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狂蝇病的发病分析与治疗对策

2022-12-09 01:14德吉巴卓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鼻孔病羊鼻腔

德吉巴卓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7100)

羊狂蝇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即羊狂蝇的幼虫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腔窦内寄生,并使羊出现慢性鼻炎症状的疾病。羊狂蝇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极为广泛,印度、蒙古、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羊群均感染过羊狂蝇病。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羊群也经常感染这种疾病。羊狂蝇病的流行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广,且会引起羊只死亡。只有对羊狂蝇病的发病机理与症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羊狂蝇病对养羊产业的影响。

1 病原体

羊狂蝇是羊狂蝇病的病原体。羊狂蝇又被称为羊鼻蝇。成蝇是一种中型蝇类(见图1),与蜜蜂外形相似,体长10~12 mm,比家蝇大。羊狂蝇的体表密生短的细毛,头大呈半球形,颜色为黄色,口器已经退化,胸部的黑色纵纹不甚明显,腹部斑点为褐色或银白色,翅膀透明。成虫一般飞翔在羊只体外,幼虫则在羊只的鼻腔或附近腔窦内寄生。

羊狂蝇的发育过程主要包含3 个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成蝇阶段。

首先,幼虫是羊狂蝇成虫所生的蛆。以幼虫的发育行为为标准,又可将羊狂蝇幼虫分成3 个期。幼虫第1 期长度约为1 mm,颜色呈淡黄白色,体表有很多小刺;幼虫第2 期长度约20~25 mm,体表小刺不明显,整体成椭圆形形状;幼虫第3 期长度约为30 mm,背部拱起,有体节,每一节上都有棕褐色的横带,每一节的前缘部分都分布着明显的小刺,腹面相对扁平[1]。由于羊狂蝇喜欢将幼虫产在羊只的鼻孔四周,所以幼虫会自动爬进羊只的鼻腔内或者与鼻腔相通的各个地方。幼虫在羊只鼻腔内寄生的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10 个月。不同的羊只鼻腔内寄生的羊狂蝇幼虫数量多少不定。

其次,第3 期幼虫在春末夏初使其就会从羊只的鼻腔深处爬出来,或随着羊只鼻涕喷出,落入土地中就会变成蛹。蛹在土中经过21~60 d 的变异会完全羽化,并破壳而出,成为成蝇。

最后,羊狂蝇成虫的生命非常短暂,绝大多数的成虫仅能成活4~5 d,少数可成活14 d。成虫在夏天,尤其是白天最热的时候比较活跃。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蝇就会死亡,而雌蝇就会追逐羊只,并在羊只鼻孔周围生产。一般情况下,一次可生产20~40 只幼虫。几天内一个雌蝇会产出500~600 个幼虫。当产完所有的幼虫后,雌蝇也会死亡。

2 危害

首先,羊狂蝇在飞翔生产的过程中,会追逐羊群。追逐行为会对羊只的心情产生影响,使羊只出现恐慌不安的表现,例如骚动、狂跑、打喷嚏、互相拥挤等。羊只的正常采食与休息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羊只还会以鼻孔抵地面,或将头部埋到其他羊只的腹下或腿间。

其次,雌蝇在羊只鼻孔附近产出幼虫之后,幼虫就会找机会钻入羊只的鼻腔,并逐渐移动到附近的腔窦内或者其他更深的部位中。幼虫在羊只鼻腔内移动的过程中,幼虫的体表小刺和口前钩就会对鼻腔黏膜组织造成损伤,使羊只的鼻腔黏膜组织出现肿胀、出血甚至发炎等症状[2]。羊只的鼻腔内还会流出浆液性鼻液或脓性鼻液,鼻液干涸后形成鼻痂,堵塞羊只鼻孔,使羊只出现呼吸困难、摇头、甩鼻子、磨鼻、眼睛浮肿、流泪等症状。

最后,幼虫在羊只鼻腔、腔窦内长期寄生,将羊只鼻腔黏膜组织液中的营养吸收,用于自身的生长,并分泌出毒素,对羊只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另外,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积会越来越大,硬度会越来越高,在向鼻孔移动的过程中,羊只的不适症状还会越来越严重。很多被羊狂蝇幼虫寄生的羊只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症状。如果羊狂蝇幼虫钻入羊只颅腔内,还有可能使羊只的脑膜发炎、受损,出现转圈、弯头、麻痹、痉挛以及运动失调等症状,甚至因为极度衰竭而死亡。

3 典型症状

羊只感染了羊狂蝇病后,发病初期一侧鼻孔或两侧鼻孔会流出清量鼻液。病羊会不由自主地摩擦鼻子,并出现摇头、咳嗽等症状,食欲正常,体温在39℃~40℃。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羊鼻孔处会间断性流出脓性鼻液,之后经常性流出脓性鼻液,并在鼻孔处形成鼻垢。如果鼻垢堵塞鼻孔,病羊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并伴随咳嗽、体温升高、面部浮肿、流泪等针状。

一侧眼角或两侧眼角下方2~2.7 cm 处会出现圆形隆突,大小为1~1.3 cm。圆形隆突容易被注射器的针头刺破,圆形隆突内部均是白色浑浊液体、污秽液体或脓性液体。对病羊的鼻腔内部进行观察,还可发现鼻腔黏膜存在红肿、增生或破溃等症状,甚至可以见到几只羊狂蝇幼虫[3]。如果使用20%的敌百虫液对病羊的鼻腔进行冲洗,并对病羊的鼻液进行收集,可以从鼻液中找到羊狂蝇的幼虫。如果羊狂蝇幼虫移动到病羊的颅腔内,或者鼻腔黏膜的炎症逐渐蔓延到脑部,那么病羊还会出现转圈、痉挛等神经疾病症状。很多患上了羊狂蝇病的病羊都是因为衰竭过度死亡的。临死时或死后,个别病羊的鼻孔处会流血。

4 病理变化

对病羊的鼻腔进行观察,发现与健康羊只的鼻腔相比明显狭窄,且鼻道变形比较突出,鼻腔黏膜红肿、增生,个别病羊的鼻腔黏膜还出现了破溃。绝大多数的病羊鼻部额窦处被白色浑浊物、污秽、脓性物、炎性物或者增生组织填满。个别病羊的鼻部额窦处还出现了白色为透明的寄生虫囊包。另外,很多病羊的鼻部额窦处还出现了面骨疏松的问题,个别病羊的鼻部额窦存在穿孔。病羊的肺部萎缩、褐变,心肌松软、肺气肿,将其放到水中,可见仅漂浮在水面上,不会沉入水底。部分病羊的气管与食道处也可发现幼虫。

5 发病机理

羊狂蝇喜欢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活动,所以牧场是羊狂蝇的主要活动场所。没有进入放牧阶段的羊只,鲜少与羊狂蝇接触,所以感染羊狂蝇病的概率非常低。7 个月以上、18 个月以内的羊只羊狂蝇病感染率最高。因为这一月龄段的羊只既没有较强的羊狂蝇防护意识,也没有丰富的羊狂蝇病防护经验。2 岁已让的羊只由于已经受到了很多次羊狂蝇的侵袭,所以具有较高的羊狂蝇防护意识和丰富的羊狂蝇防护经验,发病率也不高。

在羊狂蝇雌蝇将幼虫产到羊只鼻部周围的时候,幼虫就会趁机钻入羊只鼻腔内部,并借助其体表小刺和口前钩逐渐移动到羊只鼻腔黏膜深处,进入鼻旁窦,并对这些部位的黏膜产生机械性损伤。在这些黏膜组织遭到机械性损伤后,病原微生物或就会趁机侵入黏膜下,使病羊感染炎症,并出现典型症状,如呼吸困难症状、咳嗽、腔窦堵塞、腔道狭窄、黏膜红肿、流鼻液。如果没有对病羊的炎症进行及时的治疗,炎症对病羊的侵害就会越来越大。如果炎症蔓延至病羊的脑部,病羊就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受损症状,例如痉挛、麻痹、转圈、碰撞障碍物等[4]。羊狂蝇幼虫在病羊鼻腔内逐渐发育长大,病羊的鼻腔与鼻旁窦黏膜还会出现增生、坏死症状。病羊呼吸困难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肺部的过度收缩,出现肺气肿、萎缩等问题。肺部过度收缩,还有可能使病羊的肺部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进而引起心肌变性、松弛等问题。个别病羊还会出现骨骼坏死、骨骼穿孔等症状。

6 流行病学

每年的2 月、3 月是羊狂蝇开始出现的时间段,每年的5~10 月是羊狂蝇最活跃的时间段,12月~翌年1 月是羊狂蝇静止的时间段。每年的5~9月是羊狂蝇病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其中以7~18月龄的幼龄羊只和青年羊只发病率最高。没有进入放牧阶段的羔羊发病率最低,2 岁以上的羊只发病率也很低。如果某一羊群出现羊狂蝇病,那么该羊群通常每年都会出现几只感染了羊狂蝇病的病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0~90 d 左右,病死率较高,且呈零星死亡现象。

7 诊断

首先,如果羊群在放牧阶段曾经有过净空、聚集、狂奔等发病历史,且每年该羊群中都会出现几只病羊,发病时间在30~90 d,且病死率较高,临床症状比较典型,可以初步诊断为羊只患上了羊狂蝇病。

其次,如果羊只出现了以下几种典型症状,也可以初步诊断为羊只患上了羊狂蝇病。例如,精神不安,频繁摇头,打喷嚏,鼻部经常触地,鼻孔处流出粘性液体或脓性液体,或鼻液中有血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渐消瘦等。

最后,如果在羊只的鼻腔、鼻旁窦处找到各期羊狂蝇幼虫,或者通过剖检发现病羊的鼻腔及邻近腔窦内存在羊狂蝇幼虫,那么就可以确诊为该羊只患上了羊狂蝇病。

8 治疗

当羊只患上了羊狂蝇病之后,于发病初期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按照0.2~0.3 mg/kg 的标准给病羊皮下注射1%的伊维菌素,或按照0.15 g/kg 的标准给病羊喂服20%的敌百虫水溶液,给药1 次。然后使用20%敌百虫水溶液20 ml 对病羊两侧鼻腔进行冲洗,再使用板蓝根注射液10 ml 进行冲洗,每日1 次或每2 天1 次,连续给药3~5 次。

当羊只患上羊狂蝇病,且发病时间较长,进入中晚期后,单纯使用保守疗法很难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此,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首先,给病羊肌肉注射静松灵3~5 ml,当病羊不能站稳、横卧保定,且面骨隆起时,可以确定手术的具体操作部位,即面骨隆起的部位。如果给药劲松灵后,病羊面骨没有隆起,需沿着眶下孔上角至眶前缘先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直线,然后以这一直线的中点至中点再画一条垂线,垂线中点就是圆锯孔中心点。

其次,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对病羊手术部位及其周围进行剪毛处理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利用手术刀,在手术部位,切开一直径为1.5 cm 的U字形切口,将骨膜以十字形切开,钝性分离。之后,再利用扩创钩钩于四周,用圆锯进行钻开一个小孔。在钻孔过程中,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之后,就可以将圆锯取出来,换成手术刀,用刀尖沿着锯孔边缘裂缝处,向面骨插入。并小心翼翼地,往外撬。同时,使用止血钳将骨片夹住,向外牵拉,就可以将骨片取出来。如果病羊的面骨已经隆起,那么可以直接利用止血钳插入其中,并将松脆的骨骼一点点的夹出来,待创口扩大到隆突边缘的时候,先使用20%的敌百虫水溶液对病羊鼻窦进行冲洗,再用3%的双氧水对病羊的鼻窦进行冲洗,之后用来苏尔进行清洗消毒,将病羊手术部位已经坏死增生的组织、羊狂蝇幼虫、囊包等进行彻底去除。清除干净之后,再使用板蓝根注射液进行清洗,并将液体彻底排尽。将0.25%普鲁卡因青霉素10 ml 注入病羊两侧鼻窦,然后再用灭菌纱布进行引流,按照顺序将骨膜、皮肤等依次合上。

最后,伤口外侧要覆盖上多层纱布,并做好固定工作。纱布内侧应当涂抹抗生素软膏。纱布外侧应当涂抹花椒油,避免病羊遭受蚊蝇叮咬[5]。每隔2 天重复一次。如果病羊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肌肉注射抗生素进行强化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病羊只要14~17 d 就可以痊愈[6~10]。

9 预防

针对羊狂蝇病进行预防,需结合发病地区羊狂蝇的实际活动规律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另外,在预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群体预防,可以在每年羊狂蝇最活跃的时间段开始按照1 ml/m3的标准于羊舍中喷洒40%的敌敌畏水溶液,让羊群吸入敌敌畏水溶液雾气15 min后放出来,每10 天1 次,或者每7 天1 次。其次,针对个体预防,可按照0.2 mg/kg 的标准给予羊只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或按照0.15~0.2 mg/kg的标准给羊只喂服20%的敌百虫水溶液[11~15]。

10 结语

羊狂蝇病对我国养羊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养殖户必须要熟悉羊狂蝇病原体的发育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羊狂蝇病诊断,并结合羊狂蝇病的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保障羊只健康。

猜你喜欢
鼻孔病羊鼻腔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动物鼻孔照
羊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与治疗措施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不通气的鼻孔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