于贵州川黔方言片区。贵州川黔方言内部语音一致性很高,但大同中有小异,根据有无撮口呼韵母有可以将川黔方言一分为二,即有撮口呼韵母的为黔北片,无撮口呼韵母的为黔中片,安顺方言属于黔中小片。同为黔中片的地区还有贵阳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盘县特区。

本文试将安顺方言与屯堡方言进行比较研究,在语料的选取上,安顺方言选择城区方言,而屯堡方言选择二铺话。安顺老城区以汉族为主,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较少,相比于其他县区是更好的方言样本;二铺村位于安顺市东北方12公里处,其周边的旧州、双堡一带以及华严、蔡官、幺铺部分地区也说这种方言,具有代表性。

三、声母比较

安顺城区方言中共有19个声母,分别是:

p巴、p?怕、m毛、f发、t大、t?他、l流、?资、??拆、s三、z然、?基、??七、?虾、k高、k?科、?安、x好、?衣。

二铺话中共有23个声母,分别是:

p巴、p?怕、m毛、f 发、t大、t? 他、l流、?资、??拆、s三、z然、t?抓、t??粗、?苏、? 软、?基、??七、?虾、k高、k?科、?安、x好、?衣。

(一)声母相同点

(1)古全浊声母清化。

(2)古泥来母字合流,不论洪细,n、l可自由变读,如安顺城区方言和二铺话中:怒lu=路lu,挪luo=罗luo。

(3)不分尖团,两地方言中九酒同音,秋丘同音,休修同音,声母分别读为?、??、?。

(4)北京音读零声母的部分古疑母和影母字读为?;

(5)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声母读为舌面后音k、k?、h。

(二)声母不同点

(1)二铺话声母比安顺城区方言多了一组舌尖后音的声母,为四个,分别是:t?、t??、?、?。

在安顺城区方言中,知照组、日母字和精组字配合的韵母无论开合,都读为舌尖前音,如:宗tso?=中?o?,粗??u=初??u,私s?=诗s?。

在二铺话中,知照组日母字和精组字在今开口呼韵母配合(不包括舌尖元音韵母)时,都读为舌尖前音;与合口呼韵母配合时,都读为舌尖后音,呈互补关系。如:山san =三san,租t?u=猪t?u。

但在舌尖元音韵母前,ts组和t?组区别意义,是对立的,如:子??≠纸t??,瓷???≠迟t??,私s?≠匙??,舌尖韵母前的舌尖前音来源于中古精组,舌尖后音来源于中古知照组和日母。

本地人依靠方言区分城区人和屯堡人,最直观的听感就是说话时是否有翘舌音,如有翘舌音一定是屯堡人。

(2)二铺话中古晓匣两母在齐齿呼和撮口呼前读?,开口呼和合口呼时读x,如:溪?i、靴?i的声母为?, 河xei、胡xu的声母为x。

而在安顺城区方言中,也大致遵循了上述规律,只有在遇摄合口一等韵前例外,读唇齿擦音f,如:虎fu,胡fu,而其他开口呼和合口呼前仍读为x。

四、韵母比较

安顺城区方言共有韵母32个,分别是:

?资、i衣、u胡、?儿、a八、ia加、ua瓜、o火、io脚、?拍、i?叶、u?国、iu 育、ai才、uai乖、ei培、uei伟、au袍、iau腰、ou楼、iou邮、an安、ian天、uan 弯、?n灯、in宾、u?n温、a?昂、ia?江、ua?汪、o? 风、io?兄。

二铺话共有韵母29个,分别是:

?资、i衣、u胡、?日、?儿 、a八、ia加、ua瓜、o火、io脚、ai才、uai乖、ei培、uei伟、au袍、iau腰、?u楼、i?u邮、an安、ian天、uan弯、?n灯、in宾、u?n温、a?昂、ia? 江、ua?汪、o? 风、io?兄。

(一)韵母相同点

(1)没有撮口呼,普通话中读为撮口呼的字在安顺城区方言和二铺话中多读为i、u和iu。遇摄合口三等精组、见系韵母为i,居?i、虚?i、于i;山摄合口三四等精组见系介音为i,全??ian,圈??ian,渊ian;臻摄合口三等见系韵母为in,军?in,熏?in,云in;以及通摄合口三等见系入声字安顺城区韵母为iu,二铺话韵母前有韵母时为u,自成韵母时为i?u,如菊、曲、育、狱等。

(2)没有后鼻音i?和??。普通话中的韵母i?和??在安顺城区和二铺话中读为in或?n。曾摄开口一等和三等知系读为?n,如崩p?n、登t?n、恒x?n,三等(除知系)读为in,如冰pin、陵lin、兴?in,梗摄开口二等都读为?n,如烹p?n、硬??n,三四等读为in,如兵pin、京?in、瓶p?in、丁tin。

(3)臻摄合口端系字读为?n,普通话中读为u?n。如:敦d?n、论l?n、尊??n、存???n、孙s?n。

(4)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韵母读为ai,如:街kai,崖?ai,鞋xai。

(5)果摄、宕摄开口一等和部分三等入声字、合口一等入声字以及江摄开口二等部分入声字读为o,如:多do、各ko、郭ko、剥po;当见系遇山摄合口四等、宕摄开口三等、江摄开口二等入声字时,韵母读io,如:决?io、脚?io、学?io。

(二)韵母不同点

二铺话比安顺城区方言多了一个舌尖后高元音韵母?,少了?、u?、i?、iu四个韵母,具体分析如下:

(1)安顺城区方言中的i?韵字在二铺话中读为i。如安顺城区方言中叶i?、缺??i?,二铺话读为叶i、缺??i。

(2)安顺城区方言中的?、u?韵字在二铺话中读为ei、uei。如安顺方言北p?、国ku?,二铺话中读为北pei、国kuei。

(3)安顺城区方言中的iu韵字在二铺话中有两种分化,当韵母前有声母(声母为见组)时读u,自成音节时读i?u,如表1。

(4)在蟹摄和止摄合口呼遇端系的开合上有所不同。中古端系蟹摄和止摄合口呼,安顺城区读为uei,二铺话读为ei,u介音脱落,为开口呼,如表2。

五、声调比较

安顺城区方言与二铺话声调都是四个,但调型和调值有差异,调类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由上表可知,安顺城区方言阴平是高平调55,二铺话则是中平调33;阳平和上声一致,去声调安顺方言是低升调,而二铺话是中升调。比较周边方言,安顺城区方言与贵阳方言调型一致,只是在去声的调值有所不同,而二铺话四声的调型反而与黔东南地区的方言更吻合。

调类包含的内容不同,主要是中古入声字的归派有所差别。在安顺城区方言中,入声字基本派入陽平,符合西南官话将入声归入阳平的整体规律。如:

督(端)tu??、湿(书)s???、脚(见)?io??、桌(知)?uo??、月(疑)io??、落(来)lo??、俗(邪)su??、拔(并)po??。

在二铺话中,清入和次浊入归入阴平,全浊入声归入阳平。如:

清入归入阴平:搭(端)ta??、接(精)?i??、割(见)ko??、薛(心)?i??、窄(庄)?ei??。

次浊入归入阴平:药(喻)io??、裂(来)li??、捏(泥)li??、篾(明)mi??、肉(日)?u??。

全浊入归入阳平:杂(从)?a??、盒(匣)xo??、夺(定)to??、局(群)t?u??。

通过对比安顺城区方言与以二铺话为代表的屯堡方言,可以看出安顺城区方言与周边贵阳、兴义等地方言高度相似,而屯堡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曾经的屯堡人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交易通婚也只限于内部,保留了自身风俗特色,在语言上也形成了异于周边的“方言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屯堡人与外界的接触增多,语言接触也会导致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混杂与借用,安顺城区方言作为比较强势的一方,对屯堡方言影响较大。就二铺话来说,年轻一辈的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对立已经不严格了,一些文读字和知系字常读为舌尖前音,一些来自于中古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也读为阳平。

据学者考察,屯堡方言源于明朝初年南直隶地区的官话,考察周边方言,可以发现屯堡方言与贵州省内几个过渡区方言和方言岛的方言都有相似之处,从而勾勒出明朝时期贵州境内的移民路线图。从内部来说,屯堡方言不同乡镇也不尽相同,通过方言的内部差异还可以考察移民来源以及语言的演变现象。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2]安顺市西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顺市西秀区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袁本良.安顺城区方言音系[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5]班阳.贵州天龙话与平坝话的语音比较[J].语文学刊,2014(18).

[6]曾晓渝.明代南直隶辖区官话方言考察分析[J].古汉语研究,2013(4).

[7]吴伟军.从屯堡方言看屯堡人的族群来源及内部分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4(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胡宇坤(1998-),女,汉族,贵州安顺人,研究生,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