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育人的价值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2-11-11 06:47谷颖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文/谷颖

高等教育一直是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桥梁。后勤工作一直是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将“育人”这一功能融入高校教育实践是一种战略顶层设计要求,也与后勤自身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要加强思政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理念,努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当前,高校后勤工作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为此要界定后勤育人的内在价值逻辑,理解“三全育人”对后勤育人的理论支撑。分析当前高校后勤部门在服务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落实真正意义上的“三全育人”。

一、后勤育人的价值逻辑

高校后勤育人是指后勤部门在做好校园服务和保障的同时,能兼顾“育人”职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后勤育人与课堂育人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是高校教育的第三课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委员会提出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重点,明确了后勤部门需要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这成为高校后勤育人的早期实践。2017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要求高校教育要发挥在科研、心理健康、文化建设、组织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这样的育人观念受到了教育从业者的一致认同,同时也为高校后勤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从结构理论角度分析,高校后勤育人有内在的双重逻辑性。第一,高校育人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包括教学、服务和管理三个方面。高校后勤服务于教学和管理,在实践中为教师和管理者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后勤参与育人创造了高校育人的新途径,提供了高校育人新资源,提升了高校育人的实践性和培养成效。第二,从高校后勤部门的运作模式看,后勤独立于高校教学系统,为教师教学等提供对应的保障。因此,高校后勤部门类似于一个分工明确,层级分明,制度完善的子系统。这种独立的子系统在开展育人工作时既与教学系统相互联结又保证了自身的独立性,有利于自身育人方法和重点的体现。

归根结底就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逐渐形成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参照。高校后勤系统作为不可或缺的高校内设机构,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后勤工作各个环节,尽一切努力形成后勤系统的全员、全方面、全过程育人。

二、高校后勤育人存在的问题

1.意识形态领域认识缺乏,不重视育人功能的实现

从目前的社会实践看,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和教学成果始终作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学校核心资源倾斜于与教学相关的部门,因此忽视了后勤工作。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逐步渗透,全员育人成为必然要求,但高校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将育人仅仅与教学和就业部门联系,排除了后勤与育人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后勤部门人员自身育人意识形态同样缺乏,后勤管理更多偏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效益性实现,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后勤工作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甚至从心里认为育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与自身日常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没有任何关系,这就从意识形态领域割裂了后勤和育人的联系。在高校全员育人的指引下,后勤参与育人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数仅仅从劳动育人的角度,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劳动实践活动生硬地完成育人要求。实践过后不进行反思和总结,不去做价值引领,背离了真正“三全育人”的内涵。如此单一的后勤育人方法归根结底还是后勤对育人方面的认识不足,也不重视自身应承担的育人义务。

2.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水平落后

无论何种方式育人都离不开育人主体,育人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的好坏。目前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后勤管理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和外包方式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外包和社会化方式会启用外部招聘来进行,因此高校后勤人员呈现低学历、低技术、低管理水平的特点,人员结构矛盾普遍存在。社会化招聘还会带来后勤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在思想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与高校育人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后勤人员冗杂,很多分布在绿化、修理、餐饮等服务部门,人员准入门槛很低,因此造成人员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强,这种特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后勤的育人功能。以后勤餐饮为例,通过对目前高校的调查,后勤的食堂管理中大多数将重点放在食堂菜品和餐饮价格方面,完全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实现。社会化带来的另一层影响是,出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分工,“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成为主流。作为后勤餐饮管理者应该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但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欠缺,导致以实践教育学生的良好时机被浪费。高校对后勤工作认知的缺失也容易造成后勤的招聘倾向与社会招聘同质,人员引进忽视学历和技术,进一步导致后勤人员素质不高。同时,不少管理层级的后勤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对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内涵认识不清,造成后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无法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3.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参照标准

高校后勤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如此冗杂的一个系统应该借助信息化途径实施整体宏观的管理。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后勤工作效率,促使高校后勤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自身服务水平,提高自身服务质量。随着“三全育人”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高校后勤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但综合现实情况,高校后勤基本上是被动改善自身的后勤管理,而没有去开展信息化论证。依靠信息化为载体,可以启发学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目前对高校后勤在学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上评价体制缺乏。外在评价和内在评价机制没有完整有效地建立,缺乏评价体制就失去了后勤育人工作的评价标准,会造成后勤工作的不透明。评价和反馈体系会促使高校后勤工作不断反思,形成良性循环,缺乏相应的评价体制则会带来恶性循环,最终阻碍后勤工作发展、后勤育人效果和后勤体系的协调性。

三、以“育人” 为核心,后勤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高校后勤育人主体地位和参与角色

高校需要明确后勤部门的育人主体地位,后勤作为一个服务保障部门应该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职能,另一种是参与高校普遍意义上的服务即育人。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待后勤管理不能照搬西式。西式的后勤完全经济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高校后勤组织有一定的功利化和市场化倾向,但在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的观念指引下需要后勤以育人主体的地位参与高校的育人实践。作为学校的领导体制,要明确赋予后勤育人职责的定位,给予每一位后勤员工育人主体的价值选择。作为育人主体,内部的组织机构必须强化这种观念,制定规划路径,完善育人目标,将育人观念深刻传达到每一位员工。根据调查结果,后勤员工的实际行为、职业道德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但应当看到,一方面,后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技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在服务和育人方面基本处于全员无意识的状态,整体缺乏育人的认知。为此要加强宣传,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根深蒂固的观念。另一方面,在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可宿舍和食堂的后勤领域员工是教育从业者,更多地认为其是单纯的服务从业者,这也与“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冲突。因此对高校而言,也要统一学生意识形态领域,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自身所接受的教育,是高校学习的第三课堂。就现在高校的模式,寄宿制几乎是所有高校的选择,因此学生和后勤部门的联系紧密,这种紧密的联系让高校后勤的育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后勤育人的特点不同于市场上的服务提供者,高校后勤要实现经济性和育人性的有机统一,不能具有经济人假设即效益最大化,高校后勤需要育人为本兼顾效益。

2.建设后勤工作信息化体系,打造高质量后勤育人

后勤工作系统落后是制约后勤育人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需要高校多方联动,促进系统化、功能化的后勤信息体系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后勤系统应当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入了解师生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后勤相关育人制度的完善。与时俱进与信息化一脉相承,通过自身信息化建设满足师生全方位多领域的需求,也能让后勤工作人员更加明白自身的职责,在工作中借助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理可依,逐步形成“信息化、系统化、多样化”的新格局。后勤信息化建设还能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借助云平台、服务电子窗口化等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品质。创新后勤育人的手段,以自身的响应速度和实际服务达到既服务学生又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学生管理方面,信息化也能提供大量的帮助。大数据的使用可以落实后勤的育人功效,在平时以人脸识别系统,门禁系统等达到保护学生安全的目的。也能依靠大数据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改进自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非标准化的个性化服务,在服务功能实现的同时体现育人功能。高校后勤工作一直作为各项工作的保障,后勤的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因此促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可以让高校后勤育人功能更好实现,也促进高校更好发展。

3.转变单一服务思路,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后勤可以在校园各种功能性场所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食堂、宿舍、教学楼等。但提供单一的服务不是后勤工作的唯一要求,在服务工作中促进文化建设,进入实现育人功能才是后勤工作的重要归宿。为此可以在食堂举行一系列活动,例如文化美食节、健康饮食培训等,打造校园饮食文化,了解各地区不同的饮食风俗,了解健康饮食的注意事项,促使服务和育人双功能实现。在宿舍举办最美宿舍评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美化自己的宿舍,建设健康有序的宿舍文化。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可以促使学生的美育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共同美化宿舍时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寓教于实践。同时也可举办相应活动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比如“垃圾分类”为主题,可以建立相应的值班岗,实现师生之间联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打好后勤育人的文化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后勤部门也可参照相应节日,传承优秀文化。比如“母亲节”教育学生孝顺父母。“教师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尊师重道,“端午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后勤在功能性场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改变单一的服务意识,结合文化建设以服务促进育人,以育人促进自身更好的服务。

4.建立完善后勤育人考核机制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后勤育人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育人考核体系。这需要学校和自身两方面协同作用。一方面,学院必须挑选专业人员形成专门小组,建立评价和监督机构,制定评价章程。以此促进评价有章可循,有据可考,考核结果要保证透明化和公开化,定期公示,深化全体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后勤部门自身要形成内部的监管,定期调研师生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了解师生员工的诉求,以此作为自己改革创新的动力。时刻对照“三全育人”的要求,明确自身在育人方面的缺陷和短板,改进运行机制,制定下一步计划。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后勤育人监督考核体系,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最大化。

四、结语

高校后勤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践行者,要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践行后勤育人工作职能,建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后勤发展之路。综上,本文对高校后勤育人的价值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总结了高校后勤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后勤育人的改进策略和实践路径,从意识形态到信息化建设到文化建设到评价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提高高校后勤育人的实效性,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初析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浅谈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与控制手段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浅析微信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