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2-11-11 06:47苗超鹏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洛阳高校学生红色

文/苗超鹏

建党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浴血奋战、开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有效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洛阳红色文化的深入融合,加大洛阳红色文化的挖掘力度和传播度,必将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洛阳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洛阳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洛阳这片热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形成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洛阳红色文化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洛阳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锻造和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洛阳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文化层面包括遗迹、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碑、纪念馆等。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中共豫西特委梁村旧址、白鹤镇抗日战争碉堡遗址、洛阳烈士陵园等。精神文化层面包括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如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时形成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制度文化层面包括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制度,具体体现在各种规定、政策和制度中。

洛阳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也是革命老区。据相关部门调查,洛阳拥有152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以“洛八办”为代表的重要机构旧址64处;以韩钧将军故居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故居25处;以孟津区朝阳烈士陵园为代表的陵园25处;以栾川县三川镇抱犊寨为代表的战场遗址24处;以新安县正村古镇为代表的聚落9处;以栾川县潭头镇河南大学旧址为代表的学校旧址5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显示出洛阳红色文化类型多样、连绵不断和影响力大的特点。

第一,类型多样。洛阳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重要机构旧址、烈士陵园、革命领导人故居、战场遗址和革命战争中学校旧址等多种类型。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精神层面中,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期间形成的崇高精神也丰富了洛阳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

第二,连绵不断。从时间维度上看,洛阳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洛阳成为了阻挡日军向西继续进攻的重要屏障,守住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东大门。解放战争期间,洛阳战役的发起,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的修整提供了宝贵时机。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工业城市,一五计划期间8个工业项目落户洛阳,其中“中国一拖”最为著名。

第三,影响力大。1921年11月,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洛阳铁路工人联合起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陇海铁路大罢工,成为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同年12月24日,河南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洛阳组成立。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派人到洛阳建立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开展护送干部、中转物资、开展统战、收集情报等工作。多位开国元勋都曾在洛八办指导工作,也由此推动洛阳红色资源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二、洛阳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洛阳红色文化以其类型众多、连绵不断和影响力大的特点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推动洛阳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洛阳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成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洛阳红色文化彰显了洛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建设的英勇气概和奋发进取精神,对于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奋斗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将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在洛阳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充实了高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洛阳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典型事迹以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起着示范引领作用。革命先辈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和侵略者奋战到底的气节,对高校学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导向和引领作用,对高校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洛阳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践行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洛阳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中、校园文化熏陶中不断认识和了解洛阳红色文化,并积极将洛阳红色文化分享给其他学生,提升了洛阳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促进了洛阳红色文化在更广阔范围传播。洛阳红色文化是革命和建设年代的产物,体现了一定时期的风貌。不断丰富和完善洛阳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引导学生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努力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砥砺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用青春的汗水铸就未来的希望。

三、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坚守课堂阵地

课堂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牢牢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思政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课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授课内容中,要将课程内容与洛阳红色文化资源深入结合,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将洛阳铁路工人发动的陇海铁路大罢工事件引入课堂教学,以此向学生介绍洛阳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决心。在高校其他课程中,也要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进洛阳红色文化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传播。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讲授的方法将洛阳红色文化带进课堂,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洛阳红色文化的滋养,加深学生的红色体验。如,教师可以采用VR技术,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参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等洛阳红色文化场所,真切感受洛阳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丰富实现形式

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不止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在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意志信念更加坚定。第一,借助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开展洛阳红色文化的学习。洛阳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相对于填鸭式的硬性灌输,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的形式就显得更加的有效和生动,同时,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作为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能够将洛阳红色文化以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而且也促进了党团活动的开展。在部分驻洛高校,先后开展了红色场馆参观、红色话剧展演、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推动了学生们对洛阳红色文化知识学习,重温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体会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借助第二课堂开展校园活动。以洛阳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微视频比赛等,都将推进洛阳红色文化深入学生心中。旅游相关专业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举办“洛阳红色文化导游大赛”,让学生将专业技能和洛阳红色文化相结合,促进洛阳红色文化传播。第三,借助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实践活动。驻洛高校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洛阳各个红色场所,参观“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韩均将军故居等地,真实感受洛阳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更加深刻领会洛阳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展以宣扬洛阳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李翔梧故事我来讲”、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做志愿者,为游客讲解八路军在洛阳开展抗战活动的故事,既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洛阳红色文化的了解,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3.创新传播方式

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交融的,但不同的传播方式,对二者的交融程度及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第一,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洛阳红色文化。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融合洛阳红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在学校餐厅、超市、图书馆、教学楼等学生出入的必经之处介绍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等,在校园合适的地方专门放置洛阳红色文化雕像,在校园的宣传屏幕播放红色电影,借助校园广播、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强洛阳红色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运用,使校园文化中处处彰显洛阳红色精神的魅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启人心智、润人心田的作用,让洛阳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落地生根。第二,结合专业特色,传播洛阳红色文化。高校中各专业都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各专业可以将洛阳红色文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推出既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又蕴含洛阳红色文化的作品,促进洛阳红色文化的传播。如,音乐表演专业可以结合李翔梧革命烈士的事迹编创舞台剧,弘扬革命精神;美术与设计专业可以用手中的画笔再现战将韩钧的英勇气概;历史专业可以梳理编撰洛阳红色文化相关书籍,为了解和研究洛阳红色文化提供具体资料的支撑。第三,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传播洛阳红色文化。高校可以与洛阳当地政府合作,建立洛阳红色文化线上展示平台,借助线上云平台传播洛阳红色文化。创建以“洛阳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抖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洛阳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让更多学生了解洛阳红色文化,做洛阳红色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4.健全保障机制

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是确保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之以恒的重要保障。第一,要健全领导机制。高校领导的重视是推进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要健全学校党委领导、团委负责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站在全局角度,通盘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这盘大棋,借助洛阳红色文化资源的突出优势,推进洛阳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团委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用洛阳的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党报国情怀。第二,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物质、场地、设备的支持,才能有效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三,要培训一批热爱洛阳红色文化、愿意做洛阳红色文化传播者的教师,为洛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

洛阳红色文化以其类型众多和影响深远的特点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高校工作者,要不断推进洛阳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埋头苦干,接续奋斗,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劲儿和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韧劲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洛阳高校学生红色
洛阳正大剧院
红色是什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洛阳自古繁华
追忆红色浪漫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