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楷书艺术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022-10-22 18:20孙金龙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褚遂良楷书特点

摘 要:唐代楷书是我国楷书顶峰。唐代楷书发展以提倡崇尚法度为主,褚遂良集多家之长又积极探索,开创出独具一格的“褚体”。褚遂良的楷书能够博采众长,融入了隶书、北碑、行书于唐楷;其用笔轻灵、宽绰舒朗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褚遂良的楷书是古今学书者学习的重要作品,无论是其风格、笔势都具有典范意义。褚遂良是唐代楷书区别于其他时代自立门户的代表,对于唐代及后世楷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褚遂良 楷书 艺术 特点 影响

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居中书令、河南郡公、尚书右仆射,故人称“褚中令”“褚河南”“褚南公”“褚仆射”等。褚遂良不仅为初唐书法四大名家之一,艺术造诣高深同时也博文厚学。他年轻时,正值战乱四起,曾追随唐太宗,为秦王府铠曹参军。唐太宗登基后,由于他为人正直,且在书法上造诣较深,故而深得唐太宗信任和重视。贞观之初,由于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唐太宗曾昭示天下,重金收购王羲之墨迹,四方人士纷纷献出,以至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唐太宗令褚遂良一一甄别,无一错误。高宗李治即位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辅佐朝政,然而不久他为册立皇后之事,坚持己见,与武則天结怨,因而惹恼了高宗,于显庆二年(657)后一再被贬,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去世。褚遂良为初唐书法四大名家之一,在楷书艺术上更是自创一体,形成了独特风格特质。

一、褚遂良楷书艺术特点

在初唐书法家中,褚遂良既是能够博采众长也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因其楷书艺术成就之高而被尊称为“褚体”。褚遂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尤以楷书居多,具有代表性的如《枯树赋》《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倪宽赞》,还有被视为国宝的褚氏《临兰亭序》等。他的楷书艺术特点无论是在初唐还是整个书法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融隶书、北碑、行书于唐楷

褚遂良习书转益多师,能集采多家之长,又从篆隶和汉魏两晋的碑刻中汲取养分。褚遂良其书初学史陵,史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导师,褚遂良是他的嫡传弟子。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与当时书法大家欧阳询为挚友,故褚遂良有机会转益师法初唐的欧阳询(557—641)、虞世南(558—638),二人对褚遂良的影响更直接。褚遂良褚遂良年轻时就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他在隶书和北碑上下过很深的功夫,这从他很多楷书中可以看出。褚遂良把篆隶和魏晋碑刻二者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并融汇汉隶,丰艳流畅,自成一家。

褚遂良也曾专攻王羲之行书,从气韵上直追王羲之,唐代李嗣真《书品后》曾说:“褚氏临写右军,意味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而褚遂良则外柔内刚,婉畅多姿,在此基础上又独具匠心发现了结字圆润瘦劲,并且将很多行书技法融入到楷书创作之中,因此我们在褚遂良的楷书作品中常常看到行云流水一般的笔势特点。

褚遂良的楷书兼取汉隶北碑刚劲雄强之气,吐故纳新,终于形成了婉丽清新、刚劲挺拔的艺术风格,从而奠定了在“初唐四家”中的地位。与欧阳询相比,欧阳较风润,以欹侧见长。褚体更瘦劲,以正面示人;与虞世南对比,虞体较严谨而圆转。褚体潇洒而方泽;与薛稷相比,褚体瘦而不露骨,骨肉停匀。褚体方正中见灵动、劲挺中具神气,这是其他几家不能相提并论的。综上可见,褚遂良的楷书是集隶书、北碑、行书的行笔和风貌于自身楷书艺术之中。

(二)用笔轻灵、宽绰舒朗

褚遂良楷书在用笔上干净利落,方圆兼施,藏露并用,提按使转自然和谐,行笔流畅出锋映带,首尾之间起伏跌宕。唐代韦续在《唐人书评》称楷书艺术特色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正是在运笔与提按中呈现出空灵,倾心于活泼的节奏。起伏提按,灵动明晰,又形成明快的韵律。褚遂良的楷书在线条上精心刻意地将生命意识和艺术天赋融到每一个点画,每一根线条,每一处转折,线条细劲遒婉,沉着飞动,充满勃勃生机,张扬凸显了中国艺术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轻灵飞动之美。

在结字上,褚遂良从早年的稚拙周正脱化而出,大量运用弧线代替了原本平直的楷书笔画,使得结字更为柔和飘逸。然后进入用笔华美灵动的同时,融入了楷书的精微致要,巧妙地注入了行书映带呼应,恰当地凸显了隶书雄健洒脱之笔意,一改欧虞长形结体,缔造了看似纤瘦,实际上劲秀丰润而又紧凑的方中见扁之体态。对此特点,清代书家梁巘的《评书贴》中有云:“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可见,褚遂良的楷书结构疏密得当,欹侧偃仰,舒朗灵动,外柔内刚,极富弹性,同字异形,表现了高雅的意境,成为书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引领了大唐以来楷书风尚。

二、褚遂良后期楷书的结字风貌

纵观褚遂良楷书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楷书作品笔画、结体变化丰富。具体而言,褚遂良后期楷书的独特的结字风貌有以下几点:

(一)方中见扁,宽绰舒朗

人们常把汉字比喻成方块字,有的以方为主,如魏碑中的很多字;有的方中见长,如欧阳询楷书中的一些长型字、宋徽宗瘦金书、当代启功先生的字等;有的方中见扁,如隶书、钟繇小楷等。而褚遂良后期楷书作品改变了初唐欧、虞的长型字,他的楷书作品结字上方中见扁,宽绰舒朗,显得格外古雅。如“太”“下”“十”“正”便具有代表意义:

(二)以行入楷,呼应连贯

褚遂良后期楷书作品中明显有少量行书笔法的掺入,使点画间的内在联系交代得特别清楚。书写楷书时以行入楷,通过连带、摇接、顿挫等办法使看似独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动有趣,呼应连贯。这一点既是褚遂良楷书的创新之处,也是他楷书艺术的一大成就,具有代表性的褚遂良后期楷书作品“正”“飞”“分”“独”:

(三)重心平稳,灵活多变

楷书书写要重心平稳是字的结构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味地追求稳重,就可能趋向板滞。但是褚遂良后期楷书作品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形成了既稳重又灵活的风格,增加了感染力,即斜中取正,险中求稳。唐楷素以严谨、端庄为主,褚遂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妍媚成分,使字体态多变。褚遂良的楷书线条以微微带弧形的线条居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细微变化,这就使原本笔直、坚挺的笔画增加了柔和委婉。起笔时多用逆笔、回转动作,这些都使字显得生动活泼,他的字纤细俊秀,偶有粗笔,变化多端,一丝不苟,弹性十足。如褚遂良后期楷书作品中“贞”“九”“名”“序”等字便有这一特点:

综上,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又叫结体,就像房屋的框架结构一样,每个部位就像一根根立体的、变化万千的、优美的线条,全部完成后才是一个完整的字。初唐承接着汉隶、魏碑和隋朝的书法风格,故褚遂良的楷书兼具了汉隶、魏碑等遗风。初唐又开启了唐代尚法的先河,所以他的字又有法度严谨、风姿绰约、变化丰富、楚楚动人的整体风貌,这一特色在褚遂良的诸多楷书作品中均有体现。

三、褚遂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唐代楷书是我国楷书顶峰,褚遂良更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楷书书法家。宋代米芾曾说:“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而别有一种骄色。”在整个唐代楷书发展过程中,以提倡崇尚法度为主的时代,褚遂良积极探索、推陈出新、深入思考、大胆实践,终于开创出独具一格的“褚体”。“褚体”一经出现便为大家认可,并争相效仿,甚至有人说,想学“王书”必先学“褚体”。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家之一,他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影响和启发也是颇为深刻和深远的。

褚遂良的楷书书法对后世书法起到了教化和启迪作用。刘熙载《书概》中评价褚遂良有:“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康有为《广艺舟双揖》亦云:“唐世小碑,开元以前,习褚、薛者最盛。”褚遂良楷书宽绰舒朗、丰润劲健的艺术风格恰是初唐开始脱离隋代影响而自立门户的典范代表,也是唐楷成熟的标志,对整个唐代书风都有开创性影响。从褚遂良早期作品看,书风平稳并掺杂隶书风格,为后期成熟楷书打下了基础。从对“二王”书风的突破这一角度来说,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中最杰出最成功的的书法家。甚至说初唐四家,对开启唐代楷书之风贡献最大的就是褚遂良。褚遂良在楷书结字艺术上的创新,是唐楷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唐书法家欧阳修、虞世南到中晚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间的重要桥梁。初唐时期,书法结字上多事平直质朴的,起伏变化不明显,虽然这一时期楷行书结体上已经具有规范意义,但是难免因此而显得单薄。褚遂良的楷书,是毫不掩饰运笔用笔的痕迹,他乐于强调和演示其中的起伏变化,所以他的结字风格上会更凸显出节奏感,别有韵味。这种结字上的改变和创新,使得褚遂良突破了前人楷书中相对拙朴的运笔,使其作品具有明快的特色。到了颜真卿、柳公权时期,已经明显可以看到楷书结体上的创新,运笔更有立体感和力量美,这期间是离不开唐代褚遂良的创新改造。之后书家受“褚体”影响甚多,并在此基础上将褚遂良的书法艺术风格与唐代“尚法”风尚相结合,为唐代书法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褚遂良以后的唐代书法家,无不不受其艺术风格的影响,毛枝凤的《石刻書法源流考》概括到:“自褚书既兴,有唐楷书,不能出其范围。显庆至开元名碑志,习褚书者十有八九,诸拓俱在,可复案。”其中最为明显和直接的是唐代的薛稷、薛曜。清代王澍所撰的《竹云题跋》云:“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薛曜,稍痛快则颜真卿,稍坚卓则柳公权,稍纤媚则钟绍京,稍腴润则吕向,稍纵逸则魏柄悟,步趋不失尺寸则薛稷。”此二人中,薛稷的字结字风貌有的内容几乎和褚遂良非常接近,难分彼此。至于薛曜,他的《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在结字上就有继承褚遂良楷书的晴朗纤长之态。

四、结语

褚遂良楷书宽绰舒朗、丰盈劲健的艺术风格正是初唐开始脱离隋代桎梏而自立门户的代表。褚遂良的楷书兼取汉隶北碑刚劲雄强之气,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终于形成了婉丽清新、刚劲挺拔的艺术风格,从而奠定了在“初唐四家”中的地位。褚遂良的楷书为整个大唐楷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代的薛稷、薛曜、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都曾受到褚遂良楷书的影响。而褚遂良在书法艺术上的影响不仅是对唐代,宋代宋徽宗的瘦金体、宋代米芾的书法、元代赵孟頫无不在褚遂良的书法中汲取经验和技法。直到今天,褚遂良的楷书艺术仍然有着重要的探索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彦远.法书要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朱长文.墨池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北京:中华书局,2020.

[5]陈振濂.书法美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营口市群众艺术馆)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周易》文本书写与结构的文学意味研究”(项目编号:20CZW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金龙(1964-),男,满族,辽宁营口人,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褚遂良楷书特点
楷书的笔势
楷书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历史
硬笔楷书3500字
褚遂良与褚书
硬笔楷书3500字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