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包穴治疗失眠思路探析*

2022-11-19 17:30叶艺茹吴灵敏林淑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包气机病机

叶艺茹 ,王 舰 ,吴灵敏 ,林淑芳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失眠(insomnia)指的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且对白天社会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分型常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失眠[1],其在自然人中的发生率约为10%左右[2],且普遍存在于各年龄阶段[3]。长期失眠易引起焦虑、恐慌、抑郁等心理问题[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脑力劳动强度的增加,脾胃不和或痰湿、食滞内扰而引起失眠日益增多,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采用针刺大包穴能明显改善入睡困难,睡眠浅症状。故本文对此作分析探讨,为大包穴治疗失眠提供理论支持。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其称谓可以归纳为“目不眠”、“不得卧”、“不寐”等。唐·王煮在《外台秘要》中首次将“不寐”表述为“失眠”。金元时期医家将“不寐”作为独立病名。清·陈士铎在《辨证录》将“不寐”列为单独病门[5]。失眠病机因其病因而表述多样,但各个因素的失常既可独立出现,又可因素同时出现,相互影响。《难经》认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是其内在机理。汉·张仲景认为失眠不外乎内因、外因两种,可归纳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清《冯氏锦囊》认为肾阴衰盛、阳虚均会导致失眠。可见失眠发生根本原因是阴不敛阳,阳不入阴,营卫失调,心神失养而致[6]。

1.2 西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表明,睡眠过程是系统而复杂的节律性生理现象,在一个完整的睡眠过程中,睡眠和睡眠反复循环次交出现。失眠是由于机体对时间的觉醒失调,对于睡眠时间、深度的不可调控,在生理上可表现出机体代谢的增高。这种生物功能,或参与其中的某些解剖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就会导致睡眠障碍[7]。研究发现睡眠紊乱的关键是褪黑素的异常,褪黑素由大脑内的松果体分泌,对人体生物节律、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至关重要,而且其分泌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奏规律,表现为夜晚分泌为主[8]。此外,失眠患者脑内的GABA含量异于睡眠功能正常者,这是失眠可能的病机之一。作为一种具有抑制性功能的神经活性物质,GABA具有大脑活动的功能、对抗大脑衰退,通过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从而有助于入睡[9]。因此,失眠既可作为单独诊断,也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状[10]。

2 失眠的中医疗法

失眠总因营卫失调、阴阳失和,因此其治疗多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为基本原则[11]。赵亚楠等[12]发现针灸能有效地改善临床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时国臣等[13]采用口服西药对照针刺加梅花针治疗失眠,结果显示治疗组对失眠的改善作用更为突出。张治强[14]采用针刺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肝俞等五脏背腧穴治疗失眠症30例,治疗组有效率为87.6%。刘幸[15]采用中医推拿点穴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益气活血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9.0%。上述研究结果均提示了针灸、推拿治疗失眠主要通过对经络穴位的良性双向性调节作用,起到调节阴阳偏盛偏衰、经络脏腑气血的作用,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刘良生等[16]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安眠、神庭、百会等,通过恢复脾胃功能,达到营卫充足、心神安定、阴阳协调而安寐,取得很好疗效。

3 针刺大包穴治疗失眠的中医机理

《素问·逆调论》曾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认为胃纳脾运,为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充足神明得养,则静卧神安[17],当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血生化不足,从而神明得不到气血温煦;或宿食停滞而致胃肠积热,内扰心神而失眠;或因饮食不化导致,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而蒙蔽心神,而致不寐。长期失眠,造成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有学者认为“胃不和”指的是足阳明胃经经气不顺,逆而上行,“卧不安”一是指喘而不得卧,二是指“睡眠不安”[18]。

从脾胃入手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思路之一[19]。大包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故四肢百骸皆受其益,无所不包,由此得名“大包”,亦称为“脾之大络”。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这里所谓的上中下三部,也称之为“三要”,而大包穴是为第一要。大包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治本经络脉病证。络穴是各主络别出于正经之处,故大包穴可主治本经脏腑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病证;第二,主治相表里经脉病证。大包穴是阴阳表里相合两经脉之间互相联络的部位,又是反应及治疗表里经病变的部位,可沟通表里经脉,加强十二经脉间的循环转注,因此是经络脉气汇集转注的重要枢纽。第三,主治久病。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络穴作为沟通经脉与络脉的重要穴位,可治一身络脉之病,对某些缠绵不愈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中多数以治疗局部病症为主[20-22],例如用于治疗咳喘,胸肋胀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病症,但其可治疗失眠的报道甚少[23-24]。

大包穴位于胸胁下三寸,既可调理脾络、统全身气血,又可以宣通肺气、梳理肝气。失眠总属阴阳失交、气机失调而起,或因阴虚不能纳阳,或因阳盛不得入阴,故可用脾之大络治疗失眠,针刺大包穴以运化脾胃水谷之精微,调动气血运行以濡养周身,调和阴阳以助入眠。从调理中焦脾胃入手着眼整体,益气养血,调畅气机,使脏腑阴阳平衡,脾胃得调则夜寐得安[25]。

4 针刺大包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运用

汤某,女,51岁,教师。2019年8月18日初诊,以“入睡困难2年余,加重1月”为主诉。患者诉近1月来,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精神紧张,夜间入睡困难,需服用安眠药(具体不详)方可逐渐入睡,睡后多梦易醒。近日来,白天神疲食少,自觉精力不足,且伴有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初步诊断为:不寐,脾虚证。治疗取:三阴交(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中脘、印堂。毫针针刺,补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治疗3次后,患者诉症状改善不明显,于8月21日加双侧大包穴,取其“脾之大络”运化脾胃、调动全身气机之意。针2次后,患者诉入睡时间较前有所缩短,睡后做梦减少。随后采取同前治疗方法,每周2~3次,2个月后睡眠状况明显好转,诉其无需安眠药即可自主入睡,睡眠质量尚佳。

按语:失眠可因生活压力而起,病分虚实。该患者脾虚血亏,心神失养,从而神不安舍引起失眠。该病属中医学“不寐”之脾虚证。治疗原则应以补脾养血安神为主。针灸处方取印堂镇静安神,配以三阴交滋阴降火以助睡眠;阴陵泉健脾,阳明经多气多血,取足三里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扶正祛邪,用此补益脾胃,进而脾胃和而卧安。大包穴为脾之大络,可调理脾络、统全身气血,调和阴阳以助入眠。由此可见大包穴治疗阴虚阳盛、气机失调之失眠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5 讨论

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的病因病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多种学说,但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阳不交阴。针灸具有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历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症均取得显著的效果,这也证明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但目前针灸治疗失眠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更合理的配穴;二是失眠疗效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三是针灸治疗失眠辨证分型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针灸治疗失眠症不同体质的研究,加强对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同时形成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以进一步对比评价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提高神门穴治疗失眠的水平,更好为临床服务。

猜你喜欢
大包气机病机
为什么撞头之后会起“大包”
撞头之后起的“大包”是什么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夕阳
艺术包包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