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机圆运动理论探讨痤疮的因机证治

2022-11-15 22:10廖华君赵嘉敏李义凯
中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轴丘疹气机

王 宁,廖华君,童 雪,许 桐,赵嘉敏,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面部、前胸、后背、臀部等处,常伴皮脂溢出。面部多出现微粉刺、白头与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粉瘤与瘘管,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1]。痤疮从幼儿到老人均可发病,但多发于青春期。痤疮不仅对人体生理造成影响,而且发于面部的痤疮会对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痤”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2]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瘀滞不散,宜真君妙贴散加白附子敷之,内服批把叶丸、黄芩清肺饮。”[3]纵观古代医家观点,痤疮的病因病机与热、瘀及血分证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多为实证,与肺关系密切。目前中医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多运用脏腑辨证进行分析,可归纳为肺经热盛、胃肠湿热、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肾虚血热等[4],但脏腑辨证较为复杂,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难度,而气机圆运动理论可将复杂病机简单化,因此笔者试用气机圆运动理论对临床常见证型进行解读,将气机圆运动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对痤疮方药进行探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1 气机圆运动理论概述

气机圆运动理论起源于河图洛书,形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成熟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理论在发展中臻于完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明末清初彭子益的著作,批判地继承了古中医学理论,推崇“生命宇宙整体观”。彭子益认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5]中气起,左旋则木火升,右转则金水下降。中轴为整个圆运动的核心,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也;由轴而轮者,由中气而成升降也。若四轮升降失常,则中轴停滞中气生成受阻;若中轴旋转发生停顿,四轮则出现升降倒作[5]。如此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运动不圆,百病由生。因此,需恢复四维升降,才可“中气复原,生命乃能复原”[6]。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2]《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2]五运升降浮沉,五行常性有五运[7]。木、火、土、金、水五行可与升浮降沉等相对应,以成大气之圆运动。圆运动的五行相生有序、制克平衡,则五行运动自圆,平和无病。五行为病,皆病其不圆[8]。此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所言:“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5]人体的生理、病理皆与宇宙大气的圆运动密切相关,而一身之气的圆运动更是决定人体发病之关键[9]。圆运动思想是古中医学核心思想,圆运动平和则无病,失和则生病,强调本气自病,因此疾病的治疗其核心在于恢复正常的圆运动,轴运轮行,则升降调和[10]。

2 基于气机圆运动理论的病机与证治

2.1 金气热盛,收敛不降 气机圆运动理论认为,肺秉阴金之气,以收敛清凉下降为宜,肺经热盛,使其收敛作用受损,相火不降反而上升于头面部,蒸灼发为痤疮。痤疮可常发于患者眉间、鼻部,多为白色粉刺、红色丘疹、脓疱,甚至痤疮瘢痕,或伴有灼痒感,兼见咳喘、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现象。

在临床中,此类患者其病机为金气热盛,收敛不降,即肺经蕴热证,可采用清降金火之法,给予泻白散加减治疗。泻白散始见于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可清肺热之火,使其下降收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桑白皮清降火气;炙甘草、粳米培补中气,中气运化则木火左升,金水右降。如此,肺金收敛下降,中轴运转正常,疾病消去。在临床中,笔者发现以泻白散为基础进行加减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药物组成:地骨皮15 g,桑白皮20 g,炙甘草10 g,地肤子12 g,茯苓20 g,苍术10 g,白鲜皮12 g,丹参10 g,蒲公英12 g。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7剂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基本痊愈,且复发少。临床研究中,李春生[11]运用泻白散治疗6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为89.7%(61/68)。宋贵荣等[12]运用泻白散治疗38例瘢痕性痤疮患者,总有效率为92.1%(35/38)。

2.2 土虚湿盛,中轴不运 戊胃己脾均乘土气而生,戊胃运化,自上而下,己脾运化,自下而上,以合成脾升胃降之圆运动。一方面,中土之脾升胃降为一小圆运动,若脾胃受损,其气虚弱,运动滞涩,则土上之火与土下之水循环不畅,因虚致实,日久导致痰湿瘀滞加重[13];另一方面,由于当今人们喜食肥甘厚味,瓜果冰饮,加之运动量减少,湿蕴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津液不能散布全身,中焦被湿邪所困,中轴不转,则四维升降失常,气机圆运动障碍形成。脾虚湿郁日久上犯头面部,发为痤疮,多见于口周,丘疹颜色暗,反复发作,伴有口臭、纳呆、身重、形体偏胖或消瘦、面垢油光、便溏,舌淡胖、苔白,脉滑[14]。

若患者脾虚症状明显,此时病机为土虚湿盛,中轴不运,即脾虚湿盛证,治以中土温运,轴转轮行,可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虚湿盛证。其组方既可益气健脾又可渗湿祛湿,脾气恢复,脾胃强健,运化输布正常,脾胃枢轴方得源泉滋养,气机升降出入方可正常。气机调和,四维复转,痤疮可消[15]。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薏苡仁30 g,白术10 g,白扁豆12 g,白茯苓20 g,砂仁12 g,山药15 g,莲子肉12 g,甘草9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1剂/d,5剂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有明显改善。临床研究中,占洁等[16]选取门诊痤疮患者120例。患者的特点是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发达部位,病程较长。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口服维胺酯胶囊。4周后,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盛型痤疮患者治疗效果好。王平等[17]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型痤疮患者,疗效良好。

在临床中,若患者表现湿盛症状更为明显,其病机为湿盛阻化,中轴不运,证属脾胃湿盛,治当中土温运,采用温胆汤加减。温胆汤最早出于《外台秘要》,由茯苓、半夏、枳实、竹茹、陈皮、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主治胃不和,痰热内扰,湿热证。半夏燥中土之湿,降肺胃之气;竹茹清上焦之痰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己脾促渗湿;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脾和胃,补益中气,以复中轴之运转。如此可消除脾胃之湿热,使中气运化正常,戊胃己脾运化,中气运而升降复,疾病可除。通过温运中土,使脾胃枢轴运转[18]。临床中,笔者以温胆汤为基础进行治疗,常用药物:茯苓12 g,法半夏15 g,竹茹10 g,枳实10 g,白鲜皮12 g,地肤子10 g,薏苡仁20 g,皂角刺10 g。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10剂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后可治愈,且身重、口臭症状好转。宋平善于使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临床治愈率高,且复发少,说明温胆汤对此证痤疮效果甚佳[19]。张斌等[20]运用温胆汤治疗痰浊湿盛型痤疮患者,并随证加减,获得良好效果。

2.3 甲木不降,乙木不升 甲胆乙肝均乘木气所生,甲木疏泄自右上而下,乙木疏泄自左下而上。若甲木不降则乙木不升,甲木不降则致相火逆起;乙木不升则郁塞,下陷于肾水之中,肾水下藏减少,难以滋养肝木[21]。如此,甲木不降相火逆起,乙木郁塞,故而生热,发为痤疮。因肝经循于身体两侧,故好发面颊两侧,多发红色丘疹,脓疱,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食不佳、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等。

此类患者发病原因与现代生活压力密不可分,病机为甲木不降,乙木不升,即肝郁气滞证,治以降甲敛火,疏乙解郁,可采用荆芥连翘汤进行治疗。荆芥连翘汤为陈宝田在《寿世保元》温清饮的基础上加荆芥、连翘、防风、白芷、柴胡、枳壳、薄荷、桔梗等构成[22]。其中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降甲木敛相火,以收散漫之热;荆芥、连翘、柴胡、防风、薄荷、桔梗、枳壳发泄怫郁,利疏乙木解郁塞;肝体阴而用阳,川芎辛香行散,升发木气,以息风气;生地黄、白芍、当归滋阴养血,补肝阴,以助水藏收敛滋润;薏苡仁清土之湿蕴;甘草补中气,促中气运化,如此升降正常,以成圆运动。笔者常用此方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1剂/d,5剂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有显著好转,且缓解肝郁症状。临床研究中,刘立[23]选取中重度寻常性痤疮110例,治疗组80例采用荆芥连翘汤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甲硝唑与一清胶囊。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70/80),对照组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侯定辉等[24]对43例青春后期痤疮患者采用荆芥连翘汤治疗,结果表明,本方可显著减轻皮损,安全性高。

2.4 上下失交,循环障碍 肾水在下,心火在上,肾水上升以滋心阴,心火下降以温肾阳,一升一降,构成循环。若心火不降,则相火不降,心火对肾水温煦不足以至肾水封藏相火功能降低,相火燔灼,热扰头面。若肾水不足,则不能封藏相火,相火外泻燔灼肾水,加之肾水无法上升以降心热,则运动不成。心火不降所致痤疮常可见额头、下颌散在红色丘疹,脓肿,伴夜寐不安、口舌生疮,舌红、苔薄黄,脉数。

临床中此类患者并不少见,病机为上下失交,循环障碍,证属肾阴亏虚,心火上炎,治以上下相交,水火共济,采用交泰丸加减治疗。交泰丸出自《韩式医通》,主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证,由黄连18 g,肉桂3 g组成。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脾、肝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肉桂味甘,性大热,入肝、肾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温通经脉之能;黄连18 g为君药,量大,苦降力强,清泻心火以制偏亢之心阳,佐以辛热之肉桂,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一清一补,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循环恢复。笔者常以交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常用药物:黄连15 g,肉桂10 g,茯苓12 g,黄芩10 g,金银花12 g,皂角刺10 g,甘草6 g。由于当今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加之长期处于空调房,笔者发现临床上患者肾阳不足症状也较为明显,故而调整黄连、肉桂比例,治疗效果良好。1剂/d,7剂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有明显改善。临床研究中,龚丽等[25]选取50例痤疮患者采取交泰丸加味方进行治疗,通过1年观察,患者脸部丘疹、脓包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疗效显著。

3 验案举隅

3.1 验案1患者,女,25岁,2019年10月9日初诊。主诉:面部出现丘疹半个月余。刻诊:前额、双颊可见较密集的米粒大小丘疹,部分丘疹上有脓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寻常性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辨证:肺经蕴热。治以清热泻肺,方用泻白散加减。处方:地骨皮15 g,桑白皮20 g,茯苓20 g,苍术10 g,白鲜皮12 g,丹参10 g,蒲公英12 g,炙甘草10 g。7剂,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

2诊:2019年10月18日,服药1个疗程后,皮疹消退70%,患者诉月经于2019年10月15日来潮,无痛经,量色质正常,余无不适,要求继续服药。予上方加益母草12 g,郁金10 g。5剂,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

3诊:2019年10月23日,患者皮损完全消退,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予方药,嘱咐患者禁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尽量避免熬夜等。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脸部分布较密集米粒大小丘疹,可诊断为“痤疮”。患者丘疹上有脓头,且为青年,多为肺经血热导致,结合舌脉象,知其证候为肺经蕴热。结合气机圆运动理论,着眼于病机“金气热盛,收敛不降”,采用清降金火、收敛肺金之法,以泻白散主方。方中以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合用共清肺热之火,使其下降收敛;蒲公英、丹参清热凉血,巩固下降收敛之效;茯苓、苍术化湿健脾,炙甘草培补中气,促进中气正常运行。诸药合用则清肺金收敛下降,中轴运转正常。2诊时患者处于经期,采用益母草、郁金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故月经得调。

3.2 验案2患者,男,16岁,2020年3月6日初诊。主诉:面部出现丘疹、脓疱脓点1年余。刻诊:颜面部、口周部可见散在丘疹,结节囊肿,无水疱渗液伴结痂,面部油腻,平素学习压力大,少许恶心欲呕,口臭,大便黏腻,舌红、苔白腻,脉滑。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辨证:脾胃湿盛。治以健脾利湿,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茯苓12 g,法半夏15 g,竹茹10 g,枳实10 g,白鲜皮12 g,地肤子10 g,薏苡仁20 g,皂角刺10 g。10剂,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

2诊:2020年3月18日,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结节囊肿范围较前缩小,丘疹消退70%,患者自述面油仍存,口臭症状减轻,大便顺畅,舌淡、苔白稍腻,脉滑。予前方加黄芩10 g,夏枯草12 g。5剂,1剂/d,水煎取6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50 mL,100 mL用于睡前湿敷。

3诊:2020年3月25日,颜面部结节囊肿进一步消退,丘疹完全消退,面油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滑。药效不更方,续服2诊处方7剂巩固疗效。嘱咐患者禁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劳逸结合等。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面部丘疹呈现丘疹、结节囊肿,可诊断为“痤疮”。患者有少许恶心欲呕,口臭,大便黏腻,多为饮食不节,酿湿生热,结于肠胃,热气循阳明经上蒸面部所致,结合其舌脉诊,其证属脾胃湿盛。通过气机圆运动理论,可知其病机为“湿盛阻化,中轴不运”,治当温运中土,促进脾胃轴运行。选用温胆汤为主方。方中茯苓健己脾,薏苡仁清土之湿蕴,半夏燥中湿,枳实行气,四药合用共促中轴之运转;竹茹、白鲜皮、地肤子消除脾胃之湿热,加之皂角刺消肿托毒。中气运化正常,轴运轮行,疾病可除。2诊时患者面油仍然存在,结节囊肿范围较前缩小,加黄芩以增强清中焦之热,夏枯草可消肿散结。

4 结语

如今痤疮发病率高,不仅局限于青少年,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且具有反复性、易发性的特点,若患者过食肥甘厚味,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亦会增加痤疮的发病率,延长病程。痤疮的证候分类较多,执简驭繁可有效提高临床效率,从气机圆运动理论的角度来说,无论何种证候,其病因病机均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机圆运动被打破,需恢复气机正常运转才可治愈。正如:“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因此笔者对临床常见4种痤疮类型运用气机圆运动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亦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临床各医家亦从不同角度对痤疮治疗提出了诸多方法。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确定痤疮患者的病机,通过借鉴气机圆运动理论与名家经验方药,真正做到辨证论治。除此之外,可帮助患者寻求良好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降低痤疮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中轴丘疹气机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如果你只能拥有一支脚架 旅行\风光\微距通吃的曼富图Befree GT XPRO实测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短小便携,迷你稳定
“C”“S”方孔中轴互换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