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在高职医学伦理课程中应用

2022-11-11 06:47吴安琪马晓媛通讯作者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伦理导向医学

文/吴安琪 马晓媛(通讯作者)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日渐扩大,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呈现出了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最终也造成了医学伦理课程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分析发现,其根本原因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始终未能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局限,由此也致使改革的举措无法得到充分的执行,进而也导致改革效果无法保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应运而生,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促使高职医学伦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最大化地提升。

一、行动导向的概念及特点

1.行动导向的基本概念

首先,对于行动导向的定位属于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同时也是需要融入教学全程和教学各个要素之中,并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体现的一种先进指导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教育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有效协作、和谐统一的交往性情境,并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要素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在专业所特定的职业情境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达成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构建自主经验与知识体系的目的。行动导向学属于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在现代高职医学伦理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与价值。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整体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强和教学效率高等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其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行动的积极改变,往往会通过各类自主性教学方式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多维人格进行塑造。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技术的不同,教师在教方面也会有所差异,但无论怎样,总体来看,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多还是呈现出了一种隐性化的特点。而对于学生们而言,其活动则处于显性状态,直接表现就是学生们的一些自主性学习活动。此外,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知识的教学是单学科的和系统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和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来进行处理。这一教学模式真正的迎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真正地做到了“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和“学会交往”。

二、行动导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及其在高职医学伦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1.行动导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产物,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充分迎合了素质教育的需求,并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其重要作用与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很典型的一项教学手段就是案例分析法,这一教学法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那种单纯依靠教材机械讲读的弊端,结合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索,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眼界,而且还彻底地颠覆了课堂授课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上,传统模式下那种死记硬背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更多的是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由此也为学生们的潜能发挥与能力发展提供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在同学们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自主谈论,答案也不再唯一,不再静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多样化的。学生思维得到了全面释放,创造与创新思维意识得以锻炼,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大客观需求。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养成与发展。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紧密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相关要求,独立完成项目学习法的六大环节工作,即独立完成信息获取、独立完成方案的制定、独立做出决案、独立进行方案实施及信息反馈、独立完成对方案结果的评价。通过这样一种反复多次的项目实战训练,可能一次两次学生还会生疏,处理时显得手足无措,但时间长了便会变得很熟悉,明白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处理方法,独立工作能力得以养成并实现了有效提升。

其次,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挫折承受能力。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能够在半天的时间内销售出十斤的大枣,其中有的同学便能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即使嘴皮子磨破了依然推销不出去,最后也只能推销给自己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推销的过程中这些同学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一次一次都失败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永远的失败,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学生们才逐渐掌握了推销的技巧,而且在不断地碰壁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2.高职医学伦理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职医学教学领域,医学伦理课程属于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该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素养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医学伦理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不仅为教师对医学伦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重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还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进而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激发以及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医学伦理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巧设教学情境,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在高职医学伦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前提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优势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从医学伦理工作过程进行切入,立足学生实践,了解并掌握高职医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此外,在教学内容合理编排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围绕教学内容在以医学伦理事件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情景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这种真实化的情景中去探讨生命伦理问题,如临终关怀、器官移植等,以此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医学伦理课程知识。再次,需要指出的是,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与班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点,并将一些学生们比较关注的医学伦理方面具有代表性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此为依托,围绕医学伦理课程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掌握新知,同时也促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多样化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进而有效保证高职伦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突出教学实践

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主体参与式教学法,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确保教学方法能够与行动导向教学处于同一网络结构体系,并在充分依托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效用的充分发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正式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医学伦理课程章节知识来收集相关知识,并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创作和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角度地引导和展示学生们的预习成果,并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进行章节知识的讲解,同时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使其能够站在医学伦理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客观、理性的解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需过多参与,只需扮演好协调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即可。最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客观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促使行动导向教学与“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及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完美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当今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高职医学伦理课程教育要结合课程教学需求,多角度的客观认识行动导向学,坚持以行动导向为基点,制订一套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的优化,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帮助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逐渐成长为具备高水平医学伦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伦理导向医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偏向”不是好导向
医学的进步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