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2022-11-11 06:47陈绍华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责任感榜样价值观

文/陈绍华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勃勃新生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代表。大学生牢记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可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其中“爱国、敬业”,强调的是个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诚信、友善”强调的是个人 “为人处世”的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层次就是要求个人履行对于国家、社会、他人及自身的责任,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个人形成社会责任感,担当社会责任。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的价值诉求。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聚于内而行于外的道德情感,与主体价值认同密不可分,同社会公共生活相生相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引。概括地说,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要求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责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社会层面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为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在个人层面要求培育大学生的个体责任,为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行而施教。另一方面,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理应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持续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具体表现为国家责任感淡薄、集体责任感缺失、家庭责任感不足。虽然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少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未能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但在集体生活中,少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忽视他人的感受。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等亲人围着转的“中心”,受到太多的关爱和呵护,而对自己应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未有清晰的认识,家庭责任感不足。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竞相迸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这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冲击和侵蚀着大学生,影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教育方面,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道德教育类课程,但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且任课教师的讲授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一方面,大学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未认真听课,也未将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这使得大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和认同社会责任感。

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但家长的关注点更多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养成,对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却有所忽视。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有所缺失。

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剧烈波动、变化的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是自我意识不断成熟的过程,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思想上表现出选择性,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明确,理解不透彻,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机制

通过理想信念的引领、社会实践的驱动、榜样先锋的示范、自我教育的升华,将社会责任感入脑、入心、入行,使大学生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加强理想信念的引领机制

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它现在是什么”与“他们希望是什么”的张力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社会稳步向前迈进的永恒因子。正因如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理想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在实现理想过程中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助推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应明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生远大理想,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和人生使命,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为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注重社会实践的驱动机制

大学生要真正认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学习生活中努力担当社会责任,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锻炼。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勇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习惯。为此,一方面可以开展“勇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类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勇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比赛中,调动起大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增进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促使大学生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二是要围绕教育问题、创新创业问题、医保社保问题、住房问题等课题,组织和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基层社会的现状,精心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大学生在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和人民生活的认识了解,又锻炼了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将个人梦想的实现与民族复兴的使命结合起来,把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把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运用榜样先锋的示范机制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引领人们前行的旗帜。榜样对人具有感染、激励、引导等作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会引起大学生认识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感召、行为上的带动,会促使大学生学习和模仿。在引领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榜样的宣传力度,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楷模,如在教师中评选出“三全育人标兵”,在学生中评选出 “十佳青年学生”“十佳班长”“学习之星”“自强之星”等,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影响大学生,让其更加自觉地认同和践行社会责任感。

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榜样模范的精神和事迹起到了很强的向上向善的带动和指引作用。在这一作用下,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能力和品德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勇担责任、奉献社会。

4.发挥自我教育的升华机制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积极的影响,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调控等过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点的自主建构活动。一定程度上说,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态和最终归宿。教是“授人以渔”,教是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地开展自我教育,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品德“升华”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品德。

大学生应将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实践方式融入学习、思考、践行、感悟之中,最终有觉悟、去践行。在自我教育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和行为上的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感榜样价值观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榜样
榜样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