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路径研究

2022-11-11 06:47郜慧敏李佳辉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自律中华民族素质教育

文/郜慧敏 李佳辉

正值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取得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与挑战也接踵而至。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重任,大学生的不懈奋斗造就了国家的强盛。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以对大学生的希冀为宗旨,对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素养,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保证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接班人。

一、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之主要方法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素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因此,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营造和谐公正的校园环境,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感性情绪、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的主要方法,从而保证青年的全面发展。

1.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面积极地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重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启蒙作用。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会效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有必要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得体的举止感染他们。正如,在家中爱好学习的父母,孩子会被这种氛围熏陶,从小培养出看书的好习惯,所以,父母应该给予大学生积极的正面引导。宋希仁教授指出:“教养就是培养习惯,陶冶情操,锻炼一般的预见能力。”可见,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重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长要耐心教导,用语言感化大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正能量行为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2.重视大学生的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育新一代的地方,是大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状况。其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以德立身,以德教人,做学生的引路人,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主力军,教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实行善良、仁爱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有意义的事,教师行为对大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面,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同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培养大学生品格、品味、品行的“大先生”。

3.营造和谐公正的校园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将他律内化为自律,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一方面,宣传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学校中,一个好的榜样能够激发大学生善良的一面,所以,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张贴校园守则或专业活动等方法,这些文化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力宣传优秀的人物事迹,善于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能够不断向善。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例如,采取乐于助人、关爱同学等的善良行为。最后,在社会层面上,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优良的传统美德等等,以优秀的典范为榜样,培育大学生的优良作风。

另一方面,树立人人平等的道德准则,促进他律内化为自律。义务就是出自对法则的敬重的一个行为的必然性。显然,大学生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形成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善良意志”。大学生与其他同学打交道时,必须树立相互尊重,人人平等的道德准则,这是所有同学都普遍接受的。换言之,当大学生生活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和生活环境中,会无形之中引导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即不断将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有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同学关系。

4.激发大学生内心的友爱之情

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那么,感性情绪必然影响大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正面情绪,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重视培养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能力,有助于建立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事实上,亲密关系的建立的最大阻碍是电子设备,那么,改善同学关系就必须减少通讯设备的不合理使用。所以,学校应该举办更多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大学生参与进来,增加个体价值感,充分感受班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大学生得到情感满足。人与人在相处中的过程会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这个情感共鸣会使人产生愉快。在这种情况下,行为当事人的情绪会受到旁观者的影响,即情感共鸣,当旁观者感到愉快时,行为当事人也会愉快。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经常与其他同学进行相处交流,不仅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样,当其他同学有困难时,大学生便会发自内心自愿地帮助同学,并不奢求回报或者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

5.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重视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自我约束的自律能力。在个体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自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不仅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更多的人。人的德行应该是人自身主动做某事的表现,行为是善还是恶,最根本的取决于行为者自身的主动选择和实践。显然,人的道德行为的正确与否基于自身的道德选择,一个理性的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使用自己的理性选择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因而,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重要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重任,所以,明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培养接班人。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律素养

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重任,所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一个人时刻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的行为,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大学生都应该在心中树立“道德准则”,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其次,大学生要不断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生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后,大学生要具有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大学生应该始终把个人成才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新一代青年。

综上所述,自律是衡量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自觉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具有清晰的认知,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青年,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2.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大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团结的对待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基于此,大学生应该保持一颗友爱之心,对身边遭遇不幸或家庭贫困的同学施以援手,自觉、自愿的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学。很明显,在私人的交往或共同生活中,朋友之间的相处还需要友爱。换言之,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必要道德品质。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作风,这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同学关系的前提。

第二,学校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主阵地,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推动着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建设,这是需要所有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与那些同他交往、从而与他构成社会的其他人,必然处在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因此,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大学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大任,应该自觉对身边同学充满友爱的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以团结友爱的道德标准对待他人,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结论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大任。所以,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素养,有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保证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自律中华民族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