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史镜清的铁骨与柔情

2022-11-18 08:45潘毅敏潘宵敏
团结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条山外公外婆

潘毅敏 潘宵敏

我们的外公史镜清,字金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贡生。外公从小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本可以继续学习深造,过着衣食无忧、书礼传家的安逸生活。然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军阀割据。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富强,外公和许多心怀家国天下的爱国热血青年一样,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笔从戎,前往杨虎城将军部队,投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先后6次参加过马当要塞保卫战、南昌保卫战、中条山战役等重大对日作战。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是时,外公任第165师494团团长,该师隶属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第80军,军长孔令恂(保定军校第8期步科毕业),师长王治岐(黄埔一期),统一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管辖。外公所率第494团于1940年秋由陕西郃阳县(1964年改“郃”为“合”)开往山西平陆县东北中条山张茅大道以东地区,接替赵寿山第38军第17师的中条山西线防务,担任从黄河北岸(含河面)经占庄、计王村到南北桥子之线的防务,团部驻计王村。

1941年初,日军陆续集结重兵,再次进犯中条山,并以西线作为主攻方向。日军为斩断“中条山这根盲肠”调集了42个大队,总兵力10万余人,其中35个大队投入了西线作战,甚至动用了300多人的伞兵部队偷袭国民党部队指挥部。1941年5月8日凌晨,日军以优势兵力,在步炮空军协同下,向中条山西线守军发动猛攻。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494团2营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在军、师主官弃部逃过黄河、军队失去指挥的危急时刻,外公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指挥494团团部及第1、2两个营在南沟东山头及公路两侧对敌进行阻击,493团副团长孙铁峰率该团1营在西山头抗拒敌人,战斗极为激烈。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外公被擢升为165师少将副师长。

外公曾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条山战役中的第165师》一文中,对当时参与的战斗情形进行了描述:

1941年1月,第494团第1营营长潘盈汉带第1连潜伏在敌人经常通过的八政村至茅津渡之间要道两侧,伏击敌人1个小队。激战1小时许,击毙敌人10名,缴获掷弹筒1具、三八式步枪7支、子弹背包若干、晋南1/50000地图若干份、步兵操典2本、日本小太阳战斗旗1面。这次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

…………

5月10日上午,敌人步兵分两路向南沟进犯。第493团副团长孙铁峰指挥该团第1营在西山头抗击敌人。第494团团部和第1、2营在东山头及公路两侧对敌进行阻击,战斗甚为激烈。我方伤亡较重,第4连连长施国治负伤,排长陈占海、杜如林阵亡,团部副官柯芳国重伤,军需黄国政阵亡,负伤士兵约五六百人。

…………

5月11日晨,敌步兵飞机协同再次侵犯南沟,战斗极为激烈。

…………

对于中条山战役最后的失败,外公是非常痛心的,他在文章中总结说:“在这次战斗中,我们既不知彼,又不知己,仓皇逃散,实堪痛心。”

因为参加过抗战,2005年和2015年,外公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者,外公是幸运的,但他也从没有忘记那些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友。1982年4月,外公和原国民革命军165师师长王治岐作为证明人,为自己的部下、原165师第494团第2营营长姚汝崇出具了《关于姚汝崇1940年在中条山参加抗日战争一点情况》的说明。在两位老人和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民政厅于1985年5月追认姚汝崇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民政部追认姚汝崇为革命烈士。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是历史、是国家对姚汝崇烈士的纪念与肯定,也体现了外公与部下超越生死的袍泽情义。

抗战胜利后,外公先后去中央训练团和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深造。1949年12月24日,外公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率部在四川绵竹起义。后来,外公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44师代师长。1951年2月至1954年12月,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和西北军区工作。1955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外公常以“知足常乐,忍则能安”自勉,他从不向别人说自己的过去,儿女们对他的过去几乎一无所知。在恢复名誉、重新参加工作后,当组织上来家中看望他、询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只是回答:“我很好!”别的什么也没有说。

外公对孩子都很疼爱,却从不溺爱。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我们的母亲下过乡、插过队,吃了一些苦,那双拉过小提琴的手因为干农活而变得粗糙。有一次,生产队组织修梯田,倔强的母亲也坚持用推车运送土方,一天繁重的劳动下来,母亲的胳膊肿了好几圈。回到家她向外公诉苦,可外公却安慰她:“咱也行哩!”母亲知道,其实外公心里很心疼自己的女儿。母亲始终记着外公的教诲:自强不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的小姨至今也还清晰地记得外公对她的教导:人要鼓得硬硬的!正是这样的激励,母亲和小姨都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自己的梦想,闯出了一条足以成为我们的榜样的路。

外公一生剛毅自强,傲骨铮铮,但他也是一个充满柔情的人。

在外公被错误批斗、停止工作、停发工资的时候,全家人仅靠外婆当教师的工资维持生活,外公就主动替外婆分担家务,照顾孩子们。一个从没干过家务的人、一双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开始洗衣做饭,甚至纳起了鞋底……外公用他厚实的肩膀扛起了对家庭的责任。

外公对外婆的爱含蓄而深沉,他用责任与担当爱护着外婆,也守护着这个家。我记得小时候,任凭我在家如何淘气外公都不会责怪,可有一次让我记忆深刻。那次外婆给我洗脚,调皮的我不仅不配合,还用脚拍水,把水溅到了外婆身上。这一幕恰被外公看到,他很生气,拿起手中的手杖敲了我的脑袋,并伴随着一句浓重的陕西话“哈东西”(坏家伙的意思)!我当即不敢胡闹,乖乖自己擦干脚溜一边儿去了。而今我做了丈夫,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才懂得外公“生气”是因为心疼外婆。

外公晚年经历了一次车祸,头部和腰部受了伤,外婆带我去医院看他。那是一间很大的房子,住着外公一个人。他见到外婆来,大声说:你来干什么?回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外公不想让外婆担心,怕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外婆因为要照顾自己而受累。伤愈出院后,在外婆的细心照顾下,外公的身体逐渐恢复,他也凭着惊人的毅力每天坚持锻炼,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在院子里走走,楼梯护栏也因为外公经常握而变得乌黑发亮。

1994年那个端午节的雨夜,外婆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深夜中被喊醒的我,看到外公静静地坐在外婆的床边,望着自己的爱人,眼神中流露着忧伤。我当时只有10岁,还没有意识到外婆的离去,只以为她睡着了,就一个劲儿地叫“奶奶,奶奶(我们叫他们爷爷奶奶)……”我傻傻地对外公说:“爷爷,奶奶睡着了,叫不醒。”外公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说:“让她睡吧!”那天外公格外清醒,他也许冥冥中感到与自己相伴40多年的爱人再也不能和他执手相伴,他一定在心里呼唤着外婆的名字,他一定想把外婆抱在怀里,轻抚她的面颊,他一定想起了和外婆风雨共度的每一天……这情这景,虽已过去了很多年,但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中,每次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流下满脸泪水。

如今,我们孙辈都已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作为黄埔后代,我们也会给他们讲述外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舍生忘死的抗战故事,传承外公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让他们赓续弘扬黄埔精神,坚守做人的原则、锤炼坚毅的品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外公他老人家对国家对家庭的爱的回报。

[潘毅敏,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文化馆员;潘宵敏,银联智策顾问(上海)有限公司/责编 刘玉霞]

史镜清(1902—1996),陕西岐山人,黄埔军校高教班毕业,民革党员。曾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第165师副师长、代师长,第332师和144师副师长。1949年12月在四川绵竹起义。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4师代师长等职。是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民革甘肃省委会委员、顾问。遗作有回忆文章《中条山战役中的第165师》。

猜你喜欢
中条山外公外婆
外婆
中条山栎类林分经营措施建议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来了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四库全书总目》《虎钤经》提要许洞入中条山本事考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