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融合的可行性探讨*

2022-11-19 17:30吴道显张根生煎雁翎李仙悦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树人思政课立德

吴道显,苗 丽,张根生△,煎雁翎,李仙悦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昭通市昭阳区中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所取得的传统文化精华,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哲学智慧等内容,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资源,蕴含着潜在深厚的立德树人力量。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引领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才培养已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目标,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中医药高等院校把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使其贯穿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既彰显了时代使命,又为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及课程教学找到了突破口,同时也能促进不同学科间协同育人的深入,增强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中国软实力[1-3]。

1 中医药文化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相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任务,思政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中如何发挥思政课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是要立足新的发展实际,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源于中国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的得以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因此,要遵循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切实把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继承好、发展好和利用好。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既“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4]又要抓好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把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2 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从文化渊源看,中医药文化孕育发展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观、形神观、宇宙观,《周易》中的阴阳观,儒家仁学思想等,是构建于中国传统哲学、史学、文学等基础上的关爱健康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建设资源,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丰厚的营养补给。

思政课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其中尤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部分最为典型。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民熟知的、喜闻乐见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阐述出来,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其精神内涵意蕴与中医药文化内在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契合性及理论同构性,思政课可以从中医药文化中汲取养分。

3 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融合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协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融合作了重要的指导。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思政课在学校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2020年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这些重要阐述明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思政课提供丰厚的营养资源,思政课可以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补充养分。为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提供了科学指南,拓展了空间和渠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就有了科学指导。

4 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协同相长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邃、内容丰富,是一种包含并超越中医药自身的文化形态,除医学之外,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生态、社会、伦理等价值观,与思政课融合能够充实思政课的内容,滋养思政课育人目标。比如仁爱、济世等思想,规定了行医者的职业道德遵循,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其体现的精神实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以人为本的认知视角。再如《千金要方·大医习业》记载的“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已超越了医学本身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高度。

中医药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时代需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任,中医药文化的医学属性与传统文化属性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传承人既要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品质、文化素养等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特质,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的创新精神。思政课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的发展实际,对中医药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具有价值引领、展拓视野、坚定性念、增强自信、建构新时代的价值坐标等重要作用,从内容、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5 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彰显鲜明特色

中医药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特有的资源优势,贯穿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具有“特殊性”,思政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一般性”。两者天然的“配伍”关系使中医药文化固有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与思政课的融合中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内涵,为思政课补充了新鲜血液,提升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为解决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单调”薄弱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同时,思政课对中医药文化的丰富与拓展为实现中医药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了新的切入点,进而增强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赋予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和思政课教学鲜明的学科特色。

6 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是含中医药文化又超越中医药文化的文化形态,天然地具有丰厚思政课教学要素,与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可互融互鉴。高等中医药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把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融合,能增强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级中医药时代新人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树人思政课立德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