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保险的保险专业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2022-11-11 06:47徐铭晗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专业课程

文/徐铭晗

中国的保险业起步晚,但发展快,且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成为保险业的新兴运营模式。高校保险专业以传统保险业务与经营为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无法与互联网保险连接,进而影响互联网保险与保险行业的发展。高校保险专业需要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保险需求的零对接,进而促进保险业的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保险对保险专业人才的要求

1.了解互联网保险的最新发展态势

互联网保险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核保和理赔等,二是依托互联网虚拟世界实施的保险相关服务,三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互联网保险运营中。互联网保险要求保险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并了解互联网保险的最新发展态势,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互联网保险运营实践中。保险专业人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能解读不同时期保险相关政策,才能对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保险专业人才只有了解最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态势,才能践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设计、发行、交易,并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

2.学会互联网保险运营工具的运用

互联网保险属于高科技行业,其对人才的需求远高于传统保险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互联网保险要求学生懂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数据库技术,能进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能利用软件处理相关的保险数据,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掌握编程语言更为适合。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技术与保险整合的新兴行业,是多学科融合的产业。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要具备创新思维,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并掌握网络运营工具,以形成跨学科、跨行业的知识体系。

3.具备团队协作及风险管控能力

互联网保险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是较难监管的,进而存在较大风险。互联网保险要求保险人才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保险人才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无论岗位职责是什么,都能与团队成员通力协作。在风险管控能力方面,保险人才要了解政策监管风险、产品合规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并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防控。

二、高校保险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符合互联网保险人才需求

互联网保险并非互联网与传统保险的简单结合,而是深度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信息不对称得到解决,保险业务的新业态形成,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提高,保险交易成本也极大减少。高校实施的保险教学,其理念是以传统保险经营思想为基础的,无法适应互联网保险的新业态,进而导致保险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互联网保险对人才的要求。

2.内容未紧扣互联网保险行业创新

科技的发展使保险的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创新、交易机制的创新等都对保险行业有一定影响。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相比,其信息的对称性、其交易成本的低廉性都是其发展的切入点。互联网保险在市场上的精耕细作使其成为保险行业的主推形式,但高校的保险专业教学内容却未紧扣保险行业的创新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保险知识与行业创新脱节,进而无法适应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3.模式落后于互联网保险技术需求

高校保险专业的课程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在教学时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都比较少,即使有实践或案例,其形式也比较单一,实践操作以依托保险软件进行保险交易模拟或去保险公司实习为主,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互联网保险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保险运营新形式,其以网络平台、网络支付、大数据等为支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学生不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不能接受互联网保险的行业发展挑战。

三、基于互联网保险的保险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对策

1.课程内容要契合互联网保险需求

为了使高校保险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互联网保险的行业要求,可以通过增加课程、专题讲座、整合资源等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首先,在增加课程方面,高校在设置保险课程体系时要开设互联网保险相关课程,将《互联网保险》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纳入到保险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互联网保险》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互联网保险概念、特点、国外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及兴趣的原由;互联网保险的种类及发展模式;互联网保险的风险防范及监管等。除了开设《互联网保险》外,保险专业课程中的数学、英语、统计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编程等要根据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融入互联网保险的相关内容。如在数学和统计学中加入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筛选和分析能力;在计算机编程课程中加入APP开发,网络平台应用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其次,在专题讲座方面,单独开设《互联网保险》课程会因教材、教学计划等原因耗时耗力,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就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互联网保险相关内容的补充,一是能将最新最前沿的互联网保险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二是能丰富日常教学内容。再次,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将互联网保险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现有保险课程教学中,以传统的保险教学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融入互联网保险内容,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二者进行整合。

2.教学方式要以体验式教学为主

传统保险在交易时受资金、成本的限制,学生难以参与到实际交易过程中。互联网保险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学生容易通过网购等参与其中。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保险的低门槛设置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利用微信或支付宝等平台进行保险产品的对比和购买。学生要将保险产品与基金、理财产品等做对比,目的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保险产品,以加深对互联网保险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保险APP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中注册帐号,之后进行投保、协调、理赔等相关步骤的操作。在APP中,学生可以扮演投保人和互联网保险的销售者,并进行互联网保险相关流程的演示,以了解互联网保险的真实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与互联网保险行业结合的案例的融入,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动态及最新资讯。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互联网保险创新项目研究中来,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营销对策、路演方式等,避免互联网保险的同质竞争,进而消除人们对保险的负面印象。

3.教学评价要以多元化为主

教师是保险专业相关课程的主要讲授人,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下的高校保险专业教学更要求实践性。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岗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元化为主,并将线上教学评价结果纳入到评价指标中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互联网保险的相关岗位需求,并进行知识的补充性学习。对评价的知识点要以互联网保险相关内容为主,并对评价比重进行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平时和考试,平时的比重要加大,要与考试所占比重相同,目的是提高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度。如采用讨论教学法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探讨的角度和创新的空间切入,对学生的问题本质的揭示进行评价,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采用社会调查教学法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等角度切入,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互联网保险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实施的保险经营活动,特别是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保险成为保险行业新的发展方向。高校的保险专业教学要了解互联网保险对保险人才的要求,并明确保险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教学体系优化,以使高校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最终促进保险行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