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学教育现状及高职教育发展对策刍议

2022-11-23 03:44刘玉倩唐彬彬杨家干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贵州院校人才

刘玉倩,唐彬彬,杨家干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563006;2.湄潭县湄江街道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6;3.遵义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6)

近年来,贵州省奋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将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全产业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实现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2021年,全省投产茶园630万亩,全年茶叶产量超过46.99万 t、产值超过570亿元,全省茶产业从业人员340余万人,全省注册茶叶企业(含合作社)5 000余家,有“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公共品牌[1]。茶产业涉及育种、栽培、加工、品牌、包装、营销、服务、旅游和茶文化等多环节,涵盖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其中。从全国来看,茶产业规模大、发展好的地区,其茶学教育发展都普遍较好,产业从业人才也比较多[2]。截至2020年,全国开设茶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46所,开设茶学高职专业的院校有69所。从我省来看,茶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茶叶生产种植以及加工方面,高层次经营管理类、应用服务类人才不足,品牌、包装、营销、服务、旅游、茶文化以及自媒体等方面人才缺乏。本文综述了贵州省茶学教育的现状,围绕高职茶学教育进行重点分析,梳理茶学高职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茶学高职教育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茶学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为全省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

1 贵州茶学教育概况

20世纪初,中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建立新式学校,中国茶学教育开始萌芽[3]。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和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为贵州茶学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不断开展科技攻关,培育了众多茶学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教兴茶”的提出,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大环境。2007年以来,贵州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茶学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至此,贵州形成了茶学专业研究生、本科、高职、中职均可培养的模式,茶学教育迈出了一大步,每年毕业学生1 500余人。当前,我省开设茶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院校有贵州大学;开设茶学专业本科培养的院校有贵州大学、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茶学专业高职培养的院校有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另外,贵阳、湄潭、道真、金沙、思南、石阡、印江、德江、都匀、惠水等地开设有中职茶学专业。

2 贵州茶学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专业热爱,专业技术不够过硬

大部分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耐心和学习习惯较差。相比茶学专业,高职学生普遍喜欢经济、市场营销、护理等专业。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热爱,存在理论学习不集中注意力、实操环节浅藏辄止以及不愿意动手勤练的问题,进而形成专业技术不过硬的现状。

2.2 对接产业不足,未能满足产业需求

我省茶产业已经从注重基地建设和加工提升逐步转型到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上,但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内容改革上对接茶产业需求方面存在不足。调查发现,我省教学仍然以加工、茶艺为主,对于茶叶出口、营销、品牌、互联网等紧缺人才培养不够。在当前茶企的用人需求越来越细的背景下,我省茶学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和满意度不高。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水平跟不上

全省茶学高职教育仍然是以本科教学模式为参考,未能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要求差距较大。不少高职院校的茶学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在专业技术上存在短板,对于产业新要求也未能充分掌握和有效地教授给学生。

2.4 教学改革创新不足,知识巩固和更新效果不佳

我省茶学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上起步较晚,创新教学模式的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是先2 a校内学习再加1 a的实习期模式。在校内学习的2 a期间,有些学校仍然沿用先理论后实践,甚至是以学科式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该方式存在理论学习时间太久,学生兴趣不足的现象,同时原有的知识已不能指导生产。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在如何实现学做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以及利用教学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

2.5 学徒制实施效果有差距,校企合作不紧密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比较推崇的方式,其采取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方式,由教师和技术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当前高职茶学教育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普遍不够、效果不佳。同时,与汽车修理、临床、护理等校企合作较好的专业相比,茶学专业与茶企存在合作不多、程度不紧的现状。

2.6 引导参赛不足,“工匠精神”传承不够

近年,茶叶发展形势较好,各类比赛较多,全国性比赛有加工工(精制)、六大茶类加工、茶艺、评茶等方面的职业技能竞赛,贵州省内有评茶、茶叶加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等职业技能竞赛。当前,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在国内的茶叶类大赛中成绩不突出,这和高职院校组织参赛的力度不够有一定关系。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支撑力量,全社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我省茶学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实践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贵州茶学高职教育发展建议

学术型人才一般由研究生教育培养,工程型人才一般由本科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一般由职业教育培养[4]。我国高职教育在推动国民教育提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产业发展输出了大量实用性人才。202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不同于本科教育体系,是集高等性和职业技能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平台。贵州茶产业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茶产业人才充实进来。茶学高职教育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应结合当前全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改进提升,为茶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更新教育观念,实行按需培养

茶学专业知识涵盖内容较多,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多,如果将本科力求“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高职教育则会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应结合产业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同时,茶行业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行业,学生的就业垂直度高,院校在教学上应主动了解社会需求,寻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将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技巧有机统一起来进行改革创新,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比如,在茶叶营销课程中应该结合当前比较火热的直播带货、电商销售进行技巧培训和实践学习。

3.2 迎合产业热点,注重区域交流

当前对茶叶的功能开发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自媒体直播销售愈发盛行,这些都是当前我省茶产业的新兴方向,应该围绕这些茶叶热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我省茶产业与浙江、福建等地相比起步较晚,对人才的培养也与省外茶学高职院校有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强与全国知名茶学高职院校的教育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3.3 创新实习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目前茶学高职教育实行的是先集中学习后实习的模式,长时间的校内集中学习,容易将教学与产业分隔,且短暂的实习期并不能让毕业生很好地参与实践,强化技术,适应社会。不少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所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并不太受用,在胜任工作中需要“回炉重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岗位新要求。由此,应结合实际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实习期贯穿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即“理论-实习-理论”的模式,以创造学生主动对知识补缺补漏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3.4 实施能力考核,强化比赛考证

对学生的考核应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在期末考核中增加专业技能性、应用性内容的考核权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茶叶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取得良好成绩来提升在茶行业的知名度,为良好就业打下基础。要结合茶学高职教育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去考取评茶员、茶艺师和茶叶加工等各类专业证书,从而让学生拥有“多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3.5 实施“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联合

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企业真正参与学习和生产,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法,建立学校推动、社会支持、行业参与的现代学徒制。积极和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等方面较强的合作社、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产+学”互动方式,培养适合产业的优秀毕业生。

3.6 注重心理引导,努力应对就业压力

现阶段,茶学高职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以及对民营企业不信任的现象,这与对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发展阶段性特点不了解密切相关,与对就业的初始期望值过高不无关系。院校在就业指导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在就业中不断提升能力,灌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营造“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树立对职业的自信、对岗位的承诺、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服务的细致入微的职业理念;强化企业与茶学毕业学生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

4 结束语

当前,贵州茶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茶学专业学生施展本领和才华的舞台宽广,就业前景良好。人才兴则产业兴,贵州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护航,通过查找茶学高职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不断探索茶学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茶学高职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培养服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一线高级实用性专技人才,助推全省茶产业做大做强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贵州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