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2-11-23 23:41张雪茸聊城市国有企业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国有企业

文/张雪茸(聊城市国有企业服务中心)

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数字化转型在顶层设计中的战略定位。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这都体现出了我国在对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高度敏锐性和超前洞察力,也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

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但同样也面临持续加剧的各行业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充斥着同行企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发展,也遭遇着新生代互联网基因的企业碰撞传统行业市场而产生的全方位竞争压力。因此,国有企业学好、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主体地位更加重要。

(一)国企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是继农牧业和工业生产以后最重要的经济形式,是以大数据平台为关键基础,以当代信息互联网为重要媒介,通过当代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整体运用以及其全部要素的智能化变化,推动公平与效率更趋于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价值的重要义务。国有企业唯有顺发展规律,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不断提升共创、共建、共享新型能力,进而才能够有能力应对不断个性化、动态化、协同化的市场需求[1]。

(二)国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的特性是创新能力强、渗透力强、覆盖面广。它可以助推当代经济体系的基本建设,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它已经跻身于当今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和市场化企业竞争的重点领域。国企是带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必将加快新技术的自主创新、新模式的传播和新业务流程方式的发展趋势,也将助推国有企业更进一步地融进和改善全世界供给管理体系。有利于国有企业抓住新技术发展机会,升级改造传统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增长驱动力,实现在数字经济大潮中的高质量发展。

(三)国企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

数字经济是未来时代的前景,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赋能和发力,才能不断提升多样化的发展效率,也能更好地达到日益人性化、动态性、合作化的市场需求。将数字技术与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相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创新业务开展模式,提升效能;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更好地评定销售市场,做出生产制造管理决策,合理解决公司内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国企更精确地捕获销售市场关键信息,助力企业高效解决通过传统方式下导致的运营管理效率不佳和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业内外竞争压力,部分国企已经尝试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国有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创新运用,为数字化转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不断打造完善数字化研发体系、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提高管理效能、促进企业发展方面也已初见成效。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给国企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问题。

(一)对国企数字转型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数字化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统一性和系统性设计,但是在现阶段的部分国企管理层并没有对数字化工作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揣摩,在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思路和制度体系。尤其是某些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历史性原因和人员的传统观念导致它们很难走出现有的管理舒适区。同时在实践层面,国企已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大多停留在数据收集和平台建设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运用还未跟上,转型效率和效果都有待提高。此外,部分国有企业自身也很难找到将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的有效途径,在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规划时,没有从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盲目跟风先进企业的转型模式,导致“事倍功半”,转型效果和实施效应并不理想。

(二)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处于传统行业在转型中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投入的资金量巨大,但短期内成效并不显著。同时,国企通常体型庞大、人员众多、业务链较长,数字化的灵活性有待提高,且因所处行业不同、认识不一等因素,成效各不相同。此外,数字化转型没有可直接复制的成熟经验,且又是不断迭代前进的,对于传统的老旧企业,数字化转型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收益,企业往往对数字化转型存在顾虑。因此,如何将关注点始终放在长期价值上,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面临存在顶层设计缺位的问题,还需要适时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为适应全新的变革打好“预防针”。就目前来说,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形成系统和清晰的战略目标与规划方案,对数字化转型路径缺乏系统规划和深入思考。还有部分企业没有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未与本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适配,存在盲目学习和跟风现象,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不佳,转型的动力不足。[2]

(四)国企数字化转型需要适配专业人才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人才的极度短缺也是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障碍和难点。首先,虽然企业内部也储备了一定的数字专业化人才,但如果只依靠他们开展企业数字化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那些既能读懂数字语言又擅长管理,同时对业务也熟悉的综合性人才。其次,在转型过程中打通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屏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于传统企业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各自为政”,数字化转型对于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协作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最后,在数字化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待遇方面,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互联网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严重制约了国企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储备能力。

三、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一)加强对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数字经济发展的提升和壮大为产业链改革创新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我国创造核心竞争力和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主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必将推动国有企业重构生产方式、变更业务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助力国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做优做强国有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国有企业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任务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数字化转型思维,充分挖掘数据潜能,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强化企业上下一盘棋思路,将国企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国企,必须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企业发展融入和服务于社会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据、信息、知识、技术等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促成国有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统筹规划,落实顶层设计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认知、价值、战略和领导力的变革。为此,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系统思考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哪些方面相关,数字化转型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其他同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有哪些,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在哪里,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从组织结构、资金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怎样的支持与保障。要树立地方国有企业各级人员的数字化观念和意识,只有不断在国有企业数字化发展途径上下功夫,才能持续增强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对国有企业目前的数字化转型情况开展调研,积极联系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先进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已有转型经验,进一步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另一方面,要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分析研判企业优劣势、评估数字化转型、做好需求与问题诊断、制定战略规划和数据能力提升目标。[3]

(三)加强组织管理,渐进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将行业颠覆和重组,而是要在遵循产业规律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现阶段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顺利,受限于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牵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找到数字化转型的引爆点,解决方案快速迭代与优化,系统性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国有企业规模不一,企业的情况不同,转型的路径也不尽相同。大型国企实施数字化转型,多由管理层与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统筹小组,搭建整体框架,进行全面部署,再打通自上而下的推进通道实施转型。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面临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困难,人才支撑不够、动力意愿不足、技术能力较弱。建议先从中小企业某一业务部门或某一生产环节出发,针对最紧急的需求,最关键的节点实施数字化转型,促使转型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效益,从而渐进式扩展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全覆盖。另外,数字化转型也需要整个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系统协调推进。

(四)加快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

现阶段,国企的人才体系中熟悉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比较少,可以研究开展数字转型的人才更是紧缺,况且后备人才储备力量不足。国企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数字人才培育,为其提供有上升空间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也应该在招才引智和进一步安排使用上采取相应对策,采取多渠道和多元化的人才接力模式来改变数字化转型人才极度匮乏的现状。一方面,要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政策吸引,聚焦企业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再造,进一步增强职工数字化意识和观念,不断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数字化职业发展通道,创新激励模式和管理体系。鼓励企业职工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模式,用实际行动不断加强数字化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对数字化人才进行培训,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悍驱动力。首先要做好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制度体系建设,在机制上为人才的使用和成长奠定制度基础和保障;其次是要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培养更具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性数字化人才;最后是要发挥企业现有的技术人才队伍优势,通过再学习和去先进企业观摩培训交流的模式不断强身健体、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数字化转型水平。

四、结束语

当前,恰逢百年未有之变局,在全球数字化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必须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不断深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在系统研判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适配的转型规划和方案,量体裁衣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为企业转型设计不同的转型方式与实施步骤,不断完善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机制和协调模式,才能实现数字经济的飞跃发展,稳步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国企在新经济、新阶段中收获数字化转型“红利”。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国有企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