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于山景 作于心境

2022-12-08 03:37吴倩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造境平衡感太行山

文/吴倩

太行因其千峰竟秀,万壑争奇,独特的地形地貌,自古牵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为之潜心创作。有的表现太行山大峡谷的山势雄特、拔地通天;有的则突出雄壮的太行山山体与峡谷错综复杂的分布态势,而吴柳东所描绘的太行画卷中,不仅体现出太行山的雄伟壮美,群峰秀异,更是展露了太行远瞰的层叠峦起与云海秀柔,跳脱景物之外的造景之意,使观者置于高渺壮阔,有如仙境般的精神家园之中,同时在喧嚣嘈杂的市井繁都找到一片乐土。

然而,获得造境的升华必然要先置于景中,青年时期的吴柳东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游历于大山名川之中无法自拔,一支笔,一个本,就足以让他驻留其中,寻找自我于自然的关系。如今,虚幻与现实,景物与造境仍是吴柳东不变的探索,在错综的矛盾像之中超脱于物象之上,最终获得超然、平静的无形无景之境。

细品画作,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丰富了画面语言的多样性,另外不对等的山峦分割,看似失重的构成方式使其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平衡感,这样的矛盾与转而的和谐一直体现在吴柳东的画作之上,远山与近景的浓淡变化,山石与云雾的干湿对比,另画作呈现出一片融合景象,淡处,浓处,静处,高处,皆有不言之妙,跃然于纸上。

吴柳东常常在画至将完或是停笔之时,远观画作,细细品读画中意境,夜风微微,淡泊宁静,也许在这样一个缤纷如飞的时代当中,画面中的云海溪流,山中小屋正是吴柳东获得永恒平静的心中造境。

猜你喜欢
造境平衡感太行山
以木为媒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太行山写生》
平衡感
太行山(外二首)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太行山上忆当年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