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分子机制*

2022-11-08 09:30姚元谦吕建林柳琳琳王光耀
中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靶点通路肝癌

姚元谦,吕建林,柳琳琳,王光耀,杨 坤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na,HCC),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15%。我国属于肝癌高风险地区,主要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黄曲霉毒素暴露有关。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41万,死亡病例39万,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51%,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诱因[1-2]。目前治疗肝癌的手段包括局部的手术、放疗、消融、介入治疗,以及全身性的化疗、细胞免疫、靶向药物治疗等[3]。手术治疗是早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故药物干预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西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长期服用西药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患者预后不佳[4-5]。

中医药医治肿瘤疗效确切,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等疗效。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减少西药毒副作用、降低术后复发率、延缓病情进展,中医药防治肿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6-7]。中医学强调对疾病的整体把握,现代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对肝癌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并总结出了许多专利复方。中医药专利复方均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本次研究整合数据挖掘、GEO基因芯片分析、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系统分析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其核心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调控途径,并进行分子模拟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处方来源 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https://www.cnipa.gov.cn/),以“肝癌and中药”为检索词,收集所有与肝癌相关的中药复方。纳入标准:(1)明确具有治疗肝癌作用的中药复方,且组方完整;(2)治疗方法为口服,剂型不限;(3)药味不限。排除标准:(1)治疗对象为动物的中药复方;(2)使用方法为外用的中药复方;(3)药物组成相同的中药复方只纳入一次。

1.2 数据规范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名称规范化处理,如“薏仁”规范为“薏苡仁”,“制军”规范为“大黄”。将所得的中药数据录入Excel建立“肝癌处方用药”数据库。为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由两名数据员交叉核对录入。

1.3 数据分析 将“肝癌处方用药”数据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选择“数据分析模块”下的“统计分析模块”及“方剂分析模块”,依次进行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数、用药模式分析,并筛选出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核心药对。

1.4 获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 对“1.3”项下分析得出的核心药对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索TCMSP(https://tcmsp-e.com/)、SymMap(www.symmap.org)数据库获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为筛选条件进行收集。

通过TCMSP数据库下载各活性成分的mol2格式数据文件,依次上传至PharmMapper数据库(http://www.lilab-ecust.cn/pharmmapper/)预测各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并以Norm Fit≥0.5为条件筛选出高概率靶点,然后将各靶点ID上传至UniProt平台(https://www.uniprot.org/)统一转换为GeneSymbol。

1.5 挖掘GEO芯片获取肝癌靶点 以“liver cancer”为关键词检索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筛选相关的基因芯片,获取GSE84402芯片数据集,下载该芯片的表达数据及GPL570基因芯片注释文件。该芯片数据包含肝癌组织样本14例、癌旁组织样本14例。

利用R软件对芯片数据进行分组,应用“lima”“pheatmap”程序包,以|logFC|≥1、P<0.05为筛选条件,获取与肝癌相关的显著性差异基因,分别选取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中的前20个基因绘制热图。

1.6 筛选共同靶点并构建PPI核心网络 将“1.4”“1.5”项下的药物、疾病靶点导入R软件,应用“venn”程序包绘制药物-疾病靶点Venn图,并映射筛选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提交至STRING平台(https://string-db.org/)获取PPI蛋白互作网络,下载该网络数据的TSV格式文件并导入Cytoscape 3.7.2进行拓扑分析,通过连接度(Degree值)的中位数筛选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核心靶点。

1.7 生物信息富集分析 将“1.6”项下的交集靶点导入R软件,应用“clusterProfiler”“DOSE”“org.Hs.eg.db”等程序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

1.8 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基因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并通过Degree值预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1.9 分子对接验证 选取“1.8”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前5个作为小分子配体,选取与这5个活性成分连接度最高且是“1.6”项下的核心靶点作为蛋白受体。从TCMSP数据库下载主要活性成分的MOL2文件,从PDB数据库(https://www.rcsb.org)下载蛋白受体的pdb文件,使用PyMOL软件删除蛋白受体的水分子及配体,运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确定蛋白受体的活性口袋,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药物频数及药对分析 通过检索统计,共获得315首中药专利复方,549种药物,累计出现4 646次。统计显示,频数≥40的药物有21味。(见表1)设置支持度≥10%(约等于30次)、置信度≥90%进行核心组合筛选。结果显示,治疗肝癌的常用药对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白术、白术-茯苓等。(见表2)

表1 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常用药物统计

表2 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常用组合分析

2.2 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 四气主要为寒性(1 475次)、温性(1 203次)、平性(778次);五味主要为苦味(2 168次)、甘味(1 670次)、辛味(1 355次);主要归经为肝经(2 204次)、脾经(1 591次)、肺经(1 422次)、胃经(1 157次)、心经(1 052次);药物功效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为主。(见图1)

图1 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药物功效分析

2.3 筛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肝癌靶点 筛选获得33个药物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得到396个药物靶点。对GSE84402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共获得差异基因1 423个,其中在肝癌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80个(如CCNB1、CDKN3、RACGAP1等),在肝癌中表达下调的基因943个(如FCN2、ABCA8、OIT3等)。分别选取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的前20个绘制热图,图中绿色为低表达,黑色为中表达,红色为高表达。(见图2)

图2 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基因热图

2.4 获取交集靶点并构建PPI核心网络 将药物-疾病靶点数据导入R软件,绘制Venn图(见图3),并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80个。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发现,该网络的核心靶点有ESR1(28)、AR(20)、TYMS(20)、CDK1(19)、CYP1A1(16)、MMP9(16)、CCNB1(16)、IGF1(15)等,提示这些靶点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见图4)。图中节点越大、颜色越深表示连接度越高。

图3 药物-疾病靶点Venn 图

图4 交集靶点PPI 拓扑分析图

2.5 生物信息富集分析 应用R软件对80个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716条,主要包括药物反应、酒精代谢过程、激素代谢过程、类固醇代谢过程等;得到细胞组分(CC)条目39条,主要在分泌颗粒腔、胞质囊泡腔、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等处发挥作用;得到分子功能(MF)条目68条,主要包括组蛋白激酶活性、类固醇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得到信号通路31条,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作用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的代谢作用通路、p53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等信号通路。对主要条目进行绘图,见图5~6。

图5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靶点GO 富集分析图

图6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靶点KEGG 富集分析图

2.6 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为了更加明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活性成分、基因靶点与作用通路之间的关系,故构建网络图。(见图7)其中红色倒三角形节点为通路,蓝色圆形节点为靶点,黄色正方形节点为活性成分,节点越大说明连接度值越大。通过网络图可直观看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对肝癌具有多途径、多成分的作用机制。根据Degree值,预测其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见表3。

图7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

表3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

2.7 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 选取“2.6”项下的主要活性成分与“2.4”项下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对接并预测结合能力,结合能越低则构象越稳定,当结合能<0 kcal/mol时表明配体与受体间有结合活性,当结合能<-5.0 kcal/mol时表明结合良好[8]。结果显示,木犀草素-ESR1(-8.2 kcal/mol)、β-谷甾醇-TYMS(-7.5 kcal/mol)、豆甾醇-IGF1(-7.1 kcal/mol)、汉黄芩素-CYP1A1(-10.5 kcal/mol)、槲皮素-CDK1(-9.0 kcal/mol)与靶点蛋白分子间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见图8)

图8 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图

3 讨论

肝癌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聚”“臌胀”“黄疸”等病证范畴,当代医家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其病理因素与瘀毒、气滞、血瘀、痰凝等相关[9]。本研究通过挖掘国家专利数据库发现,当代医家治疗肝癌以补虚药(如黄芪、白术、当归)、清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茵陈)、活血化瘀药(如莪术、丹参、三七)等为主。《医宗必读》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故治疗肝癌时应重视补益人体正气,并配之以治标,祛癌毒邪气、散气血积滞、消痰湿聚结。当代医家治疗肝癌时以固本培元、标本兼治为治疗法则。在性味方面,以寒温平、苦甘辛使用为主,寒性药可清热解毒,而温性药一方面能制约寒药攻邪太过,另一方面能起到温运痰湿、暖肝温脾的功效,苦味能泻能燥,能清泻湿热、化解瘀毒。甘味能补,补益人体正气、恢复脏腑功能。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胃经等为主。治肝的同时应重视对脾胃的顾护。肝、脾在生理活动中联系密切,若脾胃化源充足、气机升降相宜,则肝气条达、肝血充盈、疏泄正常,且肝木太过容易横犯脾土,正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0]。

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核心药对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两者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半枝莲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11]。研究发现,半枝莲提取物能够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袭[12]。白花蛇舌草同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免疫功能[13]。但两者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故本次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潜在机制。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核心靶点有ESR1、AR、TYMS、CDK1、CYP1A1、MMP9、CCNB1、IGF1、PTGS2 等。ESR1(雌激素受体1)作为一种癌基因,是多种恶性肿瘤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宫颈癌中,ESR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14-15]。研究表明ESR1也是肝癌的肿瘤抑制基因,低ESR1表达会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16],相反,ESR1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发展,同时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17]。AR(雄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类固醇受体,实验发现肝癌中的巨噬细胞可能通过改变外泌体中的microRNA(miR-92a-2-5p)来降低肝癌细胞AR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18]。TYMS(胸苷酸合成酶)是临床中化疗药物的作用靶点,被认为是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19]。研究发现,TYMS基因在肝癌中表达上调,可促进肝癌细胞DNA的合成,使肿瘤生长、扩散[20]。CDK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因子。CDK1在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高表达的CDK1肝癌患者其预后较差[21]。CYP1A1(细胞色素P450 1A1酶)是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家族成员之一,是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在多种致癌物的活化和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2]。研究发现,CYP1A1基因突变者更易发生肝癌,其危险性是CYP1A1基因未突变者的3.8倍[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成员,参与正常生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分解。MMP9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当MMP9表达上调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肿瘤细胞由此进入体循环形成新的肿瘤灶,同时MMP9能促进新血管的生成以维持肿瘤生长[24]。有研究[25]认为,MMP9与肝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关系密切,可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CCNB1(细胞周期蛋白B1)与肿瘤关系密切,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等过程,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呈过度表达[26]。实验表明,通过降低CCNB1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27]。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肝脏的生理活动,影响肝细胞周期的进程、生长,且IGF1与各种肝脏疾病相关,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肝癌中表达下调。动物实验、体内外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均有证据表明IGF1对肝癌细胞具有调节作用[28]。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29]认为,炎症反应是促进肝癌发展的因素,抑制PTGS2/COX-2可以防止黄曲霉毒素驱动肝癌的发生及进展。

交集靶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主要涉及药物反应、酒精代谢过程、类花生酸代谢过程、环氧酶P450途径、分泌颗粒腔、胞质囊泡腔、蛋白激酶活性。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酒精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这两种酶类分别由ADH、ALDH基因进行编码。研究认为酒精代谢可能与肝癌的进展有关。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ADH1和ALDH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这两种基因低表达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高、生存时间短[30],而上调ALDH2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31]。环氧酶P450生物途径能够将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类花生酸,类花生酸是包括炎症在内的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调节剂,研究发现其能抑制肝脏炎症[32]。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31条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作用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富集在通路上的基因出现较多的有PIK3R1、IGF1、CYP1A1、CYP1A2、ADH1C等。细胞色素P450传导通路负责药物、内源性物质及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此通路对肝癌细胞的生长起调控作用,并可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33],而CYP1A1、CYP1A2是该通路激活癌前物质的主要基因之一[34]。p53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其重要节点p53基因通常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突变或失活,从而导致异常肿瘤细胞生长[35]。有研究证实,通过miR-29b调控p53信号通路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36]。FoxO信号通路与转录有关,参与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凋亡、糖代谢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FoxO因子是肿瘤抑制因子,低水平的FoxO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可能增加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37]。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汉黄芩素、槲皮素等。上述化合物均具有抗肿瘤作用,部分可增加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38-42]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抗肝细胞癌方面具有多样的作用机制,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侵袭,并能促进癌细胞凋亡。

本研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虚拟验证,对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对接结合能均<-5.0 kcal/mol,表明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综上所述,在治疗肝癌的国家专利复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组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表明其可能在治疗肝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中的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汉黄芩素、槲皮素等活性成分,能上调ESR1、IGF1及下调PTGS2、MMP9、AR、TYMS、CDK1、CYP1A1、CCNB1 等核心 靶点,调控化学致癌作用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通过药物反应、酒精代谢过程、类花生酸代谢过程、环氧酶P450活性等生物功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扩散及对药物的耐药性。本次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专利复方治疗肝癌的机制是多途径、多成分、多功能的,但此研究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猜你喜欢
靶点通路肝癌
DJ-1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中促炎信号通路与非促炎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AngⅡ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棘豆止咳散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活血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关联通路,低成本破解渠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