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狂人日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2022-10-22 18:20李娜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语料库

摘 要:本研究基于《狂人日记》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维度对比分析蓝诗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风格差异。研究发现,蓝译用词丰富,句式灵活,长短交替,译文更具文采且易懂,翻译策略偏归化,侧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杨戴译词汇平简,长句居多,译文略微晦涩,忠于原文,侧重保留原文的词汇和语法特征,翻译更偏异化。

关键词:《狂人日记》 语料库 译者风格

一、前言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始于Mona Baker,Baker(2000:245)将译者风格释义为一种“指纹”,即译者翻译中所呈现的常规语言模式。继Baker之后,国内外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语料库翻译下译者风格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就研究内容而言,Saldanha(2011)将译者风格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目的语取向和源语取向视角。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黄立波和朱志瑜(2012)将译者风格研究的内容划分为两大类:“源文本型”和“目标文本型”,即以源语为规范的源语型译者风格和以目标语为规范的目的语译者风格研究模式。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采用传统语料库的计量参数,如平均词长、平均句长、标准化类/形符比等来概括不同译本在词汇或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或是基于定性分析,探讨了不同译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等。而根据黄立波和朱志瑜(同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仅基于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宏观数据并不能准确地区分译者风格,而应从原文本和目标文本出发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分析风格特征。此外,胡开宝(2017)和张继东(2021)均指出译者风格的研究不仅应考察语言特征,更应涉及非语言特征的求证,即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统计和分析。

近年来众多学者投入到《狂人日记》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中,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则为数不多。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狂人日记》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原文本和目标文本双重并进的研究模式,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维度对比分析蓝诗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风格差异。

二、《狂人日记》译本语言特征分析

(一)词汇层面

1、标准化类符/形符比

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与语料库的词汇多样性呈正相关,即STTR越高,语料库的词汇多样性越大,文本的词汇越丰富,反之则亦然。本文利用WordSmith 6.0软件对《狂人日记》原文、蓝译本以及杨戴译本的词汇丰富程度进行分析,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就形符而言,两个译本的形符数均高于原文,说明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使用显化的翻译策略明晰文中的隐含信息,使得译文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全面,但亦增加了译文的形符数量。就标准类/形比而言,杨戴译本为40.20%,低于蓝译本,表明其用词丰富程度稍逊于蓝译本。结合分析标准类/形比标准差,发现蓝氏虽用词相对丰富,但词汇难度及变化程度相对较低。为进一步反映两个译本的文本丰富程度差异,发现两位译者的语言风格特征,还需从词汇密度上进一步考察。

2、词汇密度

实词作为语言中信息的主要承载者,文本中实词比重越高,信息负载量越大,文本的阅读难度越大,反之则越简单。本文基于TreeTagger和Corpus Word Parser 软件自动分词标注后的语料,统计结果如下:

就整体而言,蓝译本的词汇密度明显高于杨戴译本,表明蓝译本所含信息量多于杨戴译本,词汇相对丰富。具体而言,在名词使用上,蓝译的10.32%显著高于杨译的8.3%,说明蓝氏更倾向于名词化表达使译文内容更贴切、地道和准确。在动词使用方面,杨戴译本则更善于运用动词表达强化和突出原文的“狂人”形象和“吃人”的故事情节。为进一步探究两译本的词汇使用情况,本文对虚词密度进行统计,见图1。

如图1显示,蓝译本的语法词所占比例高于杨译本。其中,蓝译本的连词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杨戴译本,而介词却显著高于杨戴译本,表明蓝氏倾向于使用介词作为衔接词,而杨戴则侧重连词。一般来讲,介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数远比汉语频繁的多,因而二者的风格差异可能是受译者母语影响的缘故。

综合以上两组数据,蓝译本中的实词和虚词比例均高于杨戴译本。這种差异在客观上增加了蓝译本的语法明晰度,降低了译文难度,使译文更易为英语读者所接受。

(二)句法层面

1、平均句长

一般来讲,平均句长越长,文本的句法结构越难,越不易理解,反之句子则越易理解。此外,标准差可反映句子的离散和集中程度,若标准差越小,则说明句子长短变化较稳定。《狂人日记》两个译本的平均句长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杨戴译本和蓝译本的平均句长分别为:16.24和13.67,差值为2.57,说明两个译本中的平均句子长度和句式结构等差异明显。具体而言,蓝译本的句子数略高于杨戴译本,而平均句长却低于杨译,说明杨译本中使用了大量的长句表达,而蓝译中则长短句交替使用,长句适中,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亦不会显得晦涩。综合比较,杨戴译本的句法成熟度和句法复杂度皆高于蓝译本。此外,通过对比两译本的平均句长标准差可知,与杨戴译本相比,蓝译本的句子长短变化不大,离散程度较小,稳定性更强,在阅读时跳跃感较弱。

2、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用法的标准和变化包含个人的文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标点符号可是体现出个人艺术风格以及译者的翻译偏好”(万昌盛,1991:120-156)。《狂人日记》及两个译本统计结果如下(见表4)。

由表4可知,两个译本的标点使用情况与原文本差异较大,并不是完全仿照原文结构,对此说明二者在处理标点的一致性:译者不完全追求与原文标点“亦步亦趋”,而是根据原文的行文结构表达情感和意图。细究可见,蓝译的句号使用明显高于杨译,说明其译文的整体语调相对平缓,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内敛。杨译的问号使用略高于蓝译,亦说明杨译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直接。而在感叹号的使用上,二者较为接近,说明两个译本着重抒发对原文中“吃人”形象的感叹、赞赏、吃惊等情绪。

三、《狂人日记》译本非语言特征分析

本部分主要对《狂人日记》两个译本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归纳和对比二者在非语言层面的翻译风格特征差异。翻译方法包括零翻译、直译、音譯和意译等。回归文本,具体实例如下所示:

例1 原来也有你!(鲁迅,1973:283)

蓝:Et tu! (Lovell,2009:27)

杨:So you are in it too!(杨宪益,1954:12)

针对简短的句子,二者的表达方式亦不尽相同。“et tu”原为拉丁语名言,这句话被广泛用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关于背叛的概括描写。蓝氏采用意译法,通过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表达来替换原文词句,减少阅读障碍,引起英语读者共鸣。而杨戴推崇的“忠于原文”的直译法富含了中式思维,译文更偏异化色彩,但一定程度上易形成“翻译腔”。

此外,针对原文中的“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鲁迅,1973:279),杨戴译为“Mr. Ku Chiu's account sheets”(杨宪益,1954:8),而蓝氏则译为“the Records of the Past”(Lovell,2009:22)。这一名词术语原指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在原作中以注释形式出现。蓝氏考量译文的流畅性、避免阅读的停顿以及英文行文规范等因素,采用了“释义+文内注释”的翻译方法,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使译文更加地道和流畅。而杨戴更忠实于原文,与原文亦步亦趋,采用“直译+脚注”的方法,避免打乱原文结构。

四、结语

本文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维度对比分析蓝诗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风格差异。研究发现,蓝译本在语言特征方面所含信息量较多、词汇丰富、语言较为正式,但句式灵活,长短句交替,译文更具文采且易懂;在非语言方面则多使用意译,根据目标语写作习惯和英语母语语境进行信息顺序调整,增加、删减文中冗余或缺少的信息等,在翻译策略上偏归化。而杨戴的翻译语言所含信息量较少,词汇平简,忠于原文,多采用直译加注方法,保留原文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在翻译策略上更偏异化。尽管二者的翻译风格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但均促进了《狂人日记》在海内外的传播与交流,丰富了鲁迅作品的价值与内涵,推动了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胡开宝,谢丽欣.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内涵与路径[J].中国翻译,2017(2).

[2]黄立波,朱志瑜.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为例[J].外语研究,2012(5).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万昌盛.英语标点符号手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5]张继东,朱亚菲.胡塞尼小说译者风格对比——平行语料库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5).

[6]Baker, M.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000(2).

[7]Lovel,J.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M].London: Penguin Group,2009.

[8]Lu Hsun,Trans. H.Yang & G. Yang.Selected Works of Lu Hsun[M].Peking: Foreign Languaes Press,1954.

[9]Saldanha,G.Translator style: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The Translator,2011(1).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2021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蓝诗玲中国文学英译风格新探”(项目编号:YJSCX2021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娜(199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文学翻译、语料库语言学。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语料库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狂人日记》的深层意蕴论析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被忽略的一年——谈《狂人日记》的即时反响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狂人日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