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汇的名字因他而来

2022-11-14 20:36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农书徐家汇徐光启

熟悉上海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徐家汇”。“徐家汇”作为近代上海文明发端之地,原名为“法华汇”,更名徐家汇是为纪念我国近代中西文化会通的第一人徐光启。

徐光启19岁考上秀才。此后,他几次去考举人,没有考中,只好在家乡教书。25岁时他到北京考举人,考卷竟被一个阅卷官所摈弃。幸亏有一个很重视人才的主考官焦竑看了那份被遗弃的考卷,觉得考生很有才学,才录取了这位考生。发榜时,徐光启名列第一,中了举人。

從那以后,徐光启做了30多年的官。42岁时,还中了进士。不过,他做官也并不顺利。他相信科学,提倡科学,常常受人排斥,几次被罢官。

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在华耶稣会会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懂得许多科学知识,而徐光启喜爱科学,两人非常投机,关系融洽。

徐光启从利玛窦那里看到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名著——《几何学原本》,深感兴趣,便请利玛窦讲解,把它译成中文。徐光启45岁的时候,父亲病故。按照那时候的规定,必须回家守孝3年。在这3年里,徐光启亲自种田。有一次,一个朋友从福建来,给他带来了山芋(即红薯)。徐光启从来没见过山芋,吃了以后很感兴趣。于是就托人从福建运来山芋,在自己的园子里种起来了。徐光启亲自种山芋,获得成功。他特地写了《甘薯疏》一书,宣传种山芋的好处和种植方法,于是上海一带普遍种起山芋来了。

徐光启过去写过一本《种艺书》,是一部内容比较简单的农书。从59岁起,他开始编写“大部头”的《农政全书》。这部书有50多万字,共分60卷,12章,全面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内容。书中既有摘录古书中的农业知识,也有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与经验。

徐光启花了4年时间,参考了252种图书,才写成了这部农业巨著。如今,《农政全书》与《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

徐光启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他在遇到西方传教士、被西方科学震撼之后,孜孜于西学的翻译和推介。他谋求中西汇通,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主张,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近代科学启蒙者与开路人。徐光启死后葬在今上海徐家汇南丹公园内,石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这是按明代墓制重修的牌坊,雕工精美大气。牌坊柱上镌有对联,上联为“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为“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这副对联是对徐光启一生成就的高度概括。(综合中科院之声、趣历史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农书徐家汇徐光启
徐家汇书院建馆66周年
邱志诚著《宋代农书研究》出版
唐代农书“稀见”现象探析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上海闹市现迷你热带丛林
论古农书的目录
徐家汇呀好地方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