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电影中人物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导向作用研究

2022-12-16 02:11弓勤琴耿渤添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貌群体价值观

弓勤琴,耿渤添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一、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

1896年,爱迪生在美国纽约放映了一场滑稽的拳击比赛,自此,体育电影正式问世。[1]而中国大地上存在着林林总总值得被影像化的体育人物与经典赛事,但我国的体育电影并未能与之齐头并进。[2]从“2020年国产电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类电影没有出现单独的分类,多半划分到剧情片的范畴。近两年上映的体育类电影有:《夺冠》《我们永不言弃》《父子拳王》《疯狂人字拖》《国足看少年》《李娜》《起跑》《中国斗士》《高原上的棒球场》《冰球少年》《超越》《了不起的老爸》等10余部影片,虽然受疫情影响,部分影片并能如期上映,但仍可看出,近年来,体育电影数量较之前呈现出增长态势。即便如此,体育电影依然数量有限,究其根源,在于体育题材电影多竞技场面,拍摄难度大,需要演员进行专业且长期的训练才能驾驭角色。在如今追逐商业价值的大背景下,体育题材电影制作效率较低,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拿近年来上映的几部体育电影来说,宣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是陈可辛导演的《夺冠》,其余几部则黯淡了许多。电影《冰球少年》,爱奇艺评分6.9分,但就剧情设定和演员演技来说,也算是可圈可点。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直以来关注度不高的冰球项目,孩子们的坚韧和团结向观众展示了顽强且优秀的青少年风貌,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当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气魄和精神。该作品没有所谓的明星大腕出演,且宣传力度不强,因此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功能。由此发现,我国当下的体育电影呈现出投资热情不足和社会影响力较弱等实际问题。

二、体育人物塑造的年代特征及表现手段

在我国体育类电影中,不同时代的体育人物承担着全然不同的社会功能,表现20世纪50—70年代的作品时,体育人物被贴上了“政治标签”,承担着为国争光的艰巨使命,如:影片《水上春秋》;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体育人物成为“强国符号”,振兴中华是体育电影人物塑造的核心,代表影片有《沙鸥》;20世纪90年代,体育人物塑造回归到个体层面,拥有了明星光环,代表影片《冰与火》;进入21世纪后,体育人物借助新媒体,成为“网红运动员”,展现运动技能的同时,因个性化的呈现博取了大众眼球。体育电影对社会产生的功能化影响,究其根源在于体育人物本身的塑造对目标群体与非目标群体产生的价值观导向,下文从人物的外貌塑造、语言塑造、心理塑造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体育人物塑造的表现手段。

1.外貌塑造

外貌塑造是整个电影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元素,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夺冠》中,青年郎平出场时的外貌塑造为后续剧情进展助力的同时,也为“郎平”这一中国女排运动员不平凡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调。浸湿的球衣、卷曲的头发和俏皮的小辫儿诠释出青年郎平的倔强,随着剧情发展,郎平成为职业教练后,干练的短发、黑边半包镜框,预示着其身份的转变,同时也表现出人物命运的归属。

2.语言塑造

人物语言塑造是电影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在整个价值传播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物思想的直接体现。体育电影中的语言塑造起到区分电影类别、反映人物性格、塑造体育形象和表现人物内在关系的作用,是高于日常语言的一种特殊且有目的的语言塑造。电影《冰球少年》中,冰球少年之间由微妙的冲突转为互帮互助,最终赢得比赛,就是通过细腻的语言塑造达到了宣传体育精神的目的。

3.心理塑造

体育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塑造对提升青年观者的认知能力、情绪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行为及自我发展与规划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心理塑造,实现了体育电影的心理教育价值。电影《冰与火》中,速滑运动员邓羚没有因双腿受伤而放弃自我、放弃梦想的一系列心理塑造打动了观众,而她也因自己的坚持夺得5项女子速滑金牌。

4.神态塑造

面部表情是体现人物神态的主要窗口,心中喜悦,则眉开眼弯嘴上翘;心中苦闷,则眉蹙眼耸嘴下坠,外显出人物实时的状态,实则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波澜壮阔,或宠辱不惊,或平静安然。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的神态表达大多呈现出眉扬眼定嘴绷紧的坚定神态。电影《沙鸥》中,女排主力队员沙鸥治疗好腰伤后,被批准参加比赛,终因2分之差输给了日本队,痛哭流涕的她将银牌丢入大海时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此时的表情塑造让人记忆犹新,难过中流露出的坚毅,使观众动容。

三、体育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行为动机的影响

作为大众文艺的电影电视行业,是向青少年群体传递和输送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之一。体育电影中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对青少年的行为动机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宏观而言,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青少年群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观而言,影视作品中体育人物的外貌塑造和语言塑造对青少年群体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影响。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群体无疑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体育电影作为众多电影题材中的一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些知名导演纷纷投入到体育题材电影的拍摄中。而人物外在形象塑造是体育电影着重表现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全方位多角度塑造,从而达到宣扬竞技体育独特魅力的目的,进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的行为动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体育电影中人物塑造的成功率高,是对比于其他题材电影的一个优势。因此,体育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确实能够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

1.外貌塑造引导青少年追求自然朴实之美

化妆、发型、服装成为塑造演员外貌的三大要素。电影中,一次成功的外貌塑造能够带动整个剧情,并吸引观众目光,进而产生跟风效应。莎士比亚说:“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可见,演员的外貌塑造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体育电影中人物的外貌塑造需要进行整体造型设计,和战争题材影视剧不同,体育题材电影并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影视特效技巧,也不需要浓妆艳抹、服饰华丽,大多情况下,体育电影中的人物外貌趋于质朴化,真正吸引观众的是体育精神而非外在表达,这对青少年群体在自我外貌设定上产生了追求自然朴实之美的反向渗透。如:电影《夺冠》中郎平的饰演者巩俐的外貌塑造,从她刚入国家队时的发型、着装到成为职业教练后的发型和着装;从她刚进国家队练习深蹲举重时和参赛时的妆面再到她成为教练后的妆面,都是在尊重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对演员进行了质朴化塑造,而社会大众也是通过这部影片更加了解了郎平,进而重温了中国女排精神。又如:电影《我们永不言弃》中拳王周始的外貌塑造,在表现质朴化的同时,考虑到其职业的特殊性,在整体造型时,融入了许多伤妆的特效处理,但从电影的整体呈现效果来看,其中心思想强调的也是内在的拼搏精神,而虚化了体育人物的外在塑造。同样对青少年群体起到了追求自然朴实之美的反向渗透。再如:电影《超越》中的“百米飞人”郝超越的外貌塑造,从他18岁登上全国比赛时就追平亚洲百米纪录时的青年模样,到车祸后退役的他遭遇中年危机,公司倒闭,妻离子散时的中年发福造型,再到遭遇挫折,思考人生后重振信念的人物塑造,都体现了质朴化的外貌塑造。影片最终传递的是人生不能做到一直赢,而能做到的是不怕输。同样向青少年群体传递了人生应追求内在的重生与突破而非外在的华丽,同时实现了追求自然朴实之美的反向渗透。

2.语言塑造鞭策青少年树立持之以恒之志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电影中人物语言的塑造(亦称人物台词塑造),承担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大责任。体育电影中所宣扬的体育精神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而进行传播,进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这种现象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即模因论。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的语言塑造也会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模因,这种“强势模因”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强烈的模仿效应,从而鞭策其在人生规划中树立持之以恒之志。钱绍昌先生指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很多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在精雕细琢之后,语言变得精辟干练却又文采斐然,或通俗简朴描画人生百态,或意味隽永彰显文化内涵。如影片《夺冠》中的经典台词:“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这墙上的每一个球印,就是以前那帮傻姑娘,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又如影片《超越》中的台词:“就算生活再不公平,斗志可以创造一切。”“能吃得下拳头的人,才有机会成为强者。”“就算你挨了拳头,也要撑住,站起来,你才有赢得机会。”再如电影《了不起的老爸》中的经典台词:“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看到终点。”“我没有十年的时间,可我想跑赢自己。”“你们两个想跑好,得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生命终将绽放。”这些激励人心的语言塑造成为极具模仿力和传播力的“模因”,为青少年树立持之以恒之志建立了“强势模因”。

四、体育人物内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认知与需求的影响

相对于外在形象塑造,内在形象塑造更加细腻,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的内在塑造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的主观认知与内心需求。从宏观角度来看,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从微观角度来看,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塑造和神态塑造会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群体的认知与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对其价值观的嬗变起到了导向作用。体育题材电影因其题材的独特性,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其他题材影视作品更直接、更易懂、更适合青少年群体观看,其中,人物内在形象塑造与表达也更能对青少年群体的认知和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

1.心理塑造启迪青少年萌发自强不息之魂

体育电影属于类型片的一种,其产生的群体心理效应需进行具体研究,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更需引起重视。若要理解电影为什么能吸引观众,以及电影通过什么手段能更好的吸引观众,必须求助于心理学。电影的实践历程也反复佐证了这一点……心理机制无疑是电影美学或电影艺术性实现的科学依据之一,也是目标之一……如何表达人物的思想和内心,如何观照观者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正是这两个方向推进着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自觉。[3]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的心理塑造成为电影能够吸引观众、引起内心共鸣的重要手段,是整个电影所要关注和表达的核心内容,人物的心理塑造成为宣扬体育精神的内核表达,也是其影响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例如影片《冰球少年》,通过对冰球运动小将子豪的心理塑造,将少年运动员从稚嫩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十分到位。刚去草原训练的子豪,认为自己是北京人,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队员们都考虑他的感受,被孤立后,决定离开训练队独自回家,中途迷路,后遇狼,草原队员冲到北京队员前面和狼对峙,从此两队建立了友谊,到最后比赛中,子豪能够顾全大局,将可以表现自己进球的机会让给了其他队员,最终使球队获胜。子豪心理变化贯穿了整部影片,塑造了一个内在丰满的人物形象,最终为观众展示了青少年该有的气度和立场。电影《了不起的老爸》中患有先天疾病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少年肖尔东,虽遭到父亲反对,但心中关于奔跑的梦想却从未泯灭。影片对肖尔东的内心刻画精准到位,对其倔强冲动,永不放弃的心理塑造撼动了每一位观影者,而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青少年在慢慢人生中应拥有的美好品格。

2.神态塑造激励青少年焕发神采奕然之态

体育电影中,人物的神态塑造可谓是此类型片的精彩之处,这是对演员专业水准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摄影技术的一种检验。神态塑造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体育人物的外在表达和内在流露都受到其思想和性格的限制,因此,在特定题材、特定情境下的神态表达也是千差万别的。成功的神态塑造可以体现人物的情感、内心活动、态度和思想品质,表达人物特征,促进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电影《夺冠》中,青年郎平咬牙坚持训练时坚毅的眼神,让人过目不忘,震撼了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我们永不言弃》中拳王周始站在擂台上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时,眼神中流露出的坚定和不服输,打动着每一位观众,使我们在心中不停的鞭策自己,人生就该永不放弃;《了不起的老爸》中,有先天疾病的肖尔东因叛逆被父亲带到医院治疗时,痛苦的表情中夹杂着坚持梦想不放弃的坚定神情,看哭了每一位观众,让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梦想、坚持自我。

五、结语

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观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今,自媒体盛行,青少年群体可以从不同的平台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接受到的信息有时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正确的认知。这就需要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影响力的媒介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去引领青少年群体拥有正确的判断力,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支配他们的行为动机,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媒介。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塑造的成功率高,是对比于其他题材电影的优势所在。其中,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和内在形象塑造都能够引起青少年的直接关注和效仿,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近两年的体育电影,认为我国体育题材电影将开启全新的里程,也希望体育电影能够尽早成为独立的电影题材。

猜你喜欢
外貌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