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分析

2022-11-11 06:47陈畅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思政

文/陈畅

引言

在高职教育中,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值得学校以及教师开展相应的研究的。当代学生生长在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这是革命前辈凭借勤劳的双手为人们积累下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社会形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愿劳动、拒绝劳动的消极思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的实现造成严重的阻碍。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与高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能够自觉抵御错误观念的侵害,从而建立正确的、终身的劳动观念。

一、高职劳动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涵盖了学生劳动思想教育、技能培养、实践锻炼三大方面,主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的。高职劳动思想教育是让学生学习劳动相关的知识,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劳动行为。高职院校的劳动技能培养是让学生对劳动生产技术进行学习,并具备能够综合应用劳动生产的知识、技术、技巧以及能力。高职院校劳动实践锻炼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与劳动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并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良好的劳动体验中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进而提高其参与劳动实践的能力。

二、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概述

劳动教育重在劳动实践,结合劳动理论积极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塑造学生的劳动品质,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同时引导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劳动当中,磨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促进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认知

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以学生专业技能教育为中心,造成了广大师生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重视度不够,这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的提升。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者的劳动教育理念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求不相符,加大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难度,致使劳动教育开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劳动教育实施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导致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开展缺乏连贯性,这种“间歇式”的劳动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劳动教育的需求。其次,高职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融合性不够高,缺乏延伸性,所以高职劳动教育成长空间比较狭小。第三,高职劳动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没有雄厚的师资作为保障的前提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开展很难收获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笃实力行的做事态度

当代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备受社会、家庭的保护,以至于部分大学生缺少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结合,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是劳动创造了物质世界,创造了人文价值,是劳动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凭借脚踏实、顽强拼搏的做事态度和意志品质用劳动创造出奇迹的过程,如此形式展开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笃实力行做事态度。

2.有助于大学生育品立德,提升大学生的修养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修养。其具体体现在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得到思想的开悟和转变,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的学习进一步促进良好品德的内化,从而促进大学生修养的提升。

3.有利于完善劳动教育理论、拓展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目标以及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实现,都需要有系统、完整的且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课程体系作为保障。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在开展中缺乏健全的、科学地理论做支撑,思政课程在开展中缺乏有效的实践路径,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思政教育革新、完善劳动教育的理论,同时也助于拓宽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增强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开展路径

1.完善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体系

(1)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做到持续、深化,而不仅仅依靠节日活动、校园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在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实践方面尚且需要进一步塑造,建构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将思想政治理念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标。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下,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有指向性,可有效避免劳动教育出现形式主义。

(2)改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劳动教育中的效果。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点等,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教育知识理论、思政教育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劳动体验来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劳动观,使教育理念深入学生的认知中,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情境教学是创新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劳动活动情境,设定相关的角色或者营造一定的劳动场景,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扮演中或进入到某种心理状态,进而与场景中的人或环境产生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其心理机能可得到有效开发,做到自主吸收并领会教学内容。在这种多样化、有创意的教学方式下,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劳动教育的升级,以达到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教育效果。

(3)完善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

我国的劳动教育在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鲜明的“服务性”的特点,尤其为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持续的、全面的服务。但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开展中,其自身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建设,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这些很难用具体化的指标去考核,这也给高职劳动教育考核以及评价制度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得高职劳动教育得不到有效、具体的反馈。在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时,首先要提升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从而引起教师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其次在制定劳动教育考核制度时要坚持双向评价原则,做到思想素质与实践能力多方位评价,让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以便让教师及时调整实际教学内容,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最后,教师要在考核内容、考核时间等方面制定全面、合理的考核细则。考核内容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准,并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应缩短劳动教育考核周期,增加考核的频率,以便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渗透,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思想观念。

2.高职院校营造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环境

(1)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园舆论平台

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校园舆论都具有显著的价值观导向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校园舆论环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也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沟通媒介。教师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校园舆论平台,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营造笃实力行、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爱国爱家的校园舆论氛围,促使大学生能够接受并认可这样的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建立校园舆论平台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劳动模范的一些典型劳动事迹,让学生通过这种真实发生的事迹自然而然的接受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熏陶,对学生思想的塑造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现在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网络新媒体来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途径大力宣传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网络的使用利弊共存,我们在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时,也要意识到其具有负面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避免金钱至上、不劳而获等消极观念在网络上泛滥,侵蚀大学生的思想,阻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2)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中的环境创设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借助创设校园人文环境,呈现我国勤劳、爱国的传统美德的故事或者画面,为学生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院校人员集中的区域打造劳动教育文化墙,让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并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进而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采用文艺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劳动教育形式,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丰富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思政课教育功能途径

(1)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作用

在现代生活环境下,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轻视劳动教育的倾向,这些家长把学习放在首位,认为让子女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最主要的,劳动教育可有可无,这样的错误观念也影响着学生的劳动观念。因此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要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作用。家长首先要积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观念,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引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重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能力。随着家庭劳动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也会随之提升,也更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相结合,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2)提高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是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付出和参与的,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能够让大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可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使其深刻领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后,相应的也会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家庭、学校、社会等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后就会更加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降低排斥劳动的心理,转而自觉参与到劳动实践之中。

(3)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需要具备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对劳动教育有深厚造诣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同时对劳动教育的师资培训重视度不够,也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些都阻碍着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注重对具备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工作等一系列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为高校的劳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学科的建设。同时还要注重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师进行密切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需求。双师型教师能够兼顾思政课程的教学以及对劳动实践的指导,促进思政课程理论与劳动实践无缝衔接,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可打造一批社会兼职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如邀请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感动中国的劳动模范、工匠艺人等进校园,通过讲述真实的劳动事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劳动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开展定好情感基调,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学生打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与社会紧密接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劳动人才。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可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促进学生劳动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六、结语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意识思想的提高、劳动操作技能和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的开展中依然存在着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劳动教育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院校就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再到教学评价来完善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院校要营造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校园舆论平台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正确的劳动舆论导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提高学生劳动思想觉悟。除此之外,教师要丰富劳动教育中发挥思政课教育功能的途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职能,让学生在家长的榜样作用下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在学校、家庭的配合下,有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育人模式的开展。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