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践现状分析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金山相声社为例

2022-11-11 06:47陈仲先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金山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文/陈仲先

一、关于“三全育人”与“社团育人”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三全育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视野,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热门的研究内容。国内关于“三全育人”理论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其中多数是关于“三全育人”的概念分析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还呈现出朝着更加细致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多数学者侧重对“三全育人”进行现状分析之后,进行不同的实现路径阐述。但未见有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对高校社团育人活动所做的研究。

放眼国外,“三全育人”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迄今为止,国外尚未提出这种教育理念。但是国外的一些思想与“三全育人”理论有颇多相似之处。如杜威就曾提出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这就与“三全育人”中的“全方位育人”相吻合。典型的美国混合德育模式在德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上,采用直接性德育途径、间接性德育途径和潜隐性德育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进行学校道德教育,发挥校园生活作用,比如开设公民课、道德课等。与此同时又强调社会服务活动以及环境熏陶对学生的作用,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得到发挥。这些观点都与“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不谋而合。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也能看出此类研究成果还存在不足:一是重复较多,创新较少,无论是关于“三全育人”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相关对策的研究,大多存在思路相仿、缺乏创新点等问题。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就“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的研究比较活跃,论文数量较多,涉及内容很广泛,但可操作性对策研究成果多较为笼统、不够具体。目前高校社团育人路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团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途径研究。在各类研究中,未见有结合“三全育人”背景谈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从多角度深入研究社团育人的路径已成为国内课题研究的趋势,但研究成果不足,以“三全育人”的视角研究社团育人的路径创新模式,至今未见专门的研究成果,亟待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正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在“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去研究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创新的模式,对于高校社团育人创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都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关于金山相声社

金山相声社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9月17日成立的大学生相声社团。社团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曲艺人才,服务大众为主旨,在秉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无锡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立志要让相声之花在无锡这座南方古都生根发芽。

社团连续11年打造“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金山杯相声大赛”“金山那点儿事儿”等品牌活动。深耕戏剧市场,长期在无锡、南京、杭州、泰州各类茶馆、剧社、博物馆演出。社员走遍了江苏省、浙江省所有的相声专业团体,与他们建立了共建伙伴关系,让专业的相声前辈加入大学生社团的指导中来。培养了大量活跃在全国各地演出市场的专业相声演员,创作表演了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荣誉百余项。

多年来金山社将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学院社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创作了全球首部三维动画相声,建立金山相声社系列形象专业设计平台,社团连续三次被评为“无锡市十佳社团”,两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江苏好青年百人榜评选“最善创新奖”、连续6年获得学院优秀社团称号,连续3年获得学院五星级社团称号。中国青年报、浙江卫视、宜兴日报、宜兴电视台、广播台对金山相声社先后进行了10余次专题报道。作为一个校园相声社团,在江南地区戏剧文化领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被誉为“江南第一社团”!

三、“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践现状

从“三全育人”的视角,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金山相声社为例,笔者结合对典型高校学生社团辅导员、指导教师、社团成员的访谈,对社团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如下分析。

1.全员育人布局缺位

虽然大部分高校社团都有指导教师,但高校社团主要还是依靠社团自主管理,大部分指导教师实际在社团的管理各环节中参与度十分有限。部分社团存在辅导员、专业教师挂名指导,实则不闻不问的情况。团委、社团联、指导教师、辅导员等社团的管理者之间尚未形成合力。缺乏学校的制度保障、专业人员的指导,加之社团干部自身能力限制,以至于社团运作过程中,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的现象频出,全员育人成效难以凸显。

金山相声社在2010年成立之初,笔者虽然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但限于本人繁重的课务压力,对社团的指导多在晚上,且很难保证一个固定的时间。社团日常事务主要是社长和副社长参考“德云社”的运作模式,结合高校特点,自主探索。

面对这一现状,笔者作为社团指导老师,积极联动学校各部门的资源,为社团争取固定场地、固定资金的支持。每周固定举办“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并根据相声社团的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联动其他有共同爱好的兄弟社团和指导老师参与,力图最大限度地让学校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社团育人活动中。

2.全方位育人保障不足

虽然学生是社团的管理主体,但是由于思想引领缺失,学生对社团的发展和目标缺乏规划,所以在社团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组织松散、活动混乱等现象,导致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受挫,社团成员心理落差较大,很多社员加入一年不到就退社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得到保障,全方位育人实效难以保障。

金山相声社成立之初,社员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2010年9月第一次招新,就有225人入社。入社3个月之后,由于社长缺乏经验,每周的“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活动组织较为混乱,社员对社团的期望值与实际落差较大,12月统计的社员数量锐减到35人。

为了解决社团的保障工作,我们想到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笔者发动社员积极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和社团优势,并将《相声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具有“隐性教育”功能的课程引入其中。从而将这种课程思政理念用来激发社员创新创业的热情,开拓创新创业的视野。2012年11月“金山相声社形象设计”成功申报2011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并结题。2020年1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金山相声社指导老师陈仲先专访文章:《听相声 学思政》。

3.全过程育人活动单一

社团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本应是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和实践等方面有效联动,育人成效不仅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获奖情况,更加注重教学或者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但因为社团管理部门过于强调在校园内开展社团育人活动的安全性、集中性和经济性的优势,使得社团育人活动多仅限于校内讲座会议、研讨交流、志愿服务等较为传统单一的活动形式。这必将导致社团育人功能无法全过程覆盖渗透,育人功效势必受限。

金山相声社2010年-2012年三年间,组织的活动仅限于学生课外相声表演活动,且只有两个保留活动:每周五晚上一场的“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每学期举办一次的“金山杯相声大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育人效果严重受限。

于是,金山相声社以“相声艺术”为依托,不断扩充相声艺术的边界,经过几年的摸索,打造了一系列社团文化品牌。

(1)《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金山社每周的保留活动“金山周五相声俱乐部”将定期举办“金山四少”“金山四美”“金山五虎”“金山六凤”“金山师徒”“金山相声有新人的年度PK赛”等多场相声专场表演。

(2)《金山那点儿事儿》。金山相声社与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分团委合作,联合打造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金山那点儿事儿》。

(3)《“金山杯”相声大赛》。为相声爱好者打造展示的舞台,展示金山相声社风采,金山社每学期举办“金山杯”相声大赛

(4)《金山喜乐吧》。金山相声社在工艺广播站开设了“金山喜乐吧”专栏。

(5)《“金山人”在行动》。金山相声社演员创作表演相声作品在部队、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多次巡演。

(6)《金山剧本创作训练营》。金山相声社联合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中国戏码头、杭州凯乐汇、宜兴市文化馆,共同打造“金山剧本创作训练营”品牌活动。

在现有高校“三全育人”与“社团育人”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参与社团指导工作的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的访谈结合,在剖析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金山相声社11年来的育人实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探究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背景下,如何打造以思政教育为载体的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创新模式做了前期准备。同时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发挥“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为高校社团育人工作的提升提供借鉴,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金山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金山农民画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佐渡金山祭三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