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北方有佳人”

2022-12-10 17:05叶嘉莹
青年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延年朱颜迟暮

叶嘉莹

“北方有佳人”出自李延年的《佳人歌》。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中,说有“佳人”,而且是哪一方有“佳人”的,有很多诗都这样写过。李延年用的是“北方有佳人”。魏晋时候的诗人阮籍写过一组诗叫《咏怀》,诗里有一句“西方有佳人”。还有比阮籍早一点的,曹魏时候的曹植,写过几首《杂诗》,其中有一句“南国有佳人”。现在看来,只有东方没有佳人。在阮籍和曹植的诗里,西方、南国的佳人都是喻托,比喻和寄托。

阮籍《咏怀》所讲的西方佳人是一个神仙一样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曾经“流盼顾我旁”,“流”是转动,“盼”是眼光,她曾经转动她的眼光看我,从我旁边经过。我与这个女子是“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这个女子“挥袖凌虚翔”,在空中飞翔,经过我的旁边。“交接”就是交往。我只是看见她了,很欣赏她,可是没有交谈的机会,所以“晤言用感伤”。“言”在这里是个语助词,没有交谈的意思,“用”是因此,这种见面就使得我因此而感伤。这个女子是一个喻托,比喻一种高远的理想和追寻。在我的理想里,我仿佛是看见了,可是没有真的得到。

《诗经·蒹葭》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就是一种恍惚,你好像看见了它就在水中间,可是真的去追,你没有真的能够掌握,没有真的能够获得。这是高远的美、象征的美,不只是一个人的美。凡是美的理想,一切美丽的愿望,都是美。

曹植所写的南国佳人,也是一个喻托。他替这个女子讲话:“时俗薄朱颜,为谁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他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世俗的人,不重视“朱颜”(美丽的容貌),你真正是美丽的,可是世俗并不看重你。

中国的比喻和寄托是很多方面的。屈原《离骚》里的喻托,美色代表贤德才能的美好,这个美是“好”的意思。所以曹植说“时俗薄朱颜”,当时的世俗不看重这种贤德美好的、有才智的人才。而看重的那些人是什么?是用谗佞,用不正当的方法、曲媚的方法拍马逢迎。自己本身没有美好的才能,用拍马和逢迎的手段取得了地位,而真正美好的才能不被人看重。

《诗品序》中说“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这里外表容貌的美反而指拍马逢迎,因为它跟“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的“士”是相对的。“士”是有才德的人不被重用,可是以美色、以外表容颜的美丽反而得到宠爱,这是对比。

曹植用的是屈原的传统。“为谁发皓齿”,“发”是露出来,“发皓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笑”,另一个可能是“歌”。我为谁展颜一笑,我为谁献一首歌?有谁懂得,有谁欣赏?没有人。“俯仰岁将暮”,“俯仰”是低頭仰头,转眼之间很快一年就到了迟暮。而草木的荣华,一切美丽的东西,人的美丽的颜色,不能够长久地保有。

曹植所用的是屈原《离骚》里的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有才能的人不被人欣赏,而人的生命有限,转眼之间你这一生就白白过去了。看到草木的零落和荣华——这个“荣”本来是指草木的花,所以底下是个“木”字——转眼之间就零落了。一个美丽的人、有才德的人,他的一生如果不被人用,转眼之间也就衰老死亡了,“恐美人之迟暮”。

中国的诗词喜欢讲喻托,那么怎么判断?有几个因素:时代的背景、作者的身世、叙写的口吻。

时代的背景。阮籍生在曹魏时代,你看《三国演义》就知道,司马家族要夺取曹魏的天下,是处心积虑三代传下来的,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到司马昭,到司马炎。而在这样一个危险的时代,阮籍处于政治斗争之中,所以他内心也有很多哀伤、很多痛苦,看到这些人做不道德的事情。所以用时代的背景来判断,阮籍的《咏怀》共82首,都是比喻跟寄托的。

作者的身世。曹植的哥哥是曹丕,两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被立为曹操继承人的可能,所以斗争得很厉害。曹丕后来做了皇帝,曹植很不得意,他有这样的身世,所以这样写。

还有就是叙写的口吻。阮籍把那个女子写成“凌虚翔”,是超乎现实之外的,所以是寄托的。曹植叙写的口吻,是跟《离骚》暗合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以他也是寄托的。

李延年的《佳人歌》不是喻托,是写实的,一个现实的美女。可还是应该注意,为什么东方没有佳人,而西方、南国、北方都有?凡是一首诗,都有一个主要要传达的感动、传达的目标。整首诗的意象、形象,所有叙述的句法、口吻,都要集中起来传达出这一份力量,才是好的。

曹植为什么说“南国有佳人”?因为中国南方的气候是热的,所以南方代表热烈、代表感情、代表爱情。曹植写的是一个充满热烈感情的女子,可是没有人欣赏。这个女子是他自比,他想要到朝廷里做一番事业,可是曹丕不许他做,所以他要用南方的女子喻托。南方的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充满了热烈的感情,可是没有人用,“时俗薄朱颜”。

阮籍为什么说是西方的女子呢?因为《诗经》里“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说那一个美丽的女子是西方的人。而《诗经》里“西方之人”,是比喻一个有才能的人。所以有这样一个传统。

李延年为什么写“北方有佳人”?因为他要写一个崇高的、难以见到的女子,所以他说“绝世而独立”。为什么说“北方有佳人”就崇高、难以见到呢?因为中国总是北方地势高、东南方地势低,西北是高原,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水都是西北向东南流下来的。“北”代表高的、冷的,代表远离的、不容易接近的。把“佳人”放在北方,一个崇高的、寒冷的、难以接近的地方,所以是“绝世”,是超绝尘世、远离世俗的。

如果只是这两句,那么就很有喻托的可能,可以是崇高的遥远的理想,是远离一般世俗的,而且是这样独立、与众不同的。这个远离尘世的、绝世独立的女子是怎么样的美貌?

“一顾倾人城”,“顾”就是回眸一顾。中国文学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回眸一笑”。你看《长恨歌》,白居易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阮籍写西方的佳人,也是“流盼顾我旁”。

连后来的戏曲《西厢记》,张生说“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是崔莺莺要走出花园的时候对张生回眸一笑。就是这样似有情似无情的,好像是要离开而回眸一顾,写美女之多情,而很含蓄地没有表现,她只是转动眼波看你。

“一顾倾人城”,“倾”是及物动词,一城都为她倾倒了。“再顾倾人国”,如果再回头一顾的话,一国都为她倾倒了。

“倾倒”这两个字,我们现在也说。你如果对一个很有品格、很有才学的人说“我对你倾倒”,就是甘心情愿地佩服他。“倾倒”“倾城”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倾覆。你对她真的是“倾倒”到这个地步,愿意把一切都牺牲、交付上去,为她牺牲一城、一国。

西方说海伦是怎样美丽,大家为她战争,一城都为她颠覆。你说我不愿意有这样的女子,因为她可以使我的一城一国都为之倾覆、颠倒。可是他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这个“宁”就是古人说“哪”。他说:我难道不知道会有这样一个下场?但是我愿意为她倾城倾国,因为“佳人难再得”,这样美丽的女子是再也找不到了。为什么历史上有些人不爱江山爱美人?因为“佳人难再得”。

以诗来说,这首诗虽然是写一个现实的、倾城倾国的美色,但是写得这样崇高,这样遥远,所以还是写得不错的。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洪钟奇图)

猜你喜欢
李延年朱颜迟暮
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巫山一段云·石榴花
河柳
戊戌新年有题
若你碰到知夏
李延年真是一个倒霉蛋
李军英
傍晚
抒怀
李延年 笑度人生 活出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