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2022-12-04 09:19陆晓珊胡胜涛余黄合张二兵刘乐平严建业宋厚盼
中成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土家族抗炎药材

陆晓珊, 胡胜涛, 唐 琳, 余黄合, 林 也, 张二兵, 张 逢, 刘乐平,严建业, 宋厚盼, 刘 良, 蔡 雄*, 王 炜*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 长沙 410208;2.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4.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 氹仔岛 999078]

血筒是湘西北土家族传统民族药材,为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heteroclita(Roxb.)Craib的藤茎[1]。根据土家族药物分类法,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的药物称为“七”类药[1],故血筒又称“血七”,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血筒主产于我国西南部至南部,如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血筒在各地叫法不一,容易混淆,在广东,称为“广东海风藤”;在广西,又名“地血香”“大饭团”;在湖南称为“血筒”。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土家族医药文化主要靠“口耳相传”或“师徒制”传承,造成药材来源不清、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等现象,不利于土家族药物在临床、科研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医药的重视,土家族医药的发展也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对血筒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对三萜类成分及其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血筒质量评价的研究也成为重点。本文从血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这3个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期对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三萜类 三萜类是血筒抗HIV、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主要结构类型有环阿屯烷型和羊毛脂烷型。近年来,已从血筒中分离得到64个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环阿屯烷型53个、羊毛脂烷型9个、齐墩果烷型1个、schiartane型三萜1个,具体见表1、图1。

表1 血筒中三萜类化合物

1.2 木脂素类 木脂素类是血筒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根据不同骨架及结构可分为联苯环辛烯类、螺苯骈呋喃型联苯辛烯类、二芳基丁烷类、苯基四氢萘类、四氢呋喃类等。目前,从血筒中分离得到5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包括联苯环辛烯类37个、螺苯骈呋喃型联苯辛烯类12个、二芳基丁烷类3个、苯基四氢萘类3个和四氢呋喃类2个、其他类2个,具体见表2、图2。

表2 血筒中木脂素类化合物

1.3 倍半萜类 血筒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多以油状存在,其相对构型较多,通过X-ray晶体衍射确定新化合物6α,9α-dihydroxycadinan-4-en-3-one(124)的绝对构型,这为倍半萜构型的确定提供依据。此外,血筒中的倍半萜类成分有6α,9α,15-trihydroxycadinan-4-en-3-one(125)、(+)-3,11,12-trihydroxycalamenene(126)、(-)-3,10,11,12-tetrahydroxy-calamenene(127)、cryptomeridiol(128)、isoepicubenol(129)、1β,4β,7α-trihydroxyeudesmane(130)、cytochalasin H(131)[20]、guai-3-en-10-ol(132)[21],具体见图3。

1.4 其他 血筒中还含有挥发油、多糖、β-谷甾醇、胡萝卜苷、槲皮素、二氢槲皮素等成分。血筒中的挥发油主要由萜烯和萜醇类成分组成,其中T-杜松醇(18.195%)和δ-杜松烯(11.485%)的含量最高,其次是α-没药醇、瓦伦烯、γ-杜松烯、橙花椒醇、α-胡椒烯、衣兰油醇、α-衣兰油烯等[22]。血筒中多糖主要由分子量约为40 kDa的多糖成分构成,构成多糖的单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23]。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镇痛 血筒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成分为三萜类。邓鸣等[24]研究血筒总三萜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血筒总三萜对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和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抑制作用。血筒总三萜可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疼痛,且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其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性因子和免疫应答,减轻关节滑膜炎症、减少骨破坏[25]。此外,血筒还可以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发病率,与模型组比较,血筒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降低,关节滑膜增生得到抑制,关节翳形成减少,关节软骨破坏和骨侵蚀明显改善[26]。血筒能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7F(IL-17F)炎性因子水平,还能降低关节炎足趾组织MMP-1、MMP-3蛋白表达,升高TIMP-1蛋白表达[27]。

因此,血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产生,减少足组织炎性浸润,降低MMPs表达,减少骨和骨组织的破坏[28]。

2.2 肝保护 肝损伤与多种酶、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相关,血筒醇提物可降低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升高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提示血筒醇提物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肝降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肝细胞抗自由基攻击能力,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29]。此外,血筒醇提物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其可以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抑制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减轻肝氧化应激损伤,同时也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保肝作用[30]。

2.3 其他 血筒具有抗病毒作用,对血筒已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发现其中cycloartenone、heteroclialactone A、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率分别是43%、52%、35%,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17]。从血筒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heteroclitalactone D对人肿瘤细胞系HL-60有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6.76 μmol/L[2];dihydroguaiaretic acid则对OVCAR、HT-29/A549细胞系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6.2~36.4 μmol/L[12],表明血筒有抗肿瘤作用。此外,血筒还具有抗菌、抗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老年痴呆、神经保护等作用。

3 质量控制

目前,2020年版《中国药典》未收录血筒,《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在“广东海风藤”项下收录[31],《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在“广西海风藤”项下收录[32],但仅对该药材的性状和理化鉴别有规定,对含量测定未有规定。Wang等[33]建立了一种简单、准确的HPLC法对血筒中6种主要成分同时定性定量分析,并且对比不同采收期这6种成分在药材中的含量,其中5种三萜类成分在1月份含量最高,而另一种木脂素类成分则在8月份含量最高,这表明血筒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可以测定血筒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HPLC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其单糖的种类,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控制血筒多糖的质量[23]。对于挥发油类成分的质量控制,焦豪妍等[34]建立了10批广东地区不同产地的血筒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标定23个共有峰,各批次间相似度较低。此外,范卫锋等[35]建立了广西地区产的12批血筒HPLC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60以上,这表明不同产地血筒质量差异较大。现有的这些研究仅针对某一地区的血筒建立指纹图谱,不具备整体性,为保证血筒药材质量及用药安全,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其质量控制的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4 结语与展望

血筒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且毒性较低,研究表明,血筒醇提物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26 g/kg,相当于成人1 d用量的253倍[26],因此,高效、低毒的血筒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对血筒质量进行控制,对血筒质量评价的研究也较少,现有的研究也多是局限于对一个地区的药材质量评价,且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未阐明色谱峰与化学成分对应关系,难以从整体上控制血筒药材质量。因此,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最好能对来自不同产区(道地产区、主产区、其他产区)、不同产地的至少15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及定性定量分析,构建中药指纹图谱识别模式,更全面、准确地评价血筒药材质量,为血筒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土家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和用药经验,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族医药理论体系。但土家族医药知识仅在民族聚居区小范围传播,且缺乏专业性研究,仅靠经验理论难以令人信服。因此,土家族医药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及研究手段,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要做好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确保土家族医药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土家族抗炎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Dancing for theDead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土家族情歌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