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演变趋势分析

2022-11-07 08:27张延飞丁木华邹聿洋
江西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江西省绿色水平

虞 俊,张延飞,丁木华,邹聿洋,陈 萍

(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330013,南昌;2.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330013,南昌)

0 引言

农村绿色发展是一个包含农业生产、村民生活、环境保护多方面、多层次的巨系统[1-4],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系统化的关键所在。对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是量化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为此,国内外学者从构建多层级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类型绿色发展测度模型方法入手,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Hoggart Keith等在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育等以乡村地域空间为载体的基本功能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增长监测指标体系[5];Huberty等通过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清洁生产等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设计出具有农村特质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6];耶鲁大学研究学者制定了以生态活力和环境健康等准则层为代表的环境绩效指数(EPI),并将其用于乡村地域发展健康情况的研究当中[7];Pearce等借助几何加权投入产出比率平均法构建了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模型[8]。而国内学者多基于绿色发展理念[9],开展了涵盖国家及省市层面的农村绿色发展相关研究。其中,郭远智等从国家层面出发,指明了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涉农财政支出以及丰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具体举措[10];璩路路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得出绿色发展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明确指出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助力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11];吴旭晓通过构建包含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政策支持4个方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影响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研究分析[12]。目前多数文献仅关注城区绿色发展健康现状,忽略了农村区域绿色发展及差异变化。本文基于江西省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实验区背景下[13],从绿色农业经济、绿色乡村生活、绿色资源环境及绿色政策支持4个维度,构建了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平移修正熵值法分别在省域和地级市域层面进行水平测度,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对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进行演变趋势分析,以期为实现区域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提供政策参考。

1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体系

结合江西省农村地域发展及生态环境现状,参考相关文献[14-18],以农村绿色发展为目标层,以绿色农业经济、绿色乡村生活、绿色资源环境、绿色政策支持为准则层,经多重共线性分析及冗余指标剔除处理,选取32项具体指标,构建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统计年鉴》(2011—2021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2020年)、江西省各地市统计年鉴(201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2021年)等。为消除各指标数据单位差异以及正、负向指标作用方向不一致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采用极差变换法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将负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将所有原始数据均转化为0~1的区间范围,形成标准化样本数据。

1.3 评价模型

“熵”源于热力学,是对系统无序程度及数据信息反馈效能的测度[19],其值愈小,信息内容效用愈高,系统所含指标对应权重愈大;反之,其值越大,权重随之降低[20]。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进行总体评价,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标准化样本平移修正计算:

(1)

式中:yij为原始数据xij(i=1,2,…,n;j=1,2,…,m.)标准化后的样本数据,n表示评价区域数,m表示评价指标数,Pij为平移后的特征比重。

2)指标信息熵计算:

(2)

3)指标权重计算:

(3)

式中:信息熵冗余度表示为dj=1-ej。

4)评价得分计算:

(4)

1.4 仿真模拟预测模型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将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并解决系统问题的科学[21-22]。其建模步骤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内容及问题并确定系统边界;其次,划分研究对象为若干子系统,建立系统间因果关系网络,构造流图与变量方程;最后,检验构建模型并进行模拟和分析。

2 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评价分析

2.1 省域农村绿色发展时序分析

省域评价结果(图1)显示:1)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来看:全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增长势头虽于研究中后期逐步放缓,但得益于土地产出效率的稳步提升,其发展水平仍提升显著。研判发现,其波动主要因为下辖各市农村地区农机使用效率以及耕地有效灌溉率的初步饱和;2)从绿色乡村生活发展来看:随着以代表村民绿色生活质量的生活垃圾处理效能、饮用水安全程度与卫生改厕普及率的提升,全省绿色乡村生活发展愈发向好,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3)从绿色资源环境发展来看: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来,全省农村地区空气质量水平、森林覆盖面积均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得益于村民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以及社会各界支持退耕还林的浓郁氛围,农村地域绿色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全省绿色资源环境发展稳步向好;4)从绿色政策支持来看:得益于政策牵引,全省农村地域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加大,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空气质量愈发优良。同时,伴随环境治理投资的增加,农村污水恶性排放乱象得到有力遏制,进而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愈发向好;5)整体来看:省域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于研究时段内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表明各子系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

图1 2010—2020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

2.2 市域农村绿色发展时序分析

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全省各地市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见图2。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处于较高及以上水平的地市由2个增加到6个,并且除九江市外均实现了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2)南昌、抚州、宜春3市凭借在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强化耕地有效灌溉程度以及积极推进农耕用地复种等方面的成效,使得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分处前3位,且均于2020年实现了高水平的农村绿色发展;3)萍乡、赣州、上饶3市基于农村绿色发展政策指导,其健康农村建设与农居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效果颇丰,其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均有显著改观,同时在农村绿色发展政策所支持的涉农财政支出占比持续加大的背景之下,污水处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空气质量愈发优良,进而使得上述3市也于2020年同步达到较高水平;4)景德镇、鹰潭、吉安与新余4市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虽有小幅提升,但因开展较晚,受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4市农村绿色发展均处于一般发展水平阶段;5)九江市因农业服务类型单一、农业人口提质增量推进不利等因素,出现了农村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态势疲软、绿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情况,致使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图2 江西省各市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3 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演变趋势分析

3.1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本文将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反馈回路的动态复杂系统,并经因果关系梳理及流图分析等步骤,构建了涵盖绿色农业经济、绿色乡村生活、绿色资源环境、绿色政策支持4个子系统的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具体见图3。

图3 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3.2 仿真模拟检验

本文通过采用历史值检验方法对其准确性展开检验,以2009年为初始年,设置时间步长为1年,仿真模拟了32项变量在2010—2020年的模拟值,并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变量系统仿真模拟值误差率均在±5%以内,反映出仿真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与适应性(表2)。

表2 部分仿真模型检验结果

3.3 仿真结果分析

以2020年为现状年,设置时间步长为1 a,模拟时段为2021—2035年,对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的演变趋势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仿真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25、2030和2035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仿真结果

依据模型仿真结果,分析2021—2035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演变趋势,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2021—2035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预测

由图4可知:1)从整体省域及发展态势来看,未来时期全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将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各子系统间相互协同反馈良好,较好支撑整体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2)在绿色农业经济方面,表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主要源于农机发展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增长,土地产出与全员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正向作用于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产出与人均农林牧渔产值,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3)在绿色乡村生活方面,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主要源于农村建设投入支出比例加大,农村卫生改厕普及率以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程度得到增长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改善。另外,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机使用效率的提升,使得人地关系得到有效缓解,耕地涵养蓄水与耕作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农居生活条件不断向好,促进绿色乡村生活大幅发展;4)在绿色资源环境方面,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主要源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工业化肥、防冻薄膜使用频次不断降低,农村土地质量得到基本保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止,森林覆盖率与空气达标率一直保持高水平状态,促进绿色资源环境稳步增长发展;5)在绿色政策支持方面,呈现基本稳定趋势。主要源于涉农财政支出的稳定支持,强力支撑造林工程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稳定绿色政策支持发展。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本文在分析农村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平移修正熵值法,从省域和市域2个层面,对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SD模型,模拟仿真了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的演变趋势。研究结论如下。

1)2010—2020年,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向好发展态势,绿色农业经济与绿色乡村生活对其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借助生态资源禀赋优势,省域绿色资源环境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在绿色政策支持下,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与涉农财政支出涨幅明显,省域农村绿色发展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2010—2020年,江西省市域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2015年以前,除南昌、抚州2个市域处于高、较高发展水平外,其余市域均处于一般及以下发展水平;至2020年,除九江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景德镇、鹰潭、吉安与新余处于一般发展水平外,大部分市域均处于较高及以上发展水平。

3)2021—2035年,江西省域农村绿色发展态势仍处于整体稳定向好发展态势,各子系统间相互协同反馈良好,与各市域发展态势吻合一致。从各准则层指标来看,绿色农业经济表现出稳步增长趋势,绿色乡村生活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绿色资源环境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绿色政策支持呈现基本稳定趋势。

4.2 对策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在当前与未来时期的研判,从推动新发展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角度出发,就江西农村绿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江西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性,未来应重视区域内不同地市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差距,避免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同时应以减小区域间差距为总体发展目标,重点缩小省会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农村绿色发展差距,同时应完善农村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符合省域农村实情以及多样化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运处理体系,根据村民需要就地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而为提升整体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夯实基础。

2)江西各市域经济发展基础、农业农村基础条件等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绿色发展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模式。应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生产为抓手,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利用生物有机资源促进农林牧渔生产提质增收,依托农业产业集群开发新技术,降低发展环境成本与资源代价。

3)江西省农村绿色发展不仅受环境条件影响,也因农村居民素质改变。应从村民教育入手,从生产技术出发,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村绿色发展。开展农业技术与农业安全生产课程培训,转变村民粗放生产理念,规范农业生产流程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农村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打造和保护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

猜你喜欢
江西省绿色水平
模拟成真
绿色低碳
张水平作品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作家葛水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