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实施路径探析

2022-11-11 06:47纪静刘志艳刘瑞华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纪静 刘志艳 刘瑞华

近年来,线上教学已逐渐成为思政教学的主要形式,虽然困难重重,我们坚持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不断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技术基础之上,不断地学习现代化教学技术,例如制作优秀线上教学视频和课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等资源,提高了思政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使用水平。同时,以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职院校要注重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的先进思想、科学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继续推进国家“三进”战略部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优良品格,正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最具实践意义的生动案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好丰富社会素材,在教学内容上要融入相关知识,讲好故事,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努力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可以被依托、相信的一代人。

但是,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教学,有效发挥思政课的正确引导作用,这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笔者根据当前线上教学经验,提出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路径。

一、当前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线上教学的自律性不均衡

当前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成为主要学习形式。学习伊始,学生们普遍对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感觉新鲜,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习热情普遍高涨,线上教学短期内效果显著。可是,这种长期单一形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们逐渐感觉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单一形式的线上教学逐渐暴露弊端。线上教学比较适合那些自律性高的学生们,考验的是学生的自律性,对于自律性好的学生,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利大于弊,而自律性高的学生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那些自律性差的学生,线下教学弊大于利。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部分学生一直以来还是比较重视专业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给学生的普遍印象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所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真刷课假学习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果这样的现象不及时制止,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怎样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的失衡

当前线上教学成了特殊时期的主要教学形式。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学生”和“教师”都是线上教学的主体,缺一不可,而且对两者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对“学生”要求提高自律性,对“教师”要求熟练地掌握电脑技能。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还是以自学为主,完全线上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不熟练,线上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形式为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们对自己是学习主体的意识领会的还不是很透彻,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被动接受教师给予的教学,普遍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问题意识,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一直不断地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主导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一直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更多课堂时间给予学生。

但是在教改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在长时间的线上教学中,缺少了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学生们的主体性并未真正地调动起来。例如,课前预习比较敷衍不积极,课中讨论流于形式,课下总结也是为了应付差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们还是习惯于教师监督,课上抄笔记,为完成学分而学习,流于学习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其次,部分思政教师在积极改进线上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主体职能认识不足。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师普遍认为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就是给予学生们无限的自由,所以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思考、讨论和探索问题的时间过多,而给予学生们引导和教授的时间太少,忽视了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自律性差的学生给予他们自学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突发意外情况不容易被教师把控。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理论知识汲取和信仰转化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对于课堂都非常重要,忽略哪一个都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停地进行教学探索和创新,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学习,而不是应付学习,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3.线上教学评价机制仍需完善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线上教学已然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目前线上教学平台繁多,各个教学平台都有对学生不同形式的监测和管理数据,但是这些僵硬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虽然教学平台繁多,但是各个教学平台数据记录的基本都是课前签到、刷课时间、课堂测试、作业完成等情况,而思政教师无法评判学生们学习思政课的态度、分组讨论的结果、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等。教师只能僵化的凭借线上数据评价学生成绩,而忽视了思政课的真正的育人实效。例如,在职教云和慕课这两个思政课教师们常用的学习平台里,由于平台技术的局限性,笔者发现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还是以平台数据为根据记录学生平时和最终成绩,而对于过程性评价往往就被忽视了。虽然部分教师也留有过程性作业,但是普遍没有及时更新,没有紧跟国际国内时势,学生们明显兴趣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思政课本来的意义,达不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二、思政课线上教学解决路径研究

解决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关键在创新。虽然目前思政课线上教学困难重重,但线上教学作为停课不停学时期的主要形式,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遇到困难决不能退缩,积极大胆地搞创新,进行教学改革,积极研究思政课线上教学解决路径。

1.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价值影响

教师们要明确思政课程知识性的传授,所以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传授知识仍然是思政课教学的初心,而知识的基础仍然是课本,扩展知识范围的前提是吃透课本,尤其是近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紧跟时代,及时更新,几乎每三年就更新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及时熟练地掌握更新后的课本知识,即使教学改革也决不能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注重各个角度全面深入,再结合思政课课本基础理论知识教授,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其次,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它既有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又有对科学先进思想的引导。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跟时代,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们关心国际和国家大事,增强“四个自信”,重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再次,注重学生们的主体性,除了关心学生们的考核成绩,还要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困惑,遇到问题循循善诱,用正确的方法论教导遇到困惑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教师还要了解学生们在特殊时期的心态,如对遇到困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

2.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坚持创新性又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

无论是传统教学形式还是创新型教学形式,在整体教学环节上应当一样完备。例如,课前检查出勤、新课导入部分、讲授部分、讨论部分、课中练习和作业布置部分等都要完备。教师要尽可能地创新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学习,而不是应付学习,使学生们更充分理解课本知识,更加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总结,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育人实效。在特殊时期我们以线上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但是确实有部分思政教师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课前不做充分的教学准备,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自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就达不到思政课真正的育人实效。

其次,重视研究学生,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师们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角度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线上课堂上“动”起来。例如,可以让学生们轮流介绍国际动态、进行新闻播报,或者讲讲学生们自己身边的故事,并将这些内容与本节课所有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思政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感兴趣的话题,遇到的困难等,再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们自主地学习知识,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在教学方法上,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例如,问题链教学法、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法等,以适应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学生。

3.在评价方式上,过程性评价要高于结果性评价

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结果性评价是唯一的评价标准。随着近几年的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提升,结果性评价不是唯一的标准。学习平台的数据可以作为参照,但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这个冰冷的数据就判定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教师除了参照数据,最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们在整体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是平台数据不能给予教师的。教师还要注重通过过程性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以提高育人实效性。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科学的学习过程。特别注意的是,思政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家时势,与时代接轨,学以致用。思政课教师还要适当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问题相关的作业,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性理论作业。这样的过程性教学才具有科学性,才能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4.在师生关系上,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线上教学是当前快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方便快捷新颖的同时,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直接面对,教师也就不能第一时间通过学生们的眼神或者表情动作等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这样大大弱化了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此外,学生们线上教学的时间大大增加,学习和生活基本以家庭为主,缺少了学生们与导师和同学们的陪伴,少了一个重要的交流渠道,这样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想了解外界信息也主要依靠网络,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学生有时难以鉴别,一些虚假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给学生造成心理恐慌。思政课的特殊性使得这门学科除了能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能引导学生的品行,既可以做学生们的良师,又可以当学生们的益友。只有重视学生,研究学生,关心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与学生更有效地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师更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将我国时事内容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思政教师要重视学生,研究学生,钻研网络技术,不断研究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方法,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