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发展助力西部乡村振兴
——以甘肃省为例

2022-11-23 03:44王瑞雪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王瑞雪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1 研究背景

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明路。强有力的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数字时代下,电商平台迅速发展,电商的巨大经济推动潜力不容小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农村也在电商平台的东风上谋求发展。

从实践意义看,乡村电商的产生改变了市场,农产品产业随之扩张和更新。农村电商确确实实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实现了人才回流,进一步改变乡村文化,带来新理念,实现乡村文化创新传承。同时党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上实现全链条的政策性保障。并且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只有在乡村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相结合建立属于地区特有的品牌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源泉。

由此可见,农村借助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产生的叠加效应发挥实体经济,借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现。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现有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使得其发展具有未来意义。

2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形成机理

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农业现代化,那么国家现代化就是纸上谈兵,这样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就不能协调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解决,全面现代化也不能实现。而通过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实现了产业扶贫,也使得信息化全面进入乡村,乡村经济不断壮大实现持续发展。

2.1 西部乡村的需求导向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前提下,西部乡村暴露出其根本需求,例如农产品销售途径如何拓展与改变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的需求等等,这些需求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现有的乡村发展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将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化乡村的要求,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原有的西部乡村经济模式不能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动力,而新冠肺炎疫情让西部农村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货物滞销等问题爆发,鞭笞着西部农村重新寻找新型产销模式,实现经济恢复与发展。

2.2 政策的保障

从“三农”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颁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疑都是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西部乡村脱贫攻坚,保持脱贫攻坚的成果并深层次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动力。国家陆续颁布了支持类与规范类的文件来推动农产业发展,从倡导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到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全面建设服务体系为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奠定基础,此外在随后国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设适合产销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涉农电子商务的形成,一直到“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为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覆盖面不断提供政策性保障。

2.3 科技发展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飞速进步,互联网全覆盖、数据全覆盖这一愿景已初步得到实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也在稳步建设,科技的发展带动农教产学研模式的形成,物联网系统和农业智能化的逐步实现都为西部乡村实现现代化、实现数字经济农村、网络化数据化新农村提供信息基础,交换平台和科技支撑。

3 甘肃省乡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文献、甘肃省政务公开网以及《甘肃发展年鉴》的查阅,整理出甘肃省关于发展电子商务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如下。

电商扶贫在数据时代的孕育下诞生,国家2014年和2015年先后提出“电商扶贫”和“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就甘肃省推行电子商务开始,全省电子商务销售额稳步上升,同时电商入乡使得电商在贫困地区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为当地农民提高了收入。例如,电商服务覆盖程度(乡)从2017年的70%上涨至2019年94%,电子商务销售额从2017年的324.98亿元上涨至2020年553.53亿元。截止到2019年,全农产品网上销售16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70元。但是在电商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又面临很多问题。

3.1 甘肃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全省市场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稳定外贸,促进城乡消费,对全省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商贸流通及扩大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在“电商扶贫”和“产业扶贫”这种政策性概念的影响下,农村电商借势而生,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的数量2016年在全省分别达到了1 157个和5289个。农产品销售从2016年的72亿元到2019年的162亿元,甘肃省在58各国家贫困县实现电商全覆盖。短短几年,甘肃省就通过电商进村项目合作66个实现经济利益13亿元,这一成果证明电商平台与乡村经济结合的模式对于甘肃省而言是正确的。尤其从商务部网站数据上看到,2017年西部网路零售额竟然同比增长55.4%,增长速度也远超中、东部地区。说明西部乡村在电子商务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甘肃省也对营销模式有所创新,摒弃原有的销售模式,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做到宣传-生产-实现销售-售后服务完整的销售模式,建立健全新型产销模式。

3.2 甘肃省乡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电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起步较晚、缺乏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人才等多重因素,甘肃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在建设宽带网络方面,由于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网路覆盖不全面,或者已实现网路宽带全覆盖的部分农村地区,其网路也存在不稳定、接入速度较慢的情况,并且龙村宽带建设特有的地理环境伴随着价格昂贵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甘肃省行业信息化的瓶颈。

3.2.2 专业电商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人才短缺是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整个西部乡村的农村电商企业中,高端商务人才的配置率不高。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人员大部分缺乏专业技能,而“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双功能性复合人才在甘肃省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本省现有人才引进配套服务,人才引进优惠条件难以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缓慢。

3.2.3 农村电商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无论是何种经营模式商誉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电商平台明显存在产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缺失以及买家信息恶意泄露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稳定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必须有效改善和解决诚信体系建设缺陷的严重弊端,才能够对今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在甘肃物流快递企业中,只有少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覆盖到村一级,导致农村农产品运输面临较大的困难和“短路”困境。伴随运输各方面的费用持续上扬,农产品物流成本整体偏高,导致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受限严重。

3.2.4 同类产品无序竞争,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目前,就甘肃省来说,农产品普遍存在培育养殖方式没有拉开差距,导致产成品同质。而且缺乏品牌影响力,因此大部分商家采取“价格战”策略,这种做法导致农户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来愈烈,商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缩小。

4 推进乡村电商良性发展的措施

4.1 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电商环境是良性生态电商体系的必然要求,农村电商平台的优化,甘肃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建立“扶贫车间”,通过扶贫车间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召集当地贫困家庭待业人员入场,通过政府引导承接服装、鞋靴等产品加工装配项目,由线上订单交易量定量指挥线下加工产品量,双向参考实现效率最大化,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二是,开展“地区基地”模式。例如甘肃省的花椒、苹果等农产品,生产种植分散,标准不一,省政府鼓励基地建设,提倡贫困户经济与电子商务形成关联机制,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标准化生产。三是,树立特色品牌。由基地到户,再到村,推动村民建设特色产品,实现“一特色带一地区经济”,巧妙地将贫困户、电子商务与特色产品三者结合,同时给予贫困户供应商的身份,在电商平台的数据指导下,生产标准化、质量优的产品,形成农村特色经济,实现贫困户最大盈利。

新模式调重点,是甘肃省为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乡村的首要要求,为长久发展注入动力。

4.2 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在实现农村电商的道路上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甘肃省从2017年开始,实现“精准培养”,从当地基层干部到待业人员,再到毕业大学生,根据不同人员知识程度对口培养。一是,基本电商知识的扫盲。将群众对电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升,创建“线上+线下”新业态链,增加创收机会。二是定点孕育运营人才。随着自主创业意识的不断普及,当地政府吸收未就业大学生和创业人员,培养其运营能力,解决现有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建成属于当地的“知识+能力”双强人才队伍。三是强化领导班子服务能力。发挥领导效应,对第一书记等业务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助力电商快速发展。

4.3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在乡村电子商务交易整个流程中建动态监管和预警提示,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电商环境。将交易产生的信息和资金流相关的企业或个人都纳入诚信系统,把诚信系统作为贯穿始终的导线。实施途径如下:一是,设置商家入市实名,对其营业资质核查,要求经营活动中坚守诚信的底线。二是,建立纳入个人诚信档案、以往购货情况和履约情况的信用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杜绝虚假宣传、买卖劣质产品、非法刷单等一系列恶性行为的发生。三是,将信用体系建设融入交易过程中的线上交付和物流全过程,将涉及到的信息同步到全电商平台领域,减少网络诈骗的发生。四是,进一步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保障申诉和维权渠道的畅通。

4.4 “标准”“特色”两手抓

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相互竞争初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个陷阱——同质竞争。为解决问题,甘肃省提出要在引导农产品在保证质量标准化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

以甘肃省为例的西部乡村近些年品牌意识不断提高,除了形成“张川伊香拉面师”这样的餐饮品牌外,甘肃省天水市大力推出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花牛苹果”“甘泉大樱桃”,并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钻研品牌建设,积极与网络平台加强宣传合作,到目前形成了一系列的网红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同时省政府也进一步落实《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真正从根上保证质量上乘,避免恶性竞争。

5 结束语

在全国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此时,提出依托电商平台发展乡村经济尤其对西部乡村来说是有实践价值的,在保障电商和物流在乡村的全面建设和配合下,农产品与电商平台结合的模式就是在不断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助力西部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猜你喜欢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