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之笔当好新时代的“赶考人”

2022-10-26 16:59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胡春玲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工作者

◇ 文/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 胡春玲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又责任在肩。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同时也是文艺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要当好新时代的“赶考人”。

铸就民族灵魂 把握时代脉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想要创作新时代的精品佳作,首先要清楚新时代需要什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是什么,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这样的作品才会烙下时代的印记。

美术创作一直与时代同行。自古以来,画家都不是时代的旁观者。他们追随时代步伐,提炼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升华成就时代精神气象。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中,这种传统依然在延续。新的时代需求,促使美术工作者大胆革新,紧扣时代脉搏,形成新中国美术的特色,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近年来,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繁荣发展,既增强了美术工作者唱响昂扬时代主旋律的责任感,也为美术工作者提出更多表现“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现实命题。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将目光转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伟大的时代创造,自觉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特别是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创作了一批重温历史、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的美术作品,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图像,为培根铸魂贡献了力量。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心系民族伟业、描绘恢宏气象,既是中国美术的传统,也是历史对新时代美术事业的要求。广大美术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透,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抓住历史机遇,参与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去,用手中的画笔,在“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进程中,记录历史,祈福人民,为文化强国增光添彩。

以人民为中心 把荣耀归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文艺的时代发展,亲切关怀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艺风貌整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方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发展,表现中国主题,树立大美情怀,强化精品意识,创做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风采的精品力作。

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中,画家的造型视角和语言始终落实在对人民形象的刻画描绘上,通过塑造人民的精神风采展现人民史诗,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时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通过深入生活,走进人民奋斗的“现场”,画家的心灵受到洗礼,对人民的伟大创造产生由衷的礼赞,历史的人物和现实的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无论是群像还是肖像,人民的形象成为笔墨表现的重点,“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使人民形象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的画面中如同历史大剧的主角,散发出感染人、鼓舞人的风采。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广大美术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社会基层,到火热的生活第一线,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切实调研、了解、感受人民群众所喜所忧和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假大空”式的作品和脸谱化的创作,真正传达出时代的脉动、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心声。

坚持崇德尚艺 以明德为引领

长久以来,“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一直是我国文艺界核心价值观。2004年,首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提出,“德艺双馨”应成为艺术工作者终生奋斗的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申“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美术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广大美术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善养浩然正气,抵制“三俗”之风,为艺术追求而呕心沥血、远离浮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扬正气、树新风,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操守,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美术精品来回馈社会的期望。

躬逢伟大时代,心系民族复兴,美术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主动融入大局,深入生活,拓展创作视野,把提高质量作为美术作品的生命线,努力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时代发展、展现美好生活的作品。

猜你喜欢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工作者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揭晓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德艺双馨”该怎样入法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立德树人
试论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