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22-11-25 06:27吴建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有效性

吴建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此,现代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价值。然而,就当前企业实际情况而言,其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内控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当前企业内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管理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管理体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较大,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实现有效的财务预算与资金管控,实现高效的业财融合与风险预控,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进而为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主要在于企业有无充分关注内部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具体评价内容主要有设计以及运行是否有效两大类。其中,在设计阶段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内部控制设计阶段有无科学确定各类基础要素,及其应有的效用有无得到发挥。在评估该阶段有效性的过程中需要对如下几方面内容予以关注:一是有无全面设计识别、纠正与防范潜在隐患以及财务报告风险等内容;二是有无设计企业合法权益与资产安全等保障;三是,有无设计保障企业经营合法合规的相关内容;四是有无设计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及管理质量的措施。而运行阶段的有效性具体指的是企业由于根据相应规程与有关方案来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在对其实施评估时需要对如下几方面内容进行考虑:一是有无在评价有效期内高效开展各项内部控制活动;二是在企业的长期固定工作内容中有无列入内控活动;三是落实内部控制的主体有无尽职恪守;四是有无制定系统的内部控制运行模式。

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有效性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良好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可以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活动,让其更具操作性,保证内部控制不但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符,而且还能与企业具体经营状况相贴近,逐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让内部资源得以高效配置。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烈

导致企业内控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未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内控管理理念与内控措施,其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影响了内控价值发挥,甚至会提高企业内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此外,就是许多企业未能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员工在风险控制与预防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因为内控实施导致一些员工的工作负担大幅提升,这部分员工则在内控管理方面消极对待。内控意识不强也会导致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管理能力无法提升,不利于内部控制实用价值的发挥,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部分管理者缺少充足的管理知识,所以无法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其难以掌握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使内部控制逐渐呈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许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内部岗位设置、职责明确造成较大影响,岗位设置与职责安排不相容,使得企业内控出现较大缺陷,难以充分发挥内控体系应用价值。例如,在财务岗位中,会计人员兼任出纳人员,核算人员兼职预算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也是许多企业存在财务造假与预算失效的重要原因。这些企业在进行内控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与客观市场条件的综合考虑,使得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导致了机构设置不合理,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甚至会对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许多企业在内部设置,尤其是监管机制设置方面的力度不足,以及缺乏较强的监管执行机制,对企业审计机构的高效运行造成了较大限制,若是未能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如全面预算、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等过程中的严格监督,不但无法发挥相应内控机制作用,而且也極易出现经营信息反馈受阻或者信息不准确现象,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也就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四)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全面

当前不少企业风险管控意识不强,没有能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来设置系统的风险预警制度。如部分企业没有一个清晰以及统一的标准来制定风险评估与度量等内容,使得企业难以准确衡量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又如企业管理人员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及风险偏好来识别风险,该种方法不够科学与合理,而且没有结合使用定量与定性的方式来对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识别,这样必定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如一些企业仅仅是简单评估已经发生的风险,风险评估目标不够清晰与合理导致其难以确定自身的风险容忍度,使得企业难以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

(五)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

当前不少企业都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与方法,而且没能有效予以落实,使得实际评价所得结果难以将企业实际内部控制情况真实反映出来。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较高的相似度,而各个行业其面临的风险不同,特征不同,而且企业实际经营项目、管理质量、风险偏好以及承受能力等都会对其内部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那么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也需要有所侧重,而不是避重就轻、千篇一律。

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对策

(一)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完善内控体系

企业在实施内控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全面提高内控意识,配合完善的内控体系对企业财务、会计、生产等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如此方可实现有效的企业内控。对此,企业应树立全局内控管理意识,提高企业全员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与参与度。其次,企业还应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等内控体系,建立起完善风控体系,包括风险责任制度、风险监控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为企业实现管理、生产、决策等提供平稳的内控制度环境。同时,企业还需对自身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生产管理流程等进行合理地优化,提高其合理性,规避由于组织职能混乱、生产流程复杂等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以及避免出现管理风险。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实现有效的企业内控的重要保障。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中,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情况的合理评估,建立和应用合理的考核标准,实现对员工工作与行为的有效监督管理,避免人为的内控风险。同时,明确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将薪酬待遇和个人绩效紧密结合,实现对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激发。值得注意的是,其过程必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实现员工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内控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完善内控监督体系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严格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内控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为各项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不断推动企业内控工作合理化。此外,企业还应通过落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当前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有效防范,确保企业财务、业务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还需要及时地开展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当发现内部控制阶段的相关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不同的风险问题加以防范,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还能实现对各部门人员的有效约束,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以及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失误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涉及企业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以及相应流程的优化重组,使得一些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等发生较大改变,而受到一些部门的排斥、阻碍,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面临困难。对此,企业的内控管理精细化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同时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意识的宣传贯彻,以及结合自身实际对财务、业务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明确精细化管理内容、职责,全面推进各项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也应集中力量构建完善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ERP系统等,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信息的有效掌握与实时调控,为有效内控提供保障。

(五)完善内控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对整体风控能力的有效提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奠定内控体系坚实基础。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标准、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以部门为单位建立风控小组,实施全面的风险内控管理。及时优化调整内控风险管理内容,提高内控工作的实际效应,有效解决企业各类经营风险问题和安全隐患。二是采用多元化的风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内部风险概率,有效规避高风险经营,提高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保障企业各项业务与内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要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不断优化风险评估。通过加强对内部风险控制实时监督,实现对风险要素的准确识别,强化企业内部风险防控水平。如加强对投融资、财务、资金资产等返利制度体系的有效完善,实现内控范围全覆盖,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经营异常情况分析控制,总结异常规律,监督异常状况,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六)合理选择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1.定性分析法

(1)详细评价法。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就在于合理评价其落实情况,这将对企业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其评价方法的选择。首先需要将其评价结论是否可靠实施综合考量;其次,需要做好评价成本效益的考量,保证该项评价方法实用性较强,其与企业具体状况相符。详细评价法属于一项较为常用的定性分析法,可以合理评价目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情况,从而判断出实际制定的内控制度的有效程度,為其今后更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具体原理运用国际通用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标准,根据更多权威组织构建的内部管理控制框架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来对企业内部控制中每一要素是否完善进行观察,从而判断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无与社会发展相符,其设计有无达到标准要求,同时是否和企业发展相符,最后评估其落实是否有效。该项方法具有全面性、操作便捷等优点,可以由不同层面来综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际所得结果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能够将整体内控运行框架与体系准确反映出来,并在第一时间找出内控工作中的不足,同时进行有效处理。不过其不足之处在于该项方法的灵活性与弹性不足,企业应当要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以及特征来进行选择。

(2)风险基础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主要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中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并对企业有无相应风险应对能力实施评估与检测。先是要分析与判断评价对象的风险,随后全方位收集有关信息,进而获得较为客观评估结果,随后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由企业内部层面着手,整理与分析有关资料以及内控中的风险,最后实施评价。在运用该项方式过程中,需先由风险着手,基于企业层面实施评价后再评价企业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推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在实施评价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完成目标阶段所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审核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掌握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以及落实程度,随后对有无高效运行内部控制方案进行评价,最终评估内部控制工作的缺陷,进而实现内控有效性的评价。风险基础评价法能够有助于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以及内控能力,能够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保证合法权益。

2.定量评价

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往往要基于评价标准来完成,所以务必要做好评价指标的设置工作,确保其有效与合理,且能够与企业发展要求相符,可以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1)层次分析法。该项方法将定量与定性有效结合起来,有着良好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对象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所以能够划分其为相应层次,且各层次间存在一定关联,并不独立。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具体划分的层次来制定相应方案,同时做好方案的计算工作,将其总权值算出,如若该数值较高,那么表示该方案较为理想。系统性具体指的是每项问题没有分裂,只是把它条理化与层次化,让问题更加具体,将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

(2)模糊综合评价法。该项方法主要是以模糊数学作为理论指导,转变定性方法为定量研究,定量边界模糊的因素。运用模糊数学能够量化评价诸多复杂性因素,能够有效解决许多抽象、不清晰以及无法量化的问题,尤其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来量化部分主观意识问题,大大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可知,稳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现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极为重要。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实际的分析,明确当前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管理观察,2020,747(04):20-22.

[2]张硕.企业内部控制的精细化与财务核算体系构建[J].商情,2020(22):3.

[3]王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29-130.

[4]任丽娟,袁建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研究[J].经济论坛,2019 (03):144-149.

[5]张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选择与依赖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20(01):21-22.

[6]鲍诗度,陈文懿.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进展与提升[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2):115-120.

(作者单位: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有效性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