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意识的培养浅析

2022-11-11 06:47梁亮付淑青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群体辅导员育人

文/梁亮 付淑青

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师,其工作内容较为繁琐,不仅负责学生日常校园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肩负着落实思政教育的重任。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想要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则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识,将思政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体现其育人价值。

一、培养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意识的重要价值

1.了解学生精神诉求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尤其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渴望说出个人诉求的意愿更加明显,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精神诉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赢得学生群体的信任和支持。培养思政工作意识,能够促使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中,更好地与学生群体进行沟通,并且在沟通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价值取向、精神诉求以及文化需求等,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夯实基础。

2.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问题目前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心理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较多,例如社会文化多元化、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以及情感等,辅导员作为在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平时也会注意到学生的异常行为,而培养服导员思政工作意识,能够促使辅导员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以往的固化思维中摆脱出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核心和要点,避免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3.提升思政教育效率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工作成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内容,基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思政工作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辅导员承担着思政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培养其思政工作意识,能够促使辅导员主动承担育人职能,积极配合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育人活动,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4.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就业难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导致就业难的因素较多,其中学生因素占据主要原因,例如部分学生对职业期许较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对职业发展产生迷茫心理。培养辅导员思政工作意识,可以促使辅导员给予学生以更好的职业帮助,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特长,明确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职业计划,避免学生出现迷茫心理和焦虑情绪,以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心理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快速适应社会和岗位工作,成为一名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意识培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思政教育渠道单一

现代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忙,虽然思政工作和党团工作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平时负责太多的行政工作,鲜有精力和时间开展思政工作创新,教育渠道较为单一,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模式,思政教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生活习惯,不仅无法体现思政教育的优越性和育人性,甚至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对学生成长十分不利。

2.学生互动交流较少

辅导员在日常主要承担党团活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和沟通。但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繁忙,工作性质逐渐趋于“行政化”,在开展思政教育中,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工作缺乏导向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甚至很多学生对思政工作缺乏了解,不愿意主动配合辅导员完成思政教育。

3.学生心理教育缺失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克制和处理这一情绪,学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可以及时干预学生心理状态,通过给予学生以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能够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当前辅导员在落实思政工作中,更加重视开展党团活动和困难学生帮扶,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负面情绪和常见心理问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4.与学生管理脱节

学生管理是辅导员岗位的工作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起到约束学生行为意识的作用,还可以获得更多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当前辅导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落实,甚至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完全分割,在平时也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难以体现思政工作的育人价值。同时,学生管理不能依靠辅导员自己,需要广大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其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当前辅导员也没有利用学生干部开展思政教育,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程度较低。

三、培养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意识的相关途径

1.探索思政教育新渠道

辅导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和新渠道,并且在探索创新中培养工作意识,促使思政教育入心、入脑、入耳。首先,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以国际形势、国家政策为核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看待问题,提升其精神境界、明辨是非;其次,面对重大社会危机事件,辅导员要正确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积极配合国家政策,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最后,转变以往以说教式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理想爱国,表达个人想法和诉求,自觉遵守法律校规。

2.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师,其承担着繁重的管理任务,想要更好地为学生群体提供服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且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一定的思政工作意识。首先,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在思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沟通掌握学生的政治诉求、文化诉求和精神诉求,确保思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当代学生更加习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社交,辅导员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例如利用微博、微信以及QQ等软件,掌握学生的价值变化和思想动态,起到引导校园舆情的作用;最后,辅导员要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群体的心灵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也为思政工作的全面开展夯实学生基础。

3.积极开展党团活动

党团活动是党委组织联系广大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开展思政教育中,需要发挥党团活动的价值,辅导员也要积极配合党团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形成工作意识。首先,在发展学生党员干部问题上,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学生党员在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日常表现都要经得起考验,严禁存在送人情、走后门、拉关系的情况,挫伤学生入党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发挥党团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党团活动作为开展政治教育、思政宣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辅导员也要利用党团活动传递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理念,促使大学生群体提升思想境界;最后,积极创新党团活动形式,将实践性、社会性、娱乐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体现党团活动的娱乐功能、激励功能、熏陶功能和引领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

4.帮扶困难学生群体

当前,我国政府实行了多元化的“奖贷助勤免”政策,切实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进而将全部精力置于学习中。因此,辅导员要给予困难学生群体以高度关注,在帮扶中树立正确的思政工作意识。首先,掌握困难学生的具体信息,将思政教育与困难帮扶充分结合,帮助人、关心人、引导人和教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未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其次,在帮扶困难学生中也涌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资助腐败、诚信意识缺失、盲目消费等,辅导员要给予困难学生以正确引导,积极开展自信教育、自立教育和自强教育;最后,对困难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及时发现存在的负面情绪、不健康心理,主动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5.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

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会带来一定影响和冲击,并且诱发一定的心理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开展思政工作中,要将心理教育作为重点,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识。首先,辅导员要认识到心理教育的价值性,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追溯其根源开展针对性辅导,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心理教育信息平台,实现心理教育的全覆盖;其次,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辅助作用,将其作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及时将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反馈给辅导员,尤其对于存在心理问题或者焦虑情绪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最后,辅导员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给予学生以尊重和人文关怀,尤其对于弱势群体和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要定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维护其自尊,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转变不良心态和情绪。

6.优化学生日常管理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在开展思政工作中,辅导员要发挥自身的岗位优势,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并且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和支持,促使思政工作增加感染力和吸引力。首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诉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例如一年级新生,辅导员要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学生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又例如大四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避免在进入社会后出现迷茫心理;其次,辅导员要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精力置于学习中,将学习置于校园生活的首位;最后,辅导员要注重规范个人言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在平时管理教育中,辅导员要端正个人言行,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楷模。

7.注重思政工作反思

思政是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在反思中形成思政工作意识。首先,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思政工作作为平时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平时加强学生引导;其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探索新型的思政教育模式、手段和载体,在探索实践中形成良好意识,主动承担思政育人的重要责任;最后,辅导员还要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课题调研,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及对思政工作的态度,促使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8.优化辅导员能力结构

高校是人才和知识的汇聚地,现有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发展,而想要体现育人价值,则要注重优化队伍的能力结构。首先,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岗位责任,促使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使命感,将其作为落实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员和骨干力量;其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分析,通过培训教育提升辅导员的思政工作能力;最后,积极扩充辅导员队伍,帮助年轻辅导员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包括学生职业规划、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事务管理、党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等,将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更加凸显,辅导员作为落实思政工作的重要主体,其本身要具备较强的工作意识,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高校也要注重培养辅导员的工作意识,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成为一名时代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群体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