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秋苔1号菜薹立体套种栽培技术*

2022-12-08 04:52杨献娟周婷婷佘德琴
上海蔬菜 2022年1期
关键词:菜薹真叶南通

杨献娟 周婷婷 佘德琴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8)

江苏南通地区大棚西瓜设施栽培面积大,为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当地瓜农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大棚西瓜地套种秋苔1号菜薹,并经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大棚西瓜⁃秋苔1号菜薹立体套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西瓜于1月下旬2月初在大棚内用电热温床育苗,2月底3月初秋薹采收结束后定植,5月开始采摘上市。菜薹于9月中旬育苗,10月上旬移栽定植,11月开始采收,可采收至2月底。

2 大棚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市场销路好的早中熟西瓜品种,如本地区主推的大中果型西瓜品种——美都、申抗988、京欣、黑津,小果型西瓜品种——早春红玉、特小凤、小兰等[1]。

2.2 播种育苗

选晴天晒种1~2 d,用55℃温水浸种15 min,其间不断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水温降到25~30℃时用清水洗净种皮上的黏液,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8~12 h,然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环境中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光照充足、排水和灌溉便利的地块做苗床。苗床铺设电热线,搭建育苗棚,以提高棚温[1]。一般种植1 hm2西瓜需育苗45~60 m2、8孔或50孔穴盘240个左右。西瓜根系发达,松散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其根系发育和生长,西瓜育苗常采用商品基质,种植1 hm2西瓜需商品基质22~23袋(每袋50 L)。将基质填入穴盘,均匀浇足底水,每穴平放1粒种子后覆盖基质厚1.0~1.5 cm。播完覆盖地膜,保湿保温。

2.3 苗期管理

播后至齐苗前,白天棚温保持28~30℃[1],夜间加盖草帘,并电热增温,保持18~20℃[2]。幼苗出土率近50%时揭膜,以防徒长。齐苗后适当通风降温,保持白天棚温22~25℃、夜温15℃左右,在保证温度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加大通风量,以增强幼苗抗性。苗龄25~30 d、3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7 d降温炼苗,保持白天棚温18~22℃、夜温13~15℃。光照对西瓜幼苗生长有重要作用,幼苗出土后应立即充分见光。幼苗长出第1片真叶时,光照时间保持16 h左右,如光照不足,可使用白炽灯等人造光源补光。每长出1片真叶,可减少人工补光1 h。育苗期应保持基质湿润,以利苗齐苗壮。基质表面干燥疏松时[2],应于晴天中午适当补水。阴雨天适当控水,以防棚内湿度过高。大棚西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应注意预防。

2.4 定植

2月下旬3月初,选晴好天气定植。定植前7 d,整地施肥,铺好地膜。根据地块肥力施基肥,一般施有机肥22 500~45 000 kg、过磷酸钾450 kg、硫酸钾150 kg。小果型西瓜定植15 000株,中大果型西瓜每hm2定植9 750株左右。定植后及时浇水、覆盖遮阳网,避免秧苗因水分流失而萎焉枯死。

2.5 水肥管理

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15℃以上。南通地区雨水较多,春季大棚西瓜生长期应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流入瓜棚。4~5片真叶时,距秧苗15 cm处挖浅沟每hm2追施复合肥150 kg左右,促进秧苗生长;蔓长70 cm左右时,选上午在距根部40~70 cm处结合浇水开沟深施伸蔓肥[3];坐果后5~7 d,果实进入膨大期,结合浇水每hm2追施过磷酸钾225 kg、硫酸钾75 kg。

2.6 整枝疏果

三蔓整枝。京欣等大中果型西瓜,保留主蔓,选留2条近根部的健壮侧蔓[1];早春红玉等小果型西瓜,4~5片真叶时摘心,选留3条近根部健壮侧蔓,摘除其余侧蔓[4]。早春气温低,昆虫活动少,需人工辅助授粉。坐果后,及时摘除畸形果、伤病果及节位低的果,大中果型西瓜每株选留1个长势强的瓜,小型果西瓜每株选留2个瓜。

3 秋苔1号菜薹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南通地区栽培、抽薹整齐、商品性好、早熟高产的菜薹,如秋苔1号等品种。秋苔1号为中早熟杂交菜薹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长势强,抽薹整齐度好;株高38.1 cm,株幅32 cm,叶绿色、有少量蜡粉,菜薹长30.1 cm,薹粗1.85 cm;主薹菜薹重64.9 g,侧薹产量高,采收期长;商品性状好,口感微甜,品质佳,深受消费者欢迎。

3.2 整地播种

前作收获后,结合翻地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作基肥,整平耙细后浇透底水。大棚种植1 hm2秋苔1号需育苗750~1 500 m2、种子1.5 kg。月平均最低温度达18~22℃时即可播种[5]。南通地区一般于9~10月设施内育苗,以9月中旬播种的菜薹品质最佳。播种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均匀撒播,播后覆盖干细土厚0.2~0.5 cm,以盖住种子为宜。高温期覆盖遮阳网以利保湿降温。

3.3 苗期管理

播后2~3 d即可出苗,种苗露土后揭除遮阳网(温度较高不揭)。真叶抽出后间苗,4~5 d间1次,间去弱苗、病苗,定植前保持6~10 cm苗距,每次间苗后薄施氮肥。定植前2~3 d,追施稀氮肥,并喷药1次,做到带肥带药定植[5]。

3.4 定植

秋苔1号对土壤要求不严[5],但以保肥保水强的土壤为佳。定植前整地施肥,每hm2施有机肥45 000~60 000 kg。4~5片真叶、苗龄20 d左右,选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宜早不宜迟。定植前1 d苗床浇透水,定植株行距为20 cm×20 cm,每hm2种植90 000~105 000株。定植时做到带土起苗,尽量多带土少伤根,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栽后浇足定根水。

3.5 水肥管理

定植后的2~3 d早晚补水,以促缓苗。缓苗后视幼苗长势,10~15 d追肥1次,每次每hm2施尿素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20⁃30)150~225 kg,连追2~3次。每次浇水施肥后中耕除草,促进秋薹营养积累,使其早发棵、早抽薹[5]。秋薹现蕾前后需结合天气情况供应充足的肥水。每采收1次追肥1次,一般每hm2随水浇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20⁃30)75 kg。11月后开始控制水肥,以免秋薹生长过旺,遭冻害。

3.6 采收

秋薹有9~11片外叶时即可现蕾抽薹。菜薹花蕾与叶先端齐平、初花时及时采收[5],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则品质下降。一般播后45~50 d采收主薹,以后4~5 d采收1次侧薹,采收期20~30 d。选晴天采收,将菜薹用利刀斜切下(以利伤口愈合),切口部位需选好(以利下一级菜薹生长),一般采收主薹时在花薹基部留7~8片叶,采收侧薹时在花薹基部留2~3片叶。

猜你喜欢
菜薹真叶南通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环青海湖地区小油菜生育期变化及其气候驱动因子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黄豆幼苗生长过程中第一真叶与第二真叶生理指标的比较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