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2022-11-11 06:47徐虹霞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史料时空历史

文/徐虹霞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指出: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提升人文情怀、丰富人生积淀、提高审美能力、丰盈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职业学校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现状

职业学校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初步了解,掌握了王朝更迭的基本框架,具备朴素的唯物史观,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时空观念错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史料认识不足,阐述历史的能力较弱,家国情怀有待提高。旅游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但是对文化基础课,特别是历史课有所忽视,很多学校甚至不开设历史课,这也导致学生不重视历史课,课堂上不守纪律、参与度低,历史基础薄弱。 由此可见,在旅游学校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另外,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更加需要历史教师潜心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职业学校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1.搭建框架,强化时空观念

历史教材介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交织展示不同时空下的诸多历史事件,使学生难于厘清历史发展顺序,从而出现时空错乱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构建历史发展框架,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指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去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明确历史人物的事迹与功过,明确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从而对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利用《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希腊的地理位置,从而形成空间概念。在介绍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时,让学生依照时间顺序,制作表格,梳理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并明确各个阶段的特征。另外,教师还要采用中外联系的方法,联系同时期中国政治发展情况,让学生发散思维,变换视角,重新梳理组合知识,从而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2.立足史料,提升实证能力

史料不仅能够重现历史事件,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精选史料辅助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搜集史料,解读史料,形成自己的认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立足史料,提升实证能力。例如,在学习宋朝的时候,教师介绍:由于北宋在与辽、西夏的对峙中处于弱势,甚至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偏安江南,因此,宋朝积贫积弱的形象深入人心,请问同学们,宋朝真弱吗?请同学们搜集反映宋朝经济的史料,深刻了解宋朝的全貌。有同学搜集了如下史料,“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东京梦华录》卷二),通过这段文字,可以了解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商业繁盛。也有同学通过解读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介绍宋朝经济。画中饭店林立,餐饮业繁盛,出现了最早的外卖小哥,商船众多,贸易繁荣。商铺招牌很多,一家“十千脚店”非常显眼,它不是洗脚店,而是供人歇脚的,有点儿像现在的快捷酒店。它的招牌是立体的,便于在里面点上蜡烛,以便在夜间招揽顾客。这反映了酒楼夜间是营业的,表明宋朝时宵禁松懈,城市出现了热闹的夜市,反映当时商业繁盛。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学生对宋朝建立全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人云亦云。

3.情境教学,深化历史解释

历史不能重演,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历史史料,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深化历史解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一些很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演绎出来。例如,在学习宋代政治时,请同学们结合图片《雪夜访普图》,角色扮演宋太祖赵匡胤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开国宰相赵普之间的故事。同学们通过演绎赵匡胤雪夜私访赵普,君臣推心置腹共议国事,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统一全国的战略的故事,感受宋太祖虚怀纳谏、知人善用的品质。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回答:“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同学们在君臣一问一答的历史剧表演中,了解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历史解释能力。

4.课堂思政,唤醒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课堂思政的灵魂,历史学科拥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教师应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首先,课堂导入时,结合时事热点,例如:随着经济危机在全国快速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我国会出现粮食短缺吗?我国粮食有保障,不需要屯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回顾历史,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农业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有何新发展?其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古今联系,以史为鉴。例如:“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让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请同学们结合这段材料和明清农业的发展与不足,谈谈在当今形势下,如何推动农业新发展?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从以下角度进行了回答。如: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严守18亿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最后,课堂小结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例如:回顾本节课,明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传统农业优点发展到极致,对当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当代青年,我们除了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还应努力学习,让延续千年的农耕文化,焕发新生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联系专业,培养工匠精神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联系学生的专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教学中,介绍宋代汝窑时,解释汝窑颜色很诗意“雨过天青云破处”,体现了古代中国审美的最高境界。明清谚语:“家有千金,不及汝瓷一片”。为什么汝窑如此珍贵?因为一件精美的汝瓷作品,经雕塑、塑形、注浆、拉坯、釉烧等70多道工序。稍有差错,就无法复现汝瓷的天青之色。非遗传承人李廷怀不断尝试,终于唤醒了这沉睡近千年的天青釉汝瓷。请问,北宋匠人以及当代非遗大师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谈谈我们当代职校生该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通过这样设计,培养学生钻研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校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多去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参观学习、实地调研,不仅能够增强历史文化素养,还能提高旅游服务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磨砺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时空历史
跨越时空的相遇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镜中的时空穿梭
史料二则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新历史
时空之门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