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及lL-8、CRP水平的影响

2022-11-16 03:36张静马传贞任莉王怀宇
智慧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多巴多巴胺重症

张静,马传贞,任莉,王怀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儿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0 引言

肺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1]。小儿肺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呼吸道疾病,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导致,如误吸羊水或过敏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支气管肺炎,分为轻型肺炎与重症肺炎。重症的肺炎指除呼吸系统衰竭表现外,会有其他临床表现,如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或中毒性脑病,严重情况下会引起患儿的死亡。多巴酚丁胺为合成的拟交感神经药,其能够改善肺部功能,但易使患儿出现消化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多巴胺属于茶酚胺类药物,通过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达到肺炎患儿血管扩张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及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1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重症肺炎,选例时间:2019年6月-2020年6月,分组: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分组依据:治疗方式。对照组女29例,男27例;年龄1~8岁,平均(4.86±2.04)岁。试验组女28例,男28例;年龄2~10岁,平均(4.59±3.1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数据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将《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2]作为诊断依据。纳入标准:与以上所述诊断标准高度一致,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伴有重症肺炎症状者,如发热、咳痰等;本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肺功能不全者;近期接受过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等。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471,规格:2mL∶20mg)20mg加于5%葡萄糖液稀释,2.5~10μg/(kg·min)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盐酸多巴胺(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3,规格:10mg)20m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以2~5μg/(kg·min)静脉滴注,1次/d。均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评定,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无咳嗽、气喘等症状,且肺部X线摄片显示无异常。显效:基本无咳嗽、气喘等症状,且肺部X线摄片提示病灶明显减小。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且肺部X线摄片提示病灶有所减小。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各类指标水平无恢复。②肺功能,包括剩余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呼吸峰值流速(PEF)、达峰时间比(TPEF/TE),采用肺功能仪检测。③血清IL-8、CRP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3mL两组空腹静脉血制备血清,3000r/min,10min进行离心,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④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缓解、啰音消失、体温消退等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当所得结果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计量资料(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以[n(%)]、()表达,行χ2、t检验,使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6.07%、89.29%,后者明显处于较高水平(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

治疗后,两组PEF、TEF50%与治疗前相比,均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均低;两组TPEF/TE均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

注:与治疗前比,*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血清IL-8、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较对照组,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注:与治疗前比,*P<0.05。

2.4 两组患者比较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体温消退、呼吸困难缓解、心率恢复正常、啰音消失各项时间均相对更短(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比较症状消失时间()

表4 两组患者比较症状消失时间()

3 讨论

小儿肺炎的发病机制在于病原体侵犯肺实质,并在肺实质中过度生长导致肺泡腔内出现渗出物[4]。重症肺炎是指肺炎患儿发生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在神经系统的表现为缺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烦躁、嗜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昏睡、昏迷、呼吸节律不规整,在消化系统的表现为缺氧中毒性肠麻痹,可以表现为频繁的呕吐、严重腹胀、呼吸困难加重、便血阳性或柏油样大便。多巴酚丁胺为选择性β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但因加速心脏冲动传导,导致敏感性患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现象[5]。

多巴胺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作为下丘脑与脑垂体腺中关键的神经传导递质,可间接激发储备部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共同达到增加心肌正性应力、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及提高患者冠脉及外周循环血量的作用。此外,多巴胺对α受体同样具有激动作用,能够增强肺泡张力、肾脏及肠系膜血流量。多巴胺在临床中治疗疾病的效果多与用药的剂量密切相关,小剂量应用多巴胺可达到中枢性兴奋呼吸中枢,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抑制大脑皮质网状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多脏器功能衰竭作用。小剂量多巴胺主要是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起作用,多巴胺受体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肾、肠系膜等[6]。通过对多巴胺受体的激活作用过程,进而可有效扩张血管,同时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进而使得血压下降,使患儿机体代谢速度增加,同时降低PEF、TEF50%水平,进而改善机体肺功能[7]。通过对本研究结果分析后可以发现,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PEF/TE更高、PEF、TEF50%均更低,提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能改善肺功能,与郑雪莹等[8]研究结果相符。血清IL-8为肺炎中主要的促炎因子,其水平升高导致患儿机体炎症加重;血清CRP为急性反应蛋白,若机体存在炎症,其含量会在血液中立即升高[9]。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激活后能影响免疫细胞分裂和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对抗炎症反应。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时间(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消退、啰音消失、心率恢复正常)则短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0]。

综上所述,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且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分泌与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多巴多巴胺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贪婪的多巴胺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评价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