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与反思

2022-11-11 06:47刘越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线下法治

文/刘越

2020年春季学期,为保证全国普通高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大规模在线教学。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从发展的角度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形式,扩展了教学空间。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分析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多种教学方式创新的集合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模式,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互,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更广泛地得到实践。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庞大的学习资源优势能关照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了教育教学方式。线下教学要配合线上教学的内容,注重线下讨论和交流环节,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整体上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授课情况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学习平台,如MOOC、学习通、钉钉、QQ等,大大地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以“超星学习通”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开课前,各高校根据本校的情况,选择课件、视频和相关材料。可以从学习通中选择已上传的共享课程资源,或者采取自主录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视频教学内容形式是采用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讲授的是每节任务点的理论知识。教师每节课上课前将任务点通过班级课程群发布给学生,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点的学习和本轮任务的测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任务点的知识内容,发布相关讨论题,把任务点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内部开始交流讨论,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课后,教师可根据学习通中的题库布置章节作业,以弥补课堂的缺漏,完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另外,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时事相关资料,供学生们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辨力。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政课在教材编撰上是非常科学和严谨的,与学生想了解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有一定的差距,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性知识,留给教师更多的是“疑难问题”。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需要教师以灵活、透彻的教学手段,回答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受到考验。其次,“互联网+教育”很早就有了,可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像近几年这样大规模应用还是第一次。教师习惯了线下授课,使得部分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授课,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经验。线上教学需要教师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平台的使用、内容的推送、课程中互动、视频的录制等方面要求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对的办法只能是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思维和信息化能力。因此,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1.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

线上线下课程之间的融合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首先,大学生思政课因理论性较强,线下授课使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线上课程的微视频学习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线上教学视频的录制因时间限制无法体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知识点的分解虽然强化了重难点的问题,但可能影响整体课程教学的逻辑性。线下教学的补充性讲授、解疑性讲授、扩展性讲授使线上线下有效地融合,创新了教学载体。最后,线上课程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优厚的视频资源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线下课堂以讨论为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2.教学管理更加高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下课堂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形式,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会占用整体上课时间,而线上教学管理采用的是数据采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速度。一方面,传统课堂因上课学生人数多,课前点名难以维持课堂秩序,教师怕占用太多教学时间,往往不愿采用。线上教学的管理方式多样,比如学习通中课前签到可以采用手势、位置、拍照等多种形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缺勤情况,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混合式教学出勤在课程考核中占10%,期末核算成绩时,教师可以多次查看学生的上课签到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由于专业背景、课业负担、学习习惯等因素难免遗忘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通知提醒学生准时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的考核体系更为全面

与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更加看重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理论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认知问题,这体现在终结性考核中;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情感、行为等要素体现在过程性考核中。而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情感的认同和行为的养成才是混合式教学更看重的过程。例如:教师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了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理论认知,之后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知”转化为“情”“行”,将这种转化的过程用短视频记录下来,上传学习通平台,教师会给出相应的考核分数,优秀的视频资料可以供全体学生查看,以达到全员“共情”的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在知、情、行等要素的考核体系更为全面。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具有时代性,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崭新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是思政课构建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重大课题。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教育教学而非信息技术。本文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的若干思考,提出几点反思,希望能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创建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平台

线上课程因无人监管,很多学生在老师发起签到后就离开电脑,或者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挂机,这种情况教师无法及时监管,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创建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平台,这对平台的开发要求更高了,也要求监督管理适应线上教学的各个环节,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势在必行。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课程,教学重心必然在于线下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阶段性意义,但是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线上教学来代替或者弱化传统教学,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线上教学以视频为主,学习理论知识,虽然在线上也有交流讨论环节,因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互动性较差。相对而言,线下教学更能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具有广泛适用性。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要以线下课堂教学为重点。

3.混合式教学必须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将线上和线下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混合式教学中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课堂教师能有效把控好意识形态领域,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大,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需要每个人认可和坚守。线上教学对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尽管教师在传送学习资料的过程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可是网络的背后错综复杂,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若自身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够强,则可能会导致个人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因此,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安全性。

四、结语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是值得肯定的,该应用已经形成雏形,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会不断得到改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是简单相加。传统教学的优势融入“互联网+”现代技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但并非抛开传统教学,而是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线下法治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