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62RW突变的家族性Cryopyrin相关周期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2022-11-29 06:36钱建丹史婉婉姚甜甜王贵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荨麻疹皮疹基因突变

钱建丹 史婉婉 姚甜甜 王 艳 王贵强 ,2,3

1 病例资料

男,3岁,因“反复发热伴皮疹”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我院)。患儿自出生后即遇冷、吹风后反复发作荨麻疹样皮疹。半年前感冒后开始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高热时全身多发荨麻疹样皮疹(图1),伴瘙痒。热退后皮疹随之消失。余症状不详。通常夜间2∶00~5∶00发作,持续数小时自行缓解。上述症状每次间隔时间3~10 d。发热间歇期患儿一般状况可。曾因发热时伴皮疹、双眼结膜炎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发热时血常规 WBC(15~25)×109·L-1,CRP 48.35(正常值0~8)mg·L-1,IL-6 122.1 pg·mL-1,ESR 54 mm· h-1,降钙素原 0.08 ng·mL-1。发热间歇期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或正常。痰肺炎衣原体DNA、肺炎支原体DNA,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流感病毒A型、B型抗原未见异常,痰培养、多次血培养、尿培养、粪培养、血清EBV-DNA和血清CMV-DNA等未见异常。自身抗体谱(ANA、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ANCA等)阴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未见异常,头颅MR、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均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超声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右肾囊肿2.2 cm×0.9 cm。心脏超声示三尖瓣轻度返流。先后应用头孢曲松、舒普深、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均无效。患儿家长选择给患儿服用中药治疗,药物具体成分不详,自诉服用中药后体温正常可持续1个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图1 患儿发热时皮肤荨麻疹样皮疹

自患病以来,未曾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等治疗。患儿精神和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0 kg。出生时无难产、新生儿窒息等病史。自出生后易“感冒”。家族史:患儿母亲体健,父亲自小遇冷后易出现全身多发荨麻疹样皮疹,瘙痒明显。

就诊时患儿体温正常,一般状况佳。体格检查:身高98 cm,体重15.7 kg。智力与正常同年龄儿童相当。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无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CRP、ESR和降钙素原均未见异常。结合病史,患儿及其父亲均表现为反复遇冷后发热,伴荨麻疹样皮疹;患儿父亲发热时伴全身肌肉疼痛和多发关节疼痛。发作时全身炎症较明显,抗生素无效,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缺乏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证据。发热间期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考虑自身炎症性疾病(AID)可能。

进一步完善自身炎症性基因检测。提取患儿外周血DNA进行测序,PCR扩增常见AIDs基因可能致病外显子区及邻近序列,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家族性地中海热(MEFV)、甲羟戊酸激酶(MVK)、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P3)、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脂酶反应蛋白 1(PSTPIP1)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募集结构域15(Card15)。产物纯化后测序并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确认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患儿MEFV基因Exon2存在单个碱基突变,未出现氨基酸变异,无临床意义。NLRP3基因Exon3存在杂合子突变,c.784C>CT p.Arg262Arg/Trp(R262RW),转录本号为NM_004895,该杂合子突变为首次报道新突变位点。进一步检测其父亲基因,同样检测到相同位点突变。考虑诊断为Cryopyrin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

2 讨论

CAP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家族性地中海热(FMF)、高IgD综合征(HIDS)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TRAPS)等均为单基因突变的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是AID的一部分[1]。CAPS为罕见病,发病率估计为(1~10)/100万人口,法国约1/36万[2],但我国尚无发病率的报道[3]。已明确CAPS系NLRP3基因突变所致, 定位于 lq44,编码 cryopyrin,参与炎症复合体的形成[4]。NLRP3基因突变导致体内过多释放IL-1β,引起过度的慢性复发性炎症及各器官系统损伤[5],目前已发现200多个突变位点(http://fmf.igh.cnrs.fr/ISSAID/infevers/),均位于高度保守的NACHT结构域(第3外显子)。

CAPS一般于儿童期起病[6],发病至诊断可能需要数十年。CAPS包括3种相同基因突变但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 家族性冷性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 Muckle-zhengWells 综合征(MWS)、新生儿多系统炎症性疾病(NOMID)或慢性婴儿神经皮肤和关节综合征 (CINCA)[7]。按轻(FCAS)、中(MWS)、重(CINCA)分类,研究发现轻重类型间的基因型很少有重叠,重叠仅发生在相邻两类间[7],R260W和V198M突变常见于MWS和FACS,CINCA 综合征多与 Y570C、F309S 或 F523L突变有关。3类疾病各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长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亦各不相同。FCAS 临床表现较其他2个疾病轻,与寒冷诱因密切相关,以遇冷数小时后出现非瘙痒性荨麻疹样皮疹为主要特点,一般持续约12 h。还可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及结膜炎[8],有些患者还可伴有角膜炎[9],一般不会出现永久的或退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淀粉样变少见。而MWS并非需要有寒冷刺激诱发,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样皮损、发热、结膜炎、恶心、腹痛、头痛、肌痛、间歇性关节痛、骨关节炎及角膜炎症状[10],这些症状可持续 1~3 d,一般出现在 20 岁之前。此类患者常在青少年早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在疾病后期,慢性炎症可导致淀粉样物质沉积,约 25%患者可以发展为威胁生命的淀粉样变[11,12]。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发病时体内明显的炎症反应以及阳性家族史。基因检测发现致病突变有助于证实诊断,但并非必要条件。有研究提示,约50%的CINCA患者并不能检测到有意义的NLRP3突变,可能与常规测序法灵敏度较低有关[14]。目前已报道致病突变基因位点中并无本例检测到的c.784C>CT(p.R262RW)位点,本文患儿及其父亲存在典型CAPS临床表现及发病时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仍可诊断为该疾病。R262RW可能为新突变位点,其致病性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该患儿及其父亲目前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及眼部受累等症状,临床表现轻微,且发病前均有感冒或寒冷等诱因。考虑属于CAPS中的FCAS类型。但患儿目前年纪较小,发病时间较短,需长期随访,观察病变进展情况。

CAPS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长期并发症。目前考虑IL-1β拮抗剂有一定疗效,且可预防复发,但可能需终身用药[9,15]。非甾体类消炎药可用于急性发作期改善症状。本文患儿本次就诊时无发热症状,建议再次发热时试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若效果不佳建议换用IL-1β拮抗剂(Anakinra,依那白滞素)[13]。本文病例出院后随访仍间断出现发热伴荨麻疹样皮疹,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后好转。未出现皮疹外其他表现。随访3年一般状况良好,可正常生活及上学。

本文病例提示,对所有出现发热(尤其周期性发热或长期发热),伴荨麻疹、不能解释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阳性家族史,尤其是幼儿时期发病,经过充分排除诊断,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应考虑AID可能。

猜你喜欢
荨麻疹皮疹基因突变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