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评价

2022-11-16 03:36姜玉华
智慧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流性汤加减胆汁

姜玉华

民勤县苏武镇卫生院,甘肃 武威 733399

0 引言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在化学性慢性胃炎中较为常见,诱发因素与幽门功能异常、慢性胆道疾病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细菌感染、胃酸和胆汁等导致的胃黏膜受损存在相关性[1]。从中医角度来看,胆汁反流性胃炎与饮食不规律、先天脾胃不和以及情志低沉有着必然联系。若饮食不当会致使脾气虚弱、情志不畅,进而损伤肝脏,导致胃气上逆,脾胃失和(肝胃失和)。既往的治疗常选择西医疗法,但是获取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同时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为此,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诊疗的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8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研究组(n=29)和参照组(n=29)。研究组研究样本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39.3±3.3)岁;病程为5个月至7年,平均(1.9±0.3)年。参照组研究样本中,男20例,女9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38.9±4.0)岁;病程为6个月至8年,平均(2.1±0.7)年。研究组和参照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如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将同意书签署;与《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中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相符[3];临床特征为上腹部灼热、恶心呕吐和嗳气。

排除标准:近期进行相关治疗并对观测指标有影响;存在严重肝肾疾病;存在精神障碍;中途退出。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使用莫沙比利(国药准字H19990315,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剂量为5mg,3次/d,饭前服用。在此期间还需与思密达[国药准字H20000690,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治疗,使用剂量为3g,3次/d,共进行30d的治疗。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该药物的主要组成为:甘草和黄连各5g、茯苓、香附和陈皮各8g、旋覆花、郁金和厚朴各12g、吴茱萸3g、柴胡和枳壳各10g。若患者伴有反酸症状,可将乌贼骨和煅牡蛎加入和胃降逆汤中;若患者伴有上腹部疼痛,可将白芍和延胡索加入和胃降逆汤中;若患者伴有恶心症状可将半夏和佩兰加入和胃降逆汤中;若患者伴有口苦和苔黄可将大黄和金钱草加入和胃降逆汤中。上述药物水煎取汁5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共进行30d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实施胃镜检查。

1.4 治疗效果评估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包含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其中显效表示患者经胃镜检查时炎症痊愈,胆汁反流现象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经胃镜检查时炎症明显缩小,胆汁反流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经胃镜检查炎症和胆汁反流症状未见任何变化。

1.5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和嗳气。结合轻度、中度和重度进行分级,记为1分、2分和3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症状越轻。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评价,分为生理舒适、身体健康、心理指标、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对比两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PS 22.0软件检测58例进行观察的样本信息,分析结果中利用(均数±标准差)显示计量数据,予以t检验。并将样本结果中的对比进行百分比展示,实施卡方计算,所有数据结果中,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评估

研究组患者接受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后,显效、有效患者共计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6%;参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显效、有效患者共计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评估[n(%)]

2.2 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结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接受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后,参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患者上腹痛、腹胀、恶心和嗳气等评分低于参照组,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结果对比(分)

2.3 研究组、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治疗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表3 研究组、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2.4 研究组、参照组MTL、GAS、IL-6、VIP、CRP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与参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参照组MTL、GAS、IL-6、VIP、CRP 对比()

表4 研究组、参照组MTL、GAS、IL-6、VIP、CRP 对比()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临床相对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临床上非手术性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一般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由于含胆汁的十二指肠上部内容物会向胃内异常反流,使其出现胃黏膜损伤,进而产生胃黏膜炎性改变,患者会表现出肠胃不适、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其病情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一般采取胃黏膜保护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促胃动力药进行肝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实现症状改善,预防反流。但其复发率相对较高,会造成药物依赖性,避免长期应用。近几年中医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上具备理想效果,此疾病在中医中为“痞满、胃脘痛”范畴,中医当初认为此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患者横逆犯胃、肝失疏泄引发胃失和降,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帮助患者调整气机降逆和胃,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汤加减为本科室临床多年应用的经验方,其具备消痞利胆、和胃降逆、止痛行气的作用,因此为提高疗效,使其复发率降低,本次应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结合降逆和胃汤治疗。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一般由于患者产生十二指肠异常反流使其出现胃酸、胆汁、胰液逐步反流到胃内,对于胃黏膜产生刺激,进而出现炎性改变,属于临床消化系统相对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一般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其胃黏膜刺激减轻,并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实现临床症状改善。西药当中的泮托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对于胃酸分泌进行抑制,铝碳酸镁能够实现胃酸中和,对胃黏膜积极保护。枸橼酸莫沙必利属于促胃动力药物,西药可在一定程度帮助患者实现疼痛、嗳气、反酸、食欲下降等症状缓解,但其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相对较高。近几年,伴随祖国医学逐步发展,临床逐步重视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疾病治疗,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各类原因引发横逆犯胃、疏泄失常、胃失和降,治采取疏肝利胆、脾胃调和、降逆通和为主的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和幽门手术等引发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胰液和胆汁在胃内流入,引发胃黏膜发生出血和糜烂等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同时会致使发生胃黏膜慢性病变。近年来,人们饮食的不断改变增加了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每年呈上升发展趋势。据有关资料表示,疾病的发展使胃黏膜较易引发慢性炎症和溃疡,增加癌变的发生概率,从而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4]。既往临床常选择药物治疗,常规西药虽然可使患者病情得以改善,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满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逐渐引入中医疗法,从中医角度来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类似胃脘痛,因此治疗关键为和胃降逆。本次研究选择的和胃降逆汤可获取显著的胃降逆行功效,方中柴胡、陈皮、旋覆花、吴茱萸和枳壳具有疏肝利胆和行气止痛的效果,甘草和白芍具有收敛胃气和柔肝和胃的功效,陈皮和茯苓可将健脾和中、益气燥湿的效果充分发挥,诸多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同时具有疏肝利胆和降逆止呕的效果[5]。从现代药理来看,和胃降逆汤可将平滑肌痉挛得以缓解,十二指肠逆蠕动作用消除,对胆汁反流进行抑制,胃黏膜予以保护的同时止痛止呕。从本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应用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参照组,这一结果说明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可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加快康复速度。另外,研究组患者上腹痛、腹胀、恶心和嗳气等评分低于参照组,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比常规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6]。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期间需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和情志护理高度关注,确保科学饮食,营养均衡,情志舒畅,同时对其不良生活习惯予以纠正,从而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与参照组MTL、GAS、IL-6、VIP、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TL、GAS、IL-6、VIP、CRP低于参照组MTL、GAS、IL-6、VIP、CRP,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56%)相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1%)更高,数据检验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上腹痛、腹胀、恶心、嗳气等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院经验方降和胃降逆汤主要构成为黄连、蒲公英,可实现解毒清热功效,党参、白术能够益气健脾,炙甘草、茯苓可有效和胃健脾,延胡索、花半夏能够止呕降逆,枳实可有效消积行气,黄芩具备燥热清湿的功效。柴胡能够保肝利胆,抗炎解热,吴茱萸具备止痛散寒,郁金具备疏肝的作用。延胡索能够止痛活血,香附、陈皮、郁金可为患者实现理气疏肝,海螵蛸可积极实现制酸止痛,能够有效抑制胃酸以及止痛。上述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具备健脾和胃、降逆和胃作用。半夏当中的半夏生物碱能够使炎症因子表达受到抑制,针对回肠的5-HT受体有效阻断,同时能够积极止呕。黄岑素能够抑制炎性因子,并对于受损的内皮细胞进行修复,同时具备抗肿瘤功效。黄连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积极发挥解热效果。其中主要成分为小檗碱,能够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党参可抑制胃酸,并针对胃黏膜损伤进行对抗,同时有利于促进胃肠运动。柴胡具备抗菌、抗炎、镇痛的作用。枳实黄酮的有效成分能够使MTL水平升高,更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积极发挥抗炎效果。白术能够实现胃肠功能调节,因此降逆和胃汤能够具备脾胃调、止呕降逆的作用,能够抑制胃黏膜损伤,达到抗炎功效。

综上所述,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猜你喜欢
流性汤加减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